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翠烟台山》之东南大都会

东 南 大 都 会

作者:孟丰敏

烟台山在近代最受瞩目的重要原因是,五口通商后,从福州出口的武夷红茶主要囤积在海关埕即今日仓山区海关巷一带的茶叶大楼内。当时的鸦片帝国怡和洋行在此建了六座茶叶大楼,还有其它洋行也相继在海关埕建茶仓库。大量的武夷红茶便从海关埕的泛船浦出口。泛船浦因此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茶港。而仓山区是一座四面环江的琼花玉岛,岛屿四周都是渡口,福州最早的海丝之路因此要从仓山说起。

泛船浦风景新旧对比

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前,远在汉朝便有了东冶港。至宋代,福州已是活跃于海内外的实力雄厚的贸易大港,诞生许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福建一路,以海商为业。”海商结团统一航行,通过海道在国内开展贸易,又从海外招商引资,助宋朝廷获得净利润多达98万贯。

宋元明时,福州被称作“东南都会”,别称“丝城”。

明中叶,福州与琉球的朝贡贸易开启后,就在烟台山临江境的王爷舍人庙处开辟上王码头(后称泛船浦)以停泊琉球贡使乘坐的小船,后转入琼河,在今天国货路旁的万寿桥停靠。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和英王查理二世结婚。因为凯瑟琳喜欢喝茶,从此饮茶成为英国王室贵族的饮品新宠。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茶叶成为中国向英国输出的重要商品,福州成为世界茶港之一,烟台山的海外经济贸易也发展迅猛。

清初,清政府为了打击郑成功为首的反清运动而出台“禁海”“迁界”政策,沿海人口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此后中外贸易中断20年,严重打击沿海城市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而海禁屡禁不绝,沿海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已成历史趋势。海外贸易改善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秩序,尤其茶叶对外贸易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1684年,康熙帝力排众议,下旨开海贸易,福州重新开海设关,在中洲岛瓦公祠设立中国第一个海关——闽海关福州分口,促进了福建沿海城市的兴盛。

这时期,世界市场的范围已逐渐扩大,欧洲国家由于依赖国外商品和市场,促使欧洲商人从平等贸易改为武装掠夺的方式进行全球性市场竞争。尤其荷兰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垄断了中欧之间的茶叶市场,阿姆斯特丹因此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茶叶贸易港。

依靠茶叶等土特产出口,烟台山的闽海关每年额银达六万六千六百两。长期的对外贸易使福州港口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发展了国内航运业,促进了福建沿海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兴盛,使福州从福建的政治中心转变为文化经济中心,日渐发展成为具有近代特征的商业性海关口岸城市,其周边镇市、农村受到巨大经济辐射,也日渐融入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中。

十九世纪末,外国自由贸易的思想与工业扩张的力量相结合,促使腐朽的清政府不得不面临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签下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本为自由贸易的港口城市被外国列强炮火打开,变成了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口岸。

烟台山是福州重要经济区域,茶叶出口额自1853年福州开埠后逐年快速增长。当时武夷红茶备受洋人喜欢。而欧美地理环境不适合种茶,福州的制茶人工费又比国外便宜百倍,还能增加财政收入,福建茶叶便从烟台山的泛船浦码头发船,大量销往国外。福州港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港口,拉开了中国茶叶大批量生产、制作、出口欧美的历史序幕。

1842年,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后,英国是第一个派领事到福州任职的国家。当年外国船只只能开到闽江魁岐,这里水位太低,大船经常搁浅受损,英国只好在马尾罗星塔设立锚地停泊船只,货物再换乘小船运往福州市区。

那时鼓岭两岸的山坡上铺满层层梯田,仿佛一架绿色天梯直达蓝天。从这里到中洲岛的悠悠水路充满浪漫情调,被外国商人视为欧洲流域最美的风景。仰望鼓岭但见无数河流弯弯绕绕在绿色村落之间,山间田野丰茂、景色宜人,适宜夏季避暑。

此后,福州开辟了三个避暑胜地。第一个是方便生活和工作的烟台山;第二个是只在夏季避暑的鼓岭,前往避暑的多是传教士;第三个是马尾的马限山,海底电缆通过这里接到陆地上。马限山水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沙滩和沐浴胜地,也是英国领事馆员及海员的俱乐部。

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笔下的万寿桥

过了鼓山,船只快到中洲岛附近时,前方的美景令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惊艳得恍惚,仿佛这里就是苏格兰的克莱德河。美丽的万寿桥和江南桥连接在中洲岛的两端,河水从四十多个弧形桥孔流过,蔚为壮观,中洲岛仿若一座水中花园。花园的北边,白塔、乌塔和最远的望海楼,在起伏的山地和曲折如流的三坊七巷中,像一幅城市彩绘水墨画;花园的南端,各国旗帜五彩缤纷地飘扬在山林上空,闽江河畔的山上隐匿着各式各样的建筑,洋行、外商、外交官、传教士的西式私宅,如插花般点缀在中国传统店铺、住宅之间,中外建筑风格迥异、对比鲜明。

在闽江清流的映照下,烟台山仿若一座梦里的琼花乡。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