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
老虎在历史上有一些很彪悍的名字,像是:白额侯、彪、斑子、戾虫、斑寅将军、封使君、十八姨……还具备听起来很酷的功能,《风俗通义》说,"虎,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不过在上古时期,它与人们各自都活地很好。温暖的天气,茂密的森林,老虎经常来到人们的田地上活动。每年冬季,人们进行祭祀,虎还是重点祭祀对象之一。
▷▷老虎曾经是懒得吃人的,后来……
虎食人卣,老虎的爪子里有一个人,人头就在虎口下方
在宋代,老虎的形象还没那么可怕。
人一出门,就会一不小心碰到一只老虎。苏轼在陕西做官时,曾趁着酒兴去街上看虎,“去虎数十步外,马惊不敢前”。
但是明清时期,虎变得异常残暴恐怖。人们逃不开被虎吞噬的恐惧。
它们成群结队,入侵城市,大大方方在白昼吃人。据统计,明清时期中国发生虎患514次,是一千年前的85倍。其中东南地区最为剧烈。
来看人们的描述:
“有虎数只,从古田至德西乡二、三、四、五都,白昼横行村落”。
“虎患尤剧,始而窜伏深山茂林,噬樵夫、牧叟,继则咆哮林”。
“五月,孝丰移风乡白昼虎伤一人,复入舍……”。
“虎入城,昼伏夜出,食民畜”。
“虎入南城门,噬死十余人,众搏杀之”。
……
▷▷人们与虎,反目成仇
武松打虎
在漫长的生存拉锯战中,人们与虎反目成仇。并且,当一个人打赢了老虎,是英雄主义的一种表现。
《太平广记》里写到了职业打虎人,“浔阳有一猎人,常取虎为业,于径施弩弓焉”……还有裴旻创造了“一日毙虎三十有一”的记录。
官方也专门拨款组织了打虎队,“遇有虎豹害人,即追集捕杀,除官给赏绢外,虎二更支钱五千,豹二千,并以免役剩钱充”。
这场人与虎的博弈,与人们生存领地的扩张有关。由于耕地不足,人们正在逐步对山区开垦,其中,清政府一再颁发谕令,召集人们垦山,并给出了一些优惠政策。穷人深入森林,一度形成了开垦山林高潮。作物增多,炊烟不断,人丁更盛从前。老虎所生活的深山就成为了浅林,最终失去栖身之所。
▷▷有一类人,窥探到了“虎性”……
比起打虎英雄,有一类人似乎更为接近虎,懂得这种具有危险美感的生物。那便是僧人。
在世俗生活尘嚣之上的时候,他们远离人间,来到深山密林生活,“躬耕西山,种药治圃以自给”,在长期与虎的相处中,有的隐士最后被虎吞噬,也有人驯服了老虎,虎反而成为僧人的心腹。
传说一位僧人,遇到一只虎经常因为饥饿而咆哮,他将自己的饭食分给虎。长此以往,虎便常和他一起玩耍。他因而得名伏虎罗汉。
《曲洧旧闻》里,有一个禅师在山中过夜时,因为天冷,就拿小老虎暖脚,以至于老虎找过来要孩子。
同样,他们的修行态度让他们不但了解虎性,也感受着天地万物,生命轮回……
***
怎么样,老虎有没有闯进你的心里来?
我猜你一定想把头图的老虎据为己有,我们为你准备了国家地理天才画师翁哲大神的手绘笔记本。内部员工福利,强力安利爱本子的你。
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