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敢不尊重老师?皇帝李隆基表示:年轻人,你犯法了知道不?

大唐,长安。

夜幕临近,城楼上的甲士敲响了街鼓,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开始进入宵禁状态。

城中的游人行色匆匆,不敢多做停留,他们需要在甲士敲响八百声鼓之后,城门、坊门应声关闭之前赶回家中,否则,在大唐森严的律法下,一旦遇到巡逻的街使,就会被冠上“犯夜”的罪名,不得不承受鞭笞二十的惩罚,那也太冤枉了。

倘若运气不好,遇到的街使恰好在上班前和家人吵过架,又或者被上司训斥过,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被这些心里堵着气的街使们,以“犯夜”不服管教为由就地格杀,如果是这样丢了性命,那比鞭笞二十还要冤枉,死了都没有地方申冤去。

毕竟事关帝都治安,不是闹着玩的。

唐《阙楼仪仗图》局部,望楼街鼓

暮鼓声悠远,行人已经稀稀疏疏,空气中泛起了一股股轻渺的水雾,一位骑着毛驴的老人晃晃悠悠地出现在大街上。

他身着紫色官袍,腰挎佩剑,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拿着葫芦,仰着头,葫芦中的酒咕咚咕咚入喉,畅快淋漓,偶尔有酒液飞溅在三尺美髯上,他也毫不在意。

一人一驴一壶酒,日暮之下,晚风吹起,老人的美髯在胸前飘动,沾有酒液的美髯泛着点点亮光,他身上宽大的袖摆衣裾也因风而飘动,此时此景,任谁看见了都会由衷地说一声:好一个快活神仙,好一副仙风道骨。

在这老人的身后,务本坊的坊门正缓缓关闭。

不错,这老者不是别人,他正是受人尊敬的大唐最高学府的掌舵人,国子监祭酒,授爵“北平县伯”的阳峤。

老先生的家其实和务本坊相隔并不远,按照毛驴的脚程,他是完全可以在暮鼓声停止前回到家中的,这也是他为什么骑着毛驴喝着酒,不紧不慢地往家赶。

只是这一次他遇到了麻烦,在半路上被一群蒙面人给围住了,进不得,退不得,本已有些微醉的他猛然间惊醒了。

骑毛驴的唐朝人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当街阻拦朝廷命官,不要命了吗?”

阳老先生刚喊出一句自保的话,还没来得及拔出挂在腰间的剑,这群蒙面人便一拥而上,他们根本不讲武德,丝毫不顾及老先生的身份,更无视周边偷看热闹的百姓,硬是将老先生拽下驴背,狠狠地摔在地上,对他一顿拳打脚踢之后,一哄而散。

可怜的老先生被揍得莫名其妙,等他从地上爬起来,哪里还有暴徒的身影,就连偷看热闹的百姓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大街上只有他和他的驴,孤零零地在日暮之下,身影拉得极长。

而急促赶来的街使更是手足无措,他们没有抓到人,只能小心翼翼地对着老先生点头哈腰,有暴徒胆敢当街袭击殴打朝廷命官,而且殴打的还是一位儒学长者,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恐怕已经触犯大唐律法的刑事案件了。

作为长安城中的治安管理者,街使不敢隐瞒这起恶劣的治安事件,很快,阳峤被人当街殴打的消息随着暮鼓的响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深居大明宫中的皇帝李隆基也知道了。

殴打阳峤,就是掌掴朝廷的脸面,就是不给他李隆基面子。

天子震怒之下,大理寺、刑部、御史中丞、金吾卫、左右街使等相继出动,到处搜捕殴打阳峤的人,宁静的长安城再次因此而沸腾了起来。

这场案情并没有拖得太久,国家暴力机器一旦开动,加上皇帝的亲自过问,当街殴打国子监祭酒,羞辱朝廷颜面的凶徒很快就被找到了,原来行凶者竟然是一群在国子监读书的权贵子弟。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那么,这群权贵子弟为什么要当街殴打自己的老师呢?

