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丨这一年,辛苦了

丨冬至·特辑

明 日 冬 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十一月中。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早点回家

熬夜加班

每年最后一个月开始的时候,父亲总会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去给奶奶扫墓,这才往往惊觉冬至将至。

这个节气在中国人心里,已然沉甸甸如岁月的压仓石。谁能料到三千年前,它不过也是大地一个淡薄的影子。

 1 

冬至大如年

三千年前的人们,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同时确立,正午时分土圭影子最长的那天为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注:洛邑,是周代国都洛阳的古称,今河南洛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

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由此,冬至由“年”变为了“节”,却依然不曾影响它的地位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在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可知冬至祭祀无论在官在民,由来已久。清代《清嘉录》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如今的冬至早已不可与新年同日而语,甚至比不上阳历元旦。

与年关团聚安定的祥和不同,这个来去匆匆的节气,总是笼在一种肃然的气氛下,初来乍到的寒潮给不期而遇的人们一个冷酷注目,又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2 

冬至,抓紧一切

真的要走了吗,北风已经开始呼啸,响彻了季节尽头。

所有都要抓紧,抓紧寒冷,抓紧落雪,抓紧完成手头一切,然后抓紧上路。

路的尽头是不是故乡,已经不再重要,至少我知道,那是雪的国度。

有亲手贴上的春联,每晚点亮的灯笼,有大雪满院也盖不住的爆竹声,桌上饺子的热度熨帖着我寒冷疲惫的心。

那是土的高原,有秋天打下的红枣,飘在山头的歌谣,有每天回家迎接我的大狗,路过门前的冰凌带来无数关于冬天的故事。

那是水的家乡,有乌篷船过的欸乃*,黄酒入喉的甘甜,有奶奶曾经牵我走过的小桥,桥头挂着的腊肠风干了一整年的滋味。

*注:欸乃(ǎi nǎi),象声词,摇橹声。唐 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3 

美味的力量,充满烟火气的人间

说到吃食,在旧岁里也算冬至一大可期之处吧。

冬季严寒,我们总期待食物赋予的力量,冬令进补也符合季节“藏”的特性,能够为身体储存足够的营养。故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常吃的一些饮食就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羊肉自然不必说,至于馄饨、汤圆或者饺子,各地有各地的文化与传说。

在北方的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有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东汉时期,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彼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再捞出切碎,用面裹成耳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吃完热腾腾的饺子,总让人期待一场大雪。仿佛所有冬的节气,只在北国才最不会被辜负。

北方以北,据说会有很多雪,如月光洒满大地,寒冷的天空上会缀满最璀璨的星子,所有村子都在做一个漫长而美好的梦。人间沉入暮色,月亮重复着太阳,偷偷为雪地里的脚印保守一切秘密。

北方的雪与心情有关,与远行无关。大雁飞往他乡,游子回到故园。只有天上的云朵,野生野长,随意飘过哪个村庄。

老去的日子碎成雪花,扑簌落满肩头,行进艰难,路途长远,却不愿回头。没有什么比时间走过的痕迹,更动人。

至于南方,南方的雪都落在云层之上,天空盛满了一整年的风,还有无尽的烟尘,起伏于古城或是群山的天际线。

被寒冷掏空的日子,没有雪来填补,只好期待一些人间烟火。

或许在万木萧瑟的时候,可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更有韵致的是,明人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暗合,不免是寒冷而苍白到极致后,透露出的一点亮色希冀。在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里,是合适回忆的,或者还有独酌,但愿无论想起谁的时候,都有新雪,悄悄落下。

 4 

寒冬渐近,藏着一个春天

冬夜虽长,然而也不必忧郁,毕竟从冬至起的每一个黑夜,都会短上那么几分。

冬至物候也符合着古人对阴极阳生的理解:“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阳气开始复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而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泉水也开始温热流淌起来。

雪落在脚边的时候,俯下身子,就能感觉到阳气从地下磅礴而来的气势,似乎不久就能看到万物涌动,河流解冻,草木萌芽。

寒冬渐行渐近,在这同一条路上,我依稀听见,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青简

医生、摄影师

代表作《二十四节气》、《江南》

✎ 地 道 风 物 特 约 作 者 ✎

编辑丨酱子

本篇图文由青简独家提供

非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冬至,你回家了吗?

“家的味道”,对你而言是什么呢?

在最下方的留言区告诉风物君吧 :)

点击下方图片,回看24节气美文

《24节气,一年都有你》

🕗

风 物 精 选

在地·城市

徐州义乌汉中帕米尔呈坎羌塘拉萨

美食·物产

生蚝猪油香菜辣椒烩面螃蟹藏面

手艺·工匠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紫砂旗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