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章《道德经》,感悟古人智慧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个人赏析:
本章是老子对于应该如何做人,或者说,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超凡的人,进行的深入阐述,以及对如何“长生”的看法。
老子首先用一对最基本的矛盾举例,天与地。天与地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就如同没有上的概念就不存在下的概念,没有黑的概念就没有白的概念。天因地而生,地因天而存,天地皆无私,面对生活在它其中的万物,它都是以同样的规律对待,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故能长久存在。
由此拓展开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人也不例外。为了有形的肉体(色身)而生活,人自然就要追求金钱、美色、享乐。然而欲望都是没有边界的,对有形的肉体的无尽欲望的追求,效果反而是有害的。
追求不到那些东西,我们会陷入忧愁、苦闷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这就必然导致身体首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后向亚健康和疾病迈进,寿命自然不会长。追求到了那些东西就好了吗?沉醉于金钱、美色带来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身体一样会吃不消,否则古往今来皇帝也不会大都短命了。凡事有得有失,成为后宫的妃子可以说一生不用劳作,洪福齐天,然而近乎终生的禁足和阴阳失调,使她们的寿命也普遍不长。
而对于圣人来说,他们不片面地追求有形的肉体的满足,更多的是对无形的法身(灵魂的化身,人体一身正气的凝聚)的培育。只有首先充实自己的灵魂、精神世界,才能够保持对肉体的控制与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无疾长寿的目的。
老子而后解释道,并非圣人没有私心,人性是自然的。圣人也一样,只是他们彻悟了大道,深明先与后、内与外、本与末、人与己的辩证关系。难道人生在世就只能自私索取或者无私奉献吗?并不是,利他的同时一样能利己——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后,无私而成其私。
因此我们做人做事,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先人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如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付出都是默默无声的,从没有想过从他人、从社会得到什么回报,今年90岁高龄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住单元房,开奇瑞车。但恰恰如此,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伟大,更要成就他的英名,共和国勋章授予他是实至名归,90岁仍硬朗的身体也是他一身无私正气的结果。
治国理政也是如此,只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自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为了自己的私心贪欲而活着的人,仕途、生命都不会长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活着的人,他就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老子的这一章内容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从社会的层面看,甚至有些马克思主义的雏形。老子认为宇宙、社会、人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人之间要爱而忘私,和谐相处,遵循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恰恰与遵循利己主义、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反。
我相信,只有实现人人无私,人类才能实现整个世界和谐有序的最大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