GAI 爷来自江湖,但江湖快要没了

江湖没了,中国人下一个精神家园去哪儿找?

风物君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中国人的语言世界里江湖

是个神秘而又充满冲突的世界

这个话题倒不一定“风物”

却很“地道”

45 年前的今天

金庸在刊登了最后一节《鹿鼎记》

从此以后再没写过新的武侠故事

如果你留意最近十年中国的“江湖世界”

正在消失……

GAI 的说唱被称作“江湖风”,生活里也被人叫“社会 GAI”。刚进决赛时候,他接受采访,说要是自己生在古代,“不是一个土匪就是一个侠客”,要是生在宋代,那绝对是上梁山的。

今年年过而立的 GAI,混过社会,捅过人,进过局子,身上的匪气后来反而成就了《超社会》的名声。只是《超社会》毕竟成了禁曲,GAI 也不是康普顿的哥们儿,整日听到看到甚至亲身参与的都是杀人卖药的营生,这样的歌,有一首就够了。

之后的 GAI,依然写江湖,但不再写现实,而是写心里的江湖。江湖草莽,英雄侠客,水浒三国,都成了 GAI 的歌。

这些歌曲,也成了江湖不多的栖息地之一。

在大众文化里,江湖节节败退

江湖曾是大众流行文化里的重要阵地,小说影视歌曲一应俱全,如今却几乎再难觅踪迹。原本武侠电影大受欢迎,电光幻影,爱恨江湖,武侠电影以视听语言和戏剧化情节,向大众展示着什么是江湖,但如今《战狼2》已经能拿 56 亿票房,武侠电影至今也没能摸到10 亿的门槛。

跟《战狼2》同一档期的《绣春刀2》票房还不到 2.7 亿元人民币。

甚至最近几年,能叫上名字的武侠电影也越来越少。曾经金庸琼瑶统治着小银幕,但如今的电视机上,穿越宫斗,职场言情,却很难再找到武侠的影子。

十数年前,张纪中拍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金庸剧,都是电视圈的大事,无论投资规模、演员阵容还是收视成绩都位居前列,但现在他的《侠客行》,默默上映,悄悄下线,几乎没留下痕迹。最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几乎找不到武侠的影子。

▵ 2001年的《笑傲江湖》成了央视当年的收视冠军。李亚鹏当年还是小鲜肉级别的演员。

▵ 2003 年,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在江苏、深圳等地,最高收视率曾达到26%,成为2003年度最受瞩目的电视剧之一。

▵ 2003 年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开播后,第一时间在深圳、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收视率排名第一,周迅也是活跃在电视荧幕上的当红小花。

江湖在撤退,从大众文化,退到小众文化的领域。

江湖原来不是文化,是政治。起初江湖只是地理概念,江是长江,湖是洞庭湖,范蠡辅佐勾践称霸,之后避祸隐退,便泛舟江湖。侠客也真实存在,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其做《游侠列传》。那个“制度不立,纲纪废弛”的时代,却也是侠客活跃的年代。直到《后汉书》起,史家才不再为这个群体做传。

后世再说起江湖,它已演变成了文人笔下的文学想象。等到了唐朝,“豪侠”成了当时三大唐传奇主题中重要的一支。经过小说家妙笔,江湖终于成了侠客出没的第二世界。而那是庙堂之外的世界。

在江湖世界里,几乎没有金钱匮乏或者饿肚子之类的事情。侠客可以一心一意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就像燕南天、阿飞……这些古龙江湖世界里的大侠们,可以挥金如土或穷困潦倒,却不能没有酒喝。那个世界里的规则也没现实世界里那么繁复纠结,唯一的宗旨只是扶危济困,崇恶扬善。人际交往时候,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把义气当做法律。

因为现实险恶,所以虚构的江湖便尤为动人,它和“桃源”一样,都是中国人古老的精神故乡。

于大陆而言

“江湖”是从对岸传回来的文化

尽管唐传奇明清小说里已经有“江湖”的雏形,民国时候已经有《江湖奇侠传》,但 1949 年之后,通俗小说流传便受到限制,“侠以武犯禁”,有着另外一套价值规范的江湖世界,自然也成了毒草。

反倒是香港和台湾,武侠再次流行起来。一方面那里接续起了俗文学传统,另一方面,香港在那个时期还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亚细亚的孤儿,他们想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摆脱身份危机,于是武侠便以虚构叙事的方式,重新勾连起和古老中国的联系。

它们来大陆时候是八九十年代,那时中国刚刚开放,自己的大众文化还没成形,但同时人民群众却有了需求。于是不论经济还是流行文化都更发达的港台,几乎攻占整个大陆,港台关于江湖的阐述,也成了大陆对江湖的基本认知。

所以,大陆的江湖文化,和唐传奇联系不多,反倒是和金庸血缘更近,大陆的黑社会,也大多不学天地会而学《古惑仔》。纵横江湖,快意恩仇,这样的事情在《三侠五义》里不多,反而在金庸古龙里常见。那时中国几乎所有的武侠作品,都是对港台的复写或重构,金庸客栈和清韵论坛金庸版块,也孕育了《此间的少年》、《悟空传》等作品。

《煎饼侠》里面"古惑仔“四人组重聚,是人们对江湖回归的一种想象。

只是这类文化影响的只是表层。武侠在港台流行,与他们的身份焦虑息息相关,但类似的焦虑在大陆并不强烈,他们更焦虑中国什么时候可以说不,焦虑中国什么时候可以不高兴。他们的焦虑与政治关系更少,而与经济关系更大。

失去了这层文化动机,江湖文化便失去了在现代社会持续生产新内容的土壤。

原本江湖只是一个乌托邦,而且中国的乌托邦往往不在未来,而在过去,任侠之风也是“古风”的一种。江湖与庙堂原本一体两面,但现代社会只有人民政府,没有庙堂,江湖的生存土壤,就只能缩到黑社会和虚构作品了,而失去了现实基础的虚构,自然也坚持不了太久。

而且,江湖文化是在说中国曾经有过的价值观,在说中国曾经有过的美德。但最近一百年来,传统不顶用了。过了四十岁都成了老人,而老人都被时代淘汰了。新时代属于年轻人,他们以相互抱怨来展示自己的聪明,也以相互抱怨来争夺对未来的主导权。过去时代的美好,已经没太多人再去提及。

千古文人侠客梦,如今也差不多到了终点。

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美国,西部片曾经是最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美国西进时候,法律规范还没确立,那里一度也是无法无天,逍遥自在,冒险、野心、进取成了主旋律,也成就了西部片这一类型。然而,西进运动已经是历史,题材上很难有大的拓展,于是,现在西部片反而成了小众爱好。

和它们相比,江湖的消失也并没太多特殊。只不过是时代在前进,而江湖没法前进,它属于过去,离了过去便没了根,再也活不下去。

只是,江湖没了,中国人下一个精神家园去哪儿找?

文/君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