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用一个字就赢了
眼看《你好,李焕英》票房一路攀升,我终于按捺不住了,好奇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会火爆到这样的程度?
隔天我便率领小姐妹一起去电影院一探究竟,然后手握纸巾红着眼出来,由衷感叹到:这电影真上头。
回家再一查电影票房的数据,好家伙,几天没注意,总票房直奔50亿!
这意味着这部电影已经跃居我国电影总票房第三名,距离排名第二的《哪吒之魔珠降世》仅有一步之遥。
要知道这只是贾玲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居然有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简直出道即封神,
那么这部电影凭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呢?我认为主要就在于一个字:“真”。
01、故事真实
故事发生在湖北襄阳,但是为什么全体演员都一口地道的东北腔呢?李焕英所处的那个年代到底经历过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不是电影有失误,只怪自己太无知。
故事主要发生在1981年的湖北襄阳,当时全国各地还正在搞“三线建设”,什么是三线建设呢?在这里解释一下:
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为了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号召年轻人们去鄂西北地区参与国家工业建设。
李焕英上班所在的胜利化工厂原型就是国营东方化工厂,是由辽宁庆阳化工厂援助建设的,主要产品就是火药、炸药、起爆器材等。
这就解释了影片中所有人说话都一口东北大碴子味的原因,并且对李焕英、以及她的丈夫贾文田的工作类型也有了交代。
另外,电影中发生的很多事件都与现实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现实中贾玲的父亲就是当时厂里的广播员,在电影里把广播员这个职位安排给了沈光林。
现实中李焕英在23岁的时候与贾文田结婚,并买了厂里第一台电视,也参加过排球队。
而在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就是贾晓玲父母的结婚证,上面清楚地写着贾文田26,李焕英23岁,买电视、排球队的事情也都被安排到了电影里。
贾玲曾经多次说过,母亲没有来得及穿上自己给她买的绿色皮大衣,也没能看见女儿口中所说的金项链和敞篷车。
故事最后,贾晓玲开着由电影刚开始出现的那辆红色桑塔纳改装的敞篷车,车里坐着身穿绿色皮大衣的母亲。
而且车票号是鄂HY1012,HY是焕英的字母缩写,1012,是贾玲母亲忌日。
可以说,贾玲已经最大程度地将对母亲的思念搬到了大荧幕上。
这些精心设计的情节,让我在了解清楚之后,再一次感受到了贾玲对于母亲的心意。
同时看出,整个故事与现实还原度极高,竭力保证了故事的真实性,让我们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清楚地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02、细节严谨
一个真实的故事能够支撑起电影的框架部分,那么在细枝末节处,就需要增添血肉,于细节处下功夫,才能使电影经得起推敲。
由于前期已经作了不少准备工作,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到,电影刚开始出现的电审故字是【2020】第520号,这个数字的谐音就说明了电影的主题——爱。
电影中文名字是《你好,李焕英》,而英文翻译却是《Hi,Mom》,对于这个细节部分,据此贾玲在采访中解释:我认为妈妈首先是她自己,然后才是我们的妈妈。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赞,每一位母亲,别忘了她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而后是某某妈妈。
影片正式开始是2001年,从贾晓玲手里拿的录取通知书,以及她和妈妈一起在路边看见的红色桑塔纳车牌号都能够看到这个日期出现。
等到她穿越到1981年的时候,注意当时的背景音乐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与“玲”谐音,与场景非常贴合。
从天而降的贾晓玲被张江背着送往医院的路上,背景音乐换成了《路灯下的小姑娘》,歌词中有这样几句:
哦 不要不要悲伤,
哦 不要不要哭泣,
啊 在这夜里妈妈还在等你。
初看这里我并没有什么感受,但看完之后再回想的话,就能感受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与歌词也非常吻合。
除此以外,其实早就开始,电影中多处暗示李焕英已经先出现了。
贾晓玲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旁边的张江是这样说的:
“我呀,正跟英子说话呢,然后她说我今天显年轻,我说能不能是这个红袖箍显得,然后她就掉下来了。”
而后来从母亲视角回忆的时候,确实有年轻李焕英和张江的这段对话,说明李焕英也是刚到1981。
电影的镜头多次给了墙上时钟的特写,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时间线。
当母亲车祸躺在病床上的时间是2点42分,母亲先醒的时候大致也是这个时间,而等到贾晓玲醒来的时间就是2点46分,说明母亲先离开。
等到母女俩在医院见面的时候,正常人一定会对一个陌生人刨根问底进行打探,而李焕英很容易就接受了,并且主动为贾晓玲解围,给她捏造了一个“表妹”的身份。
后来因为电视的事情,冷特他们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大声质问谁是贾晓玲的时候,李焕英用手护着贾晓玲往后推,这个动作可不是年龄相仿的表姐妹应该有的。
排球赛开始李焕英并不想参加,她对于事情的结果已经知晓,根本不在乎这场比赛,后来忍不住贾晓玲一再央求才答应上场。
比赛的时候,看到贾晓玲那么努力,那么认真,当贾晓玲好不容易为队里得了一分的时候,李焕英表现得比谁都高兴。
李焕英和贾晓玲在逛商场的时候,李焕英一直建议贾晓玲穿哪种衣服,后来还蹲下身给贾晓玲系鞋,这不是母女俩的相处模式吗?
等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很多年轻人看到《庐山恋》中亲密的镜头时都不好意思看,只有李焕英特别自然,没有半点扭捏。
这些细节都可以说明李焕英其实是在回顾自己年轻的时候,这样她所有不寻常的动作、语言、表情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后来影片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病床上的李焕英呼吸面罩里没有雾气了,心电仪也只有一条直线。
窗外葱绿高大的树木是静止的,只有一片绿叶随风落了下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室内外的情景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这也许是人世间最大的遗憾吧!
