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销售公司如何(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待遇如何?谢谢?)
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待遇如何?谢谢?
腾讯拿到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蚂蚁基金、东方财富以及其他基金销售公司还是对手吗?
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直播卖理财产品?
证券公司银行的客户经理那么大力销售理财产品,他们自己会买吗?
有哪些好用的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
关键词:基金销售公司如何
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待遇如何?谢谢?
先考个基金从业资格认证,然后再到各基金公司网站上邮简历,就OK了,主要是和银行打交道,比各公司投入费用,产品收益,以及各公司的关系,其实销售大致都如此!目前股市行情不错,做基金销售应该还不错!
腾讯拿到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蚂蚁基金、东方财富以及其他基金销售公司还是对手吗?
此番拿下基金销售牌照,腾讯意欲何为?
此前腾讯并不是没有可以用的基金销售牌照,不仅参股的好买基金有,参股的微众银行也有,但是腾讯并没有发力这一块的业务,或许可能跟只是参股并非100%控股有关,这一次拥有了100%属于自己的渠道,也就不需要有什么保留了。相应的好买基金的地位就变得愈发尴尬,曾经在行业也算前三的好买基金如果再失去理财通这个宝贵的渠道,线上销售将更加困难,在互联网背景公司的夹击之下,不如直接退守线下算了。没有流量,生存下去太难了。
腾安基金借助理财通平台获得的流量优势直追现有两大龙头天天基金和蚂蚁财富,如何应用就值得思考了,天天基金和蚂蚁财富的价格战拖得整个行业都在艰难求生,腾安基金要不要投入巨额成本将战火烧得更旺?
二马之争,这一次多了一个抢镜的第三者——天天基金,作为东方财富500亿市值重要的一部分,天天基金原本是这一行当的霸主,虽然有了东方财富证券,天天基金不再是东方财富的命根子,但是轻易让出这一块自己耕耘多年发展起来的市场也绝非易事。
估计各方都在瞅着腾安基金的动向了,如果腾安基金要开战,这三家都搞不好有出局的,对于其他艰难求生的基金销售机构来说,就是线上业务的灭顶之灾了,不被灭永远也就是苟延残喘靠输血苟活的节奏。
如果腾安选择小富即安,踏踏实实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耕耘自己的家园,并不会对行业大格局有大的改变,市场份额不会很多,但是并不会妨碍自己赚钱,甚至小日子会比天天基金和蚂蚁财富还要好过。如果小富即安,就涉及到如果分配流量的问题,之前分给直销前置和好买基金的流量势必要收回部分甚至全部,即便腾讯可以大方得不收回,新增的产品也会分流原有产品的流量。
腾讯此番拿下了基金销售牌照,是不是也会像蚂蚁基金一样考虑收购一家基金公司呢?余额宝的肥水不能流外人田,零钱通的肥水会不会也浇给自家地?不过柠檬君看了一圈,适合腾讯收购的基金公司可真难找,要找到没有强势股东背景(愿意出让控股权)、又有一定积累(有一个不错的家底,拎包入住)的基金公司实在不容易。符合以上条件的也就融通基金、诺安基金、新华基金、泰信基金、江信基金、天治基金等几家。
以腾讯以往的风格,选择小富即安的概率比较大,躺着赚钱何乐不为?
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直播卖理财产品?
