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对联“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是湖南人自大狂妄之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千年学府,存在不少对联。

其中的文庙有一副对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湘水即湘江,是流经湖南省的最大河流,至湖南岳阳市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

这也是湖南省简称“湘”的重要原因。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的表面意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江东去”,这里的“大江”即长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滚滚东去的长江,也不过是湘江的余波而已。

一提大江大河,中国人必然会想到中国人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全长6387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的非凡气象,自古就被人歌颂。浩荡长江与千古人事,给人以浩荡、豪壮之感。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长江水系有数以千计的支流,而湘江的干流全长844千米,仅是长江的最长支流汉江的近一半长。

而且,长江水系中的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面积都比湘江大。

显然,无论是从长度还是流域面积,湘江都是长江水系的小字辈。

汉江、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还不敢狂妄地说“大江东去,无非余波”,长江之源的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也还没这么说。

一省之河,竟然藐视一国之河?!

岳麓书院本有一幅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惹有争议,认为是湖南人目中无人的表现。

不过这里的“楚”也可解释为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广大楚地。

而在小小湘江眼里,万里长江竟然是湘江的“余波”、晚辈!

于是有很多人说:这幅对联的作者不知天高地厚、山高水长,夜郎自大、狂妄轻薄之情表露无遗!

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幅对联的来历

这幅对联的出处,有个故事。

话说晚清时期,湖南学者王闿(kǎi)运到江浙一带游历讲学。

在一次聚会上,江浙当地的学者见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也不知他才学深浅。

于是,有人就故意探问他的学问流派渊源。

王闿运便淡定地吟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在座者皆惊。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是什么意思呢?

濂溪是道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一条河名,宋朝的周敦颐世居此地。

晚年时,他隐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条溪流,于是他就以老家的濂溪命名,并自以为号,并将所居之地命名为濂溪书堂。

因而世人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何许人也?

他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先贤,受到历代尊崇。

他也是文学家、哲学家。

他借物言志的传世名作《爱莲说》,入选中学教材,很多人都读过。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王闿运的意思是说:我的学问、道行,传承自南方的濂溪一脉,我是周敦颐的弟子。

周敦颐的祖籍道州濂溪,位于江浙地区的西南方。因而王闿运对江浙当地人说“吾道南来”。

湖南的湘江注入长江,在上海崇明岛注入东海。因而王闿运说“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你们江浙人认为的“大江”,在我眼里只是我们湘江的“余波”而已。

千古大儒周敦颐弟子的身份光环标签,加上“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王闿运的睥睨狂傲、豪横之气毕现。

因而难怪“在座者皆惊”。

那么,这个王闿运有何底气如此狂放?

王闿运写此对联的原因剖析

王闿运能写出此对联,与他的性格、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他是晚清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

王闿运的先祖,在明代从江西徙居湖南。

王闿运生于清道光年间,自小是孤儿,被叔父领养。

他天资驽钝,但是刻苦好学。

《清史稿》中记载他“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

后来,他到长沙城南书院就读。

他参加科举“乡试”而中举人。但在赴京参加“会试”时落第,被大臣肃顺聘请为家庭教师。

随后,他成为同乡湘军将领曾国藩的幕僚。但是意见多有不合,不久就离去。

此后,他专门从事游历讲学。

他受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

他在湖南先后主持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主办了南昌高等学堂,在湖南湘绮楼讲学授徒等。

光绪末年,湖南巡抚岑春萱上书表其德行,使清廷授予王闿运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

民国初年,他被袁世凯聘为国史馆馆长,兼任参议院参政。

民国五年(1916年),王闿运去世。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规格很高。

王闿运饱读诗书,但是科举仕途不顺。早年怀抱帝王之学,试图参与治世,然而屡遭挫折,因而总有怀才不遇之感。

他讲学几十年,门生众多。其中不乏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杨度、杨锐、刘光第、齐白石等。

王闿运心性清高,人生经历复杂、坎坷,而后半生享誉极盛,因而形成了狂傲不羁的作风。

他的傲岸之气在作品中表露无遗,例如他曾自题挽联:“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

他曾受曾国荃邀请写《湘军志》,对太平军前期的凌厉、清廷内部各派势力的矛盾、湘军初期屡战屡败、曾国荃攻破江宁后纵军掳掠及吞没财物等负面信息,都不加掩饰而照实叙述。

结果,此书刻印后遭到一些湘军将领的攻击,认为是“谤书”。使得曾国荃则请幕僚另撰《湘军记》。

这幅对联如何正确解读?

以王闿运的狂傲心性和人生经历,写出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这幅对联为什么会出现在岳麓书院呢?