原来,阳峤是一位十分负责的大唐最高学府的校长。他认为,学生既然已经进入国子监学习,就必须认真、严谨,对于整天逃课、荒废学业,还影响其他人学习的学生是深恶痛绝的。

为此,他立下了一条规矩,凡是不好好学习的,逃课的,影响他人的学生都要施以鞭打的惩罚。他的目的很简单,要让这些不学好的学生长长记性,不能辜负好时光。

但人毕竟是单独的个体,如果学生不认可这种教育方式,加上又出自于权贵名门,一般来说,他们即使不做大唐的官,躺在家里也是有吃有喝有钱拿,进国子监只是镀金而已,读书并不是主要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子监受到鞭打的权贵子弟,当然就会对阳峤产生了报复心理。

时学徒渐弛,峤课率经业,稍行鞭箠,学生怨之,颇有喧谤,乃相率乘夜于街中殴之。---《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但李隆基却不管这些,他认为,学生胆敢殴打老师,殴打朝廷命官,这种行为表面上看是熊孩子的叛逆,但实质就是这些权贵子弟无视上下尊卑,藐视朝廷法度,挑衅朝廷威严,必须得治。

故此,他一声令下,凡是参与这次殴打阳峤的人不管对错,不听辩白,全部杖杀。

用他的话说,平息舆论,以儆效尤!

上闻而令所由杖杀无理者,由是始息。---《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不得不说,李隆基面对这起学生殴打老师的社会事件,他的处置手段是非常残酷的。

而他不给这些权贵子弟任何救赎的机会,其目的就在于,重新树立忠君尊师的社会道德秩序,以巩固大唐中枢权力机构的稳定,所以他必须要给阳峤一个交代,给权贵打一次预防针。

《五王醉归图》局部,唐玄宗李隆基醉酒骑马

阳峤是什么人?他是大唐立国以来,少数几位在朝廷设置的“八科举”中,应试八科都榜上有名的进士及第。

阳峤“应八科举及第”是在唐高宗仪凤二年,这一年,他在科举上大显身手之后就一头扎进了风云变幻的大唐官场。

期间,阳峤经历了大唐权力中枢的多次动荡,如,武周代唐、神龙政变、韦后之乱、唐隆政变、先天政变等,但他无论是在地方为官,还是在朝堂立身,一直以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著称。

此人是大唐的国宝。

峤恭谨好学,有儒者之风。又勤于政理,循循善诱。及在学司,时人以为称职。奏修先圣庙及讲堂,因建碑前庭,以纪崇儒之事。---《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那么,大唐的中央权力中枢呢?自先天二年七月(公元713年7月底-8月),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一举铲除太平公主的政治势力后,大唐局势终于趋于平静,政局为之一新。

李唐的大臣们,乃至著书立传的儒家学者们不需要再担心中央时局的动荡,也不需要担心大唐会再发生牝鸡司晨的事情。

故而,为了有一个新的开始,李隆基于先天二年十二月(公元713年12月)改元“开元”,立志要恢复太宗、高宗以来的盛世之景,这也使得开元初年的大唐再次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之气。

皇帝英明,朝臣精干,政宽人和,大唐中枢恢复了正常,又一次进入万国来朝的盛世时代。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张九龄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在这种雄心之下,大唐君臣必须紧密合作,前提就是必须树立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社会秩序不能乱。

自汉武帝选择董仲舒“以儒治国”的策略以来,不管儒学的内容怎么变,但有一个本质是一直没有变化的,那就是儒学确实是有利于治国之道的。

故而,以尊孔尊儒为前提,稳定国内社会秩序,对外释放大唐的霸气,必要时动用武力解决口舌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重现贞观之治的盛景,这是关键所在。

而以阳峤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让他担任国子监祭酒,并赐爵“北平县伯”,正是大唐皇帝重视儒学、重视教育、重视社会稳定的旗帜,也是李隆基向天下释放的信号,忠君尊师是天下人都必须要做到的日常行为规范。

皇帝有这样的心思,阳峤又怎么不懂?

负责任的阳老先生,本着为皇帝分忧,为国家输才,为百姓立德的信念,不顾自己的老脸,到处散发英雄贴,将分散在大唐各地的名儒或邀请至长安讲学,或邀请到国子监来做老师,可以说是一心扑在大唐的高等教育事业上。

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

尊师重道

就是这样一位被朝廷视为国宝,尽责尽职的老人,一位被皇帝李隆基树立起来的尊孔尊师的社会秩序的标杆,居然在回家的路上被一群不知道上进,不知道廉耻的学生给打了,你说气不气?