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导演贾玲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于每一个场景的严格把控,这相比于那些宏大的场景、恢弘的画面更有力量,更能撼动人心。
03、情感真挚
电影在爆火的同时,也夹杂着很多质疑,有些人就怀疑贾玲用亲情来炒作,甚至还有人说:纪念亲人无可厚非,不去殡仪馆反去电影院?
面对这些言论,我看到贾玲在一次访谈中就提到过,她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母亲介绍给所有人认识,就像把自己妈妈介绍给朋友们一样。
带着这样的想法看这部电影,我们很容易把电影中的李焕英当成是身边一位平凡的母亲。
记得贾玲曾经在节目上讲过,自己母亲的离去一直是心上最大的伤痛。
当她上大学刚开始一个月左右,就被姐姐告知母亲没了,她马上懵了,赶紧往家赶,一路哭着向同行的人们借电话询问消息。
等到她赶回家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没有看到她演出,没有看到她成为喜剧舞台上最亮眼的星。
现实中的她把想说的话借着电影说了出来:贾玲和年轻时候的母亲在酒馆互诉心事,聊到未来的时候,贾晓玲告诉母亲,未来女儿很优秀,在UCLA大学学导演,还能月薪8万。
这是贾晓玲宁愿牺牲自己想要为母亲重新选择的人生。
“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要她健康快乐就行。”年轻李焕英一脸坚定、毫不迟疑地说到。
对她来说,优秀不优秀并不重要,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此时的贾晓玲早已泪流满面,她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也或许,她根本用不着区分。
戏中的贾晓玲,戏外的贾玲,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她只是借着电影弥补了自己对于母亲的亏欠,与一直难以释怀的自己和解。
女儿对于母亲是不舍的,母亲同样一直心里装着女儿。
当从母亲视角回顾剧情的时候,年轻李焕英看着贾晓玲从天而降的时候,马上飞奔过去,大喊:“我宝”。
以及每一次看向女儿的时候,眼神都是宠溺、怜惜的,她总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宝贝女儿。
女儿自以为自己可以为母亲重新选择人生,却不知自己就是母亲此生最大的幸福。
我看到李焕英急切向女儿跑去的一刹那,不由得泪流满面,整部电影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达到高潮。
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演不出来的,观众们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这份真挚去电影院买单。
真挚的情感、熟练的演技、走心的台词、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让观众们对这个角色、对这部电影产生共情。
04、态度认真
真实的故事、严谨的细节、以及真挚的情感是建立在认真的态度上,做事情只要态度认真,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作家池莉曾经说过,男人不能嗑瓜子,女人不能说相声。相声一直以来很少有女性触碰。
而这一规则由贾玲打破了,为了坚持心中的梦想,她在狭小黑暗的地下室住过,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卖掉随身听,靠20块钱硬撑一周。
即使艰难到这种地步,她也不甘心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家,一直咬牙坚持着,直到恩师冯巩的出现才暂时解决了她的困境。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经过刻苦的练习,《大话捧逗》使她一夜成名。
而残酷的现实又再次降临:一个女孩子要想在相声界立足太难了,有太多的不容易成为贾玲向前发展的阻碍。
为此,她不惜自黑卖丑,甚至用极尽自虐的方式来博得观众的笑声。
很多人在鼓掌的时候,都忘了她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说服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站在舞台上,二十几岁,还是爱美的年龄啊,有哪个女生愿意自黑成为焦点呢?贾玲做到了。
因为热爱,所以无谓。
就凭着这份热爱,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走到了中国喜剧界的前沿,走到了中国票房女导演的顶峰。
一切都来自于她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她值得。
《你好,李焕英》中,她身兼导演、编剧、主演三个身份,历时三年多时间打造出剧本,而后又四处找制片人、演员等。
因为她积攒下的好人缘,很多人都愿意帮她完成这部处女作。
张小斐来了,一遍遍磨练自己演技,甚至在拍摄下水的镜头时,被异物划伤也一声不吭。
沈腾来了,在文艺汇演的那场戏中,为了呈现最佳效果,他摔倒的镜头一共拍了17条。
师傅冯巩来了,一句“我想死你们啦”,满足了多少人的心声,弥补了春晚节目的遗憾。
还有很多很多熟悉的面孔出现在电影中,一个认真的人背后还有一大群认真的人,才能有这样精彩的作品出现。
有了精彩的作品,宣传方面贾玲也下了很大功夫。
《奇葩说》、《王牌对王牌》、《快乐大本营》上宣传过,她的很多好友也都替她卖力宣传。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官微上,每天都能看到各种活动,以及各种话题的出现。
甚至田间地头、商贩小推车也不放过,大红标语一挂,马上就有了过年看电影的欲望。
宣传海报、推广曲、预告片,甚至春晚舞台上的宣传都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好作品,加广宣传,在这样的努力下,我觉得高票房并不意外。
小结:
《你好,李焕英》的爆火让我们看到电影史以及影视剧的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以“真”打动观众。
好剧本,好演员,好的制作团队,才是作品必备的重要条件,而后加上一个万能的“真”字,从故事、细节、情感,态度上下手,才能够创作出一部优秀作品。
作为观众来说,这些远比流量明星、耗资几个亿的作品更实在、更朴实。
真正沉下心来,认真钻研的作品,作品背后花费的功夫,我们看得见。
一次采访中贾玲说到:“我自己最大的套路就是真诚”。
拍电影如此,演戏如此,我们人生上向前迈进的每一步,也需要如此。
一个“真”字,抵得过一切,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