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法流派极其有名,却亦饱受争议,请您裁判!
学院派书法,是现代书法的一种。但目前看来,存在对传统笔法不够专注和深入,主题相对狭窄等不足。
形式多用拼接、复制等手段,往往刻意制造一种巨大视觉反差的效果。
1998年推出"学院派"展览,提出三个基本标准:以技术品位为手段;形式基点做效果;主题要求支撑思想,书法作者基本上是中国美院的本科生、进修生和年青教师。
不可否认“学院派”是一种迅猛的“造星运动”。虽然他们皆是炒作高手,当然,这里的“炒作”一词是褒是贬皆由您裁决。作品并非像他们刚开始想象的那样有较大的市场。不过作为本人看来,寻常百姓家应该不太有可能挂这样光怪陆离的作品在家中。当然,进入市场销售并不是衡量书法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在当代社会形态下确实是衡量艺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学院派”诞生之初,是惊世骇俗的举动,是充满实验精神的先行者对旧观念的反叛。但是,书法创新应当渗透着本土文明的内在思辨,表达出华夏民族的审美情怀,以宏大的人文背景为依托。
“学院派”正是因一般人崇尚创新,以期树立“新形象”的心态延伸出去的。但其实,想创新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很难。而单纯信马由缰式、不计客观规律及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主观地随意创作新,是很难站不住脚的。而“学院派”猛地看来,与传统差别不小,有些仅是简单的复制、拼凑手段,运用不同的材质,大胆、刻意得营造、夸大视觉冲击力,这在本质上是装帧设计,如果只是名义上叫作“创新”而没有源头的活水,终究是难以成事的。
如今除了几位大家之外,其余的,这几年已没有大的动静,很少有新作品问世。曾有人预言,“学院派”创作会是“无花果”式的,光开花,不结果,“学院派”理论则是“光打雷,不下雨”,理论高标先行,终究变成了“理论上的巨人,创作上的矮子”。
不可否认,随着世俗文化的兴盛,文化想要保持长久的活力,的确需要打破传统文化的格局,书法也一样,正逐步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涉及书法更多的话题集中在创新、个性、市场、展览和评委等方面,各种创新手法层出不穷。书法更加融入平民化视角,着重表现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让人越来越感受到艺术的通俗化和错杂状态,
曾在过去某种状况下端着架子讲求艺术性的书法,不知不觉中把取悦评委和参展作为首要任务,迎合潮流,追踪着入展或有获奖希望的模式,于是就有商业收益,制造新闻等,不一而足。放眼当今书坛,过去有所顾忌的东西都堂皇登场,书法目前并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而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看到的是书法艺术疲软消退。
不过,对于“学院派”书法的是非功过,还需留待时日。
而您,又怎样看呢?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诗书传家”大拍平台
爱我你就拍拍我吧!
-------------------------------
中国书法网shufa.com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每日与您分享有营养的书画图文
官方微信号:shu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