所以,这群殴打阳峤的国子监生被李隆基下旨诛杀,死得并不冤。

正是这次的天子之怒,使得大唐皇权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秩序得以巩固,而也因为重儒、尊师,更促使了大唐文化事业的发展迈向了顶峰,无论是国家馆藏的古籍书卷数目,还是地方州县的百姓私学大兴,亦或者是诗歌、绘画、音乐、雕刻等各方面的人才辈出,开元年间的大唐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输出的中心,万国朝拜和敬仰的所在。

汪郎以为,这一切就得益于李隆基对老师的重视,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坚守,开元盛世,名不虚传!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唐朝文化的影响力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74章)

    第174章 日本帝师 733年春天,当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槐花渐次盛开,长安城处处充溢着槐花的清香时,李隆基带着武惠妃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华清宫返回了大明宫. 和每年春天一样,这个春天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

  • 平定安史之乱的胡人将领仆固怀恩,其功劳不亚于郭子仪

    晋朝建立后,分裂多年的中华大地曾短暂的统一过,奈何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宗室内部为了权利打的不可开交,衣冠南渡后,华夏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直到隋唐时期,四分五裂的华夏才重新归于一统,南北朝时期涌现出 ...

  • 李隆基为何执意杀掉上官婉儿?

    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被誉为仅次于李世民的有为君主,在位长达44年,给大唐带来了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当然后来因为安史之乱,如烈火烹油般的大唐突然跌入谷底,也让李隆基的人生有了宛如过山车一样的经历. 但凡是 ...

  • 他是皇叔,任职宰相19年祸国殃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相

    他是帝室之胄.是李唐宗室,唐玄宗都得叫他堂叔:他是别字先生,却精明强干,是玄宗一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他精通刑律.曾任职刑部,是唐朝修订法律条文最多的大臣:他心机过人.擅长权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 ...

  • 三个女人一台戏:上官婉儿、韦后、安乐公主是如何祸乱朝政的

    自武则天登基称帝以来,唐朝后宫无数女人巾帼不让须眉,不仅宫中充斥着如上官婉儿之类的大量女官,部分身居高位的女人则极力效仿武则天,从生活上,政治权利上进行全方位模仿,可谓是掀起了一股女性掌权,女性自由新 ...

  • 安史之乱有多乱?汉人攻打朝廷,胡人拼命抵抗,皇帝大后方拖后腿

    安史之乱,听起来就是一场叛乱,每个朝代都会发生那么几场叛乱.以后来人的眼光看,这都是朝代发展兴衰迭代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这是客观的看法,但每个人都有喜好.有人喜欢秦朝的霸气,有人喜欢唐朝的繁华,有人喜 ...

  • 唐玄宗李隆基失败的宿命:决定他一生的4个关键女人

    原创2019-12-11 22:22· 作者:知更晓! 1.神龙政变:历经坎坷,看女皇帝被赶下台 在大唐武周王朝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则天病重,此时她已垂垂老矣,风烛残年,掌控朝政力不从心. ...

  •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1]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垂拱元年(685年)八月, ...

  • 不尊重老师,哪来的好教育?!(说到每个老师心坎上)

    文/柳袁照 教育与教师是一种什么关系?无需多说.可是在现实中大家真的都明白吗?没有教师哪来教育?教师品质不高,哪来教育的高品质? 教师与学生是什么关系?也同样无需多说,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怎么能 ...

  • 皇帝人物志之唐昭宣帝(哀帝)李柷:唐朝的最后一任皇帝

    唐昭宣帝(哀帝)李柷,景福元年9月3日生于长安大内宫.原名祚,为唐昭宗第九子,母何淑妃,后为皇后.公元904 年 8 月,唐昭宗被朱温杀死后,立他为帝,时年13岁.公元 904-907年在位,计4年. ...

  • 【家长学校】不尊重老师,最受伤的可能是你的孩子

    本文发表在<今日家教报>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是否拥有崇高的威信,对孩子能否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威信有多高,这不仅受老师自身的素质影响, ...

  • 我为什么尊重老师

    编者按:本文写于2014年4月12日,那时我还是个学生. 所有的的职业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在不同的社会评价之下,主要是钱多钱少权大权小的问题.曾经有个笑话,领导都出车祸了没关系,但是突然 ...

  • 尊重老师,里子和面子都要做足!关于教师节送礼的一点看法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01 前言: 尊师重教,除了内心真的把老师看成文化人以外,表面上也要维持一定的礼仪,比如教师节送点小礼物给老师等,仪式化的东西能够带来价值感,简单说就是不在于礼物的多少,而在乎的是 ...

  • 最有故事的皇帝李隆基,唯一存世墨宝流丽秀美,却是写鸟的感化文

    原创清雅阁2019-07-16 05:37:00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之初就是传播中华书画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 ...

  • 【历史回眸】让皇帝李成器与当皇帝李隆基兄弟

    [ 导读小引 ]中国封建社会为争夺皇位 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时常散发着血腥味.大唐开国以来,先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后有谯王李重福.太子李重俊.安乐公主的 ...

  • 怎样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起着决定的作用.人们赞誉老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打开孩子心灵中智慧的大门:人们称颂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