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风采丨吴南兴:他,做出了家乡的味道丨银杏面和银杏酒
眼前的这幅摄影作品,乍眼一看,人物手中与身旁木架似有缕缕丝线倾泻而下,若再走进,却见这“丝线”是根根分明、垂顺且有淡淡光泽的舌尖食材——面条。《晒》是它的名称,站在作品前,隐约间似乎还能闻到光合作用下的麦香。
晒(吴南兴 摄影)
这幅正在湖州市残疾人书画摄影展上的作品,出自摄影爱好者吴南兴之手,亦是他如今生活的缩影。
吴南兴出生于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大岕口村,这里是“古银杏之乡”。
儿时的一次意外事故,吴南兴失去了一只左手和右手食指。懵懂的孩童还未看清未来的模样,命运就来了当头一棒。但这个12岁的孩子,从未向生活屈服过。“那时候,山里人都是靠双手劳动吃饭。”吴南兴渐渐长大,手不方便,体力活也干不了,所以很难找到工作,但为了生计,他左思右想,暗下决心要找到活干。
七八十年代,相机还是个稀罕物品,照相师傅更是没几个。但在吴南兴眼里,给人拍照是一个相对轻松且自由的工作。于是,20岁那年,买了相机,拜了师父,开始骑着自行车在家附近走村串户,天亮出门,天黑回家,每到一个地方,“照相”总能引得村民围观驻足,洗出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养活了自己。
吴南兴
这份工作做了3年,吴南兴说为了能更好地生活,他开始了不断“折腾”。20多岁,做过油漆工、放过羊、卖过油条、开过小吃店。三十而立,又捡起老本行,开了照相馆。后来,还承包码头、办石矿、组起了车队,产、运、销服务一条龙。一路靠自己,积累了财富,也遇到过合作失败,曾经历过上百万投资款打了水漂。从头再来。
2017年,长兴县环境整治全面铺开,粗放产业亟待转型。吴南兴毅然关掉了码头、清理车队,决定改变。那一年,他50岁。未来的路在何方?是否继续拼下去?吴南兴自己去寻找答案。
近几年,家乡的旅游经济发展红火,提到大岕口村,或许有人还不熟悉,但若说起八都岕景区,名声响当当,十里银杏长廊里的乡村,藏着现代人“向往的生活”。“银杏树是我从小最常见的,80年代每到10月,来自各地的客商就会到八都岕收银杏果、银杏叶。银杏一身都是宝,它养活了八都岕人。”如今,随着市场供大于求,银杏果的身价大不如前,吴南兴时常看着曾经的“圣果”散落满地而无人问津,觉得可惜。渐渐地,一个想法悄然出现。
转型那年,吴南兴查阅资料、走访食品专家,将银杏果作为原材料,开始自酿米酒。近年来,他带着这款酒去过湖北、江苏、衢州多地,请当地的酿酒师傅调酒、做配方,回来后给亲朋好友品尝,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改良。最终做出了一款属于原汁原味的银杏糯米酒。
工作中的吴南兴
2020年,银杏酒第一次面向市场,一经推出就受到欢迎,浙江省民宿大会在八都岕召开,这款银杏酒成为指定用酒。
“家乡味道”不仅有酒,还有面。2020年秋天,吴南兴在村口的“银杏皇后”树下支起了摊位,煮上热气腾腾的银杏面给过路游客品尝,这面滑而不腻、软而不粘、爽滑入口、易煮入味,不少游客一吃觉得好,就买上几斤带回家。还有的,加了吴南兴微信,不定期联系他购入。
天气好的时候,树下煮面,在家中晒场上,又有另一番景象。此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晒》就出自于此,支起的长杆上,挂满了手工银杏面,场景壮观。这是真正在阳光下晒干的面,冬天和雨季都不能做,因此产量也很有限。而这也让它充满了自然的能量和传统手艺的味道。
吴南兴和他的银杏面
几十年拼搏,吴南兴在家乡转型做“生态美食”,他雇佣的工人也有不少是残疾人。“我了解残疾人的苦,在我的范围内,只要是残疾人,能就业的都会考虑。”吴南兴对未来也充满期待,“2020年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我会保持品质,要把我的银杏酒和面做出口碑,让更多人吃到来自八都岕的自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