【基金定投大搞直播广告!爱钱进等惨案嫌少?且定投真没必要买】
公募基金也玩直播了!受疫情影响,公募基金传统营销方式无法正常展开,于是各家基金公司都纷纷开启直播,有的已直播上百场,有的搭建了直播间,有的已招募专业主持人。相信一直被称为“小白神器”的基金定投也会在直播间被大吹特吹。
直播带货确实非常火爆,那理财直播会有哪些风险呢?投资人应该如何准确对待?今天的《新闻背景音》我们来聊聊相关风险。
【带来的风险】
以支付宝直播为例,包括汇添富、长信基金、建信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都选择在6·18当天进行消费主题的直播,大大提升了基金销售份额。
不过理财产品跟其他生活用品不同,过度宣传有很大的风险,包括:
1、夸大以往业绩,诱导投资;
2、大肆宣传定投的作用,但很多人不适合这种方法,或者说这个方法本身不科学;
3、承诺保本保息,让投资者误以为产品无风险。
在严重的情况下,有些投资者受到误导满仓买基金,最后亏损导致生活困难,引发社会问题。现在监管非常重视理财直播带货的合规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为什么不能打广告?】
在现实中,生活用品的广告较多,而理财产品的广告较少。这是因为理财产品不能大肆宣传,如果是私募基金,完全不能宣传,否则违规。其逻辑如下:
1、投资是向风险要收益,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2、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3、广告是面向所有人的,所以投资理财不能做广告;
所以,理财爱好者不应该听信广告,而是应该根据自己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风险警示】
在小马读财的节目中,我们提示过很多产品的风险,包括:
银行理财
宝宝类
信托
金交所
债券型基金等
在这里,就要提示公募基金的风险了,公募基金本质是购买股票等风险资产,所以应该严肃对待,直播带货的时候不能带有娱乐性。
【总结】
综上,由于疫情的原因,公募基金也开始直播带货了。但其隐含的风险很大,普通人容易受误导,现在监管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一些规范。
以上内容仅代表小马读财观点,并非标准答案,小马读财也不提供标准答案,如有质疑欢迎提出,我们欢迎高质量的不同声音与我们共同探讨与进步。
证券公司银行的客户经理那么大力销售理财产品,他们自己会买吗?
之前在证券公司工作过,当时也经常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展业。下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客户经理,证券公司营业部员工甚至很多总部员工,均会买或曾经买过自己公司的各类产品。
但购买的原因各不相同,下面大致总结一下。
1、产品的确有吸引力,或者有补贴:
此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固收类产品中。证券公司理财产品销售前,均会进行内部培训或至少是通知。
且一些券商会有自己的招牌产品,通常收益会比其他产品高出0.3%-0.5%。假如真有吸引力,一般员工就会购买掉大半。
甚至前几年工作的券商曾有一款收益较高的产品(5.5%+0.3%补贴),内部员工就已经把额度占满,还要抢着买!记得当时早上一去,同事全在刷手机刷电脑抢额度。其他客户看到产品发布时就一直是售罄状态!
另外每家营业部均有一定销售费用,根据其自身销售状况或业绩指标,对部分产品进行促销或补贴。一般对特定产品或限定期限内购买的客户,额外再补贴0.3%-0.5%的收益。而最先得到信息的肯定是内部员工,因此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
2、为冲业绩,或完成指标而购买:
为冲业绩或完成指标,客户经理或内部员工买自己公司产品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此类情况则不仅限于固收类产品,买公募基金也非常常见。
客户经理至少每三个月考核一次,一般连续2-3次考核不达标就要降级或离职。因此不少客户经理在考核临近前会根据业绩完成情况,用自有资金买入部分产品冲业绩。
原先有个客户经理家底还不错,平时根本不出去展业。每次考核就一次不合格,一次用自己的钱冲业绩到刚好达标,公司也那他没办法。
另外银行工作人员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基金销售。在行情不好时股票基金非常难销售,有时甚至是0销售!这时为了达到最低销售指标,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按照岗位与指标按比例申购一部分,通常每人每只基金1000元-5000元不等。
16年时有次与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展业,对方就说行情太差基金根本销售不出去,自己和同事都已经买了近10只基金了,每只都亏了10%-20%,在下去真熬不住了!
3、公司指标,所有员工“摊派”:
本人没遇到过,不过听老员工说12年时公司曾发布一款权益类产品,内部员工除了家庭特别困难的同事可以不买,其他人均需按职位申购一定金额。
不过当时行情太差,但这款产品运作的更差,2年间亏损近30%!别说一般客户,连员工都一直向上级反映要求退款。后来据说只要街道开具生活困难证明,就可以退还一部分亏损的钱才终止这场闹剧!
由于这款产品开了非常不好的头,之后再也没有类似“摊派”情况发生!
上述为较常见的购买原因,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客户经理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或自己销售的产品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有哪些好用的第三方基金代销平台?
银行网上银行就行啊~其他的~推荐天天基金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