在北宋大儒周敦颐生活的年代,岳麓书院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对其兴学颇为嘉许,便亲书“岳麓书院”匾额。

这是一个书院的莫大荣耀。

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宋真宗的手迹。

岳麓书院地处湖南长沙,大儒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因而岳麓书院设有濂溪祠,敬奉周敦颐。

而王闿运是晚清湖南籍名士,他撰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彰显了周敦颐的地位、湖南学派的盛大气象。

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凡办学之所都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统称文庙或孔庙。

岳麓书院拥有独立的文庙,且为皇家建筑等级,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这在全国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

因而,这幅对联被刻在文庙的廊柱上,十分醒目。

岳麓书院的这幅对联,与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相得益彰,体现了湖南人傲视天下“才器”的豪气。

有人说,这与湖南人至今自诩的“霸蛮”、“敢为天下先”的豪迈血性有关。

也有人说,王闿运写这副对联时,也正是“湘军”如日中天之时,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所以,这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起到的重要影响与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千个观众的心目中,就会有一千种哈姆雷特的形象解读。

网友们如何解读呢?

#文史观天下#

(0)

相关推荐

  • 湖南长沙--亚东印画辑

    岳麓山上观长沙城 红牌楼 岳麓书院内的吹香亭 俯瞰岳麓书院 贾谊故居 1938年,湘江橘子洲 街巷 天心阁 岳麓书院的二门 岳麓山中 湘江两岸 蔡锷之墓 1943年,天心阁 岳麓山的石阶步道 岳麓山上 ...

  • 踏足长沙,马上想起5位历史名人,感受深厚文化底蕴

    长沙景色优美,历史悠长,是人文荟萃所在,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旅游胜地. 去长沙游玩,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叹.当我踏足南京的时候,踏足长沙,马上想起5位历史名人,感受深厚文化底蕴.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 ...

  • 黄耀红:长沙的岳麓山为何如此出名?

    黄耀红:长沙的岳麓山为何如此出名?

  • 这本书里有江湖|湘江水系

    江湖记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河""江""湖"三字 :"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江,水.出蜀 ...

  • 麓山风清

    岳麓书院书院 云麓宫 爱晚亭 黄兴墓 蔡锷墓 麓山风清 深秋时节,登山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山间迴荡着秋天清新的风.风,清新扑鼻,沁人心脾,猛吸一口,竟然感到这风中凝聚了一丝丝沉重. 云麓宫上,放 ...

  • 湖南人王闿运一幅对联,震惊江浙士林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每当回味王闿运这幅对联,顿觉心中豪气勃生. 据说,王湘绮在一次与江浙文人聚会上写出了这幅气魄雄伟的对联.此联一出,周围对&quo ...

  • 灵隐寺一副对联悬挂1700年,为无数人指点迷津,游客:受教了

    引言: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南宋时期有一高僧,在灵隐寺修行.那时的灵隐寺是一个村庄,济公法力高强,算知远方将有一座山峰飞来此地 ...

  • 【大师的菜】特色老味道,传统名菜口味鸡,湖南人的吃鸡方式!

     无辣不湘·口味鸡  饭点到来之前,刚来湖南的新手吃货们还在有限的经费和无限的湖南美食中纠结,想找出一个营养均衡.气味清香.香辣解馋又下饭的今日佐餐最优解,长沙老口子却早已胸有成竹. "恰饭 ...

  • 人生百味148:日本《朝日新闻》报头四字就是湖南人欧阳询写的

    作者/蔡武<一山尽吹大唐风 -书堂山欧阳询故里行> 编辑/刘静 3月17日,陕西西安枣园北路建筑工地出土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唐故开府扬州大都督杨公(承和)神道之碑>.一时 ...

  • 汝城文明•沙洲 | 湖南人的骄傲

    诗经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汝城,人杰地灵.不仅美女多,历史名胜古迹也不少.若你有幸来此一游,定会念叨着那句&q ...

  • 陈独秀: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在我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之前,要说几句抱歉的话,因为我们安徽人在湖南地方造的罪孽太多了,我也是安徽人之一,所以对着湖南人非常地惭愧. 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quo ...

  • 它是湖南人餐桌的常客,三两下蒸一盘,能吃2碗米饭味道绝了

    说起湖南,大家肯定第一时间会想到臭豆腐,是湖南长沙的特色名吃,当地人又称为臭干子,颜色墨黑,外焦里嫩,配上独特的酱汁,鲜香麻辣,刚开始闻臭气扑鼻,吃起来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不过除了臭豆腐,还有湘菜那 ...

  • 为什么说只要有湖南人,中国就不会灭亡?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 ...

  • 开国上将1/3是湖南人,1988年后192位上将中,有几人?

    1955年9月,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当时,共产生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当时授予55人,后补授2人).177位中将(当时授予175人,后补授2人).800位少将(当时授予798人,当年又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