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寺
马占寺,白马桥西北八里余,因在马占坳,因此得名,寺周群山环抱。据《溧水县志》载:“马占寺,东三十里,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傅净端创,旧传马尚书读书于此,故名,明永乐间修”。
据传马占寺以前规模宏大,有禅房99间半。这也奇怪,许多庙宇都喜欢说99间半,比如瓦屋山庙、茅山道观修建之前皆为99间半,实际何如,不得而知。只要焚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大家都说当年有99间半。加个“半”干吗呢,我想无非是说当年非常宏大辉煌,有怀念之意,再者增加神秘气氛。
去岁,闻马占寺得以重建,前往观赏。入路口,约7里,沿曲折小径,蜿蜒而行,始到马占寺。路口于溧水城往白马镇路边,与集镇约有5公里之遥,路口有一块不显眼的小牌子:马占寺,上有箭头,向西。不小心就会错过,与怡人山水农庄一个方向。路很窄,两旁全是竹林和杂木。两车相会要谨慎小心,否则就会相擦碰。
这种小道尤其适合拜访庙宇道观。经过十几道曲折的弯,两旁鸟鸣松涛,更添幽静。路边野花一路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和悠扬的鸟鸣相配合,让你清空一切心中的俗念。
入5里许,有岔道,右往怡人山水,左是马占寺。又2里许,路边大树碗口粗细,越深越静,越静景更胜。浓荫遮空,不复见日,以为无路矣。“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始见马占寺。乃修建不久,设施不甚完善,然气势恢宏之态初见。映在竹海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琉璃瓦在仅有的一片空地上,金壁辉煌。大雄宝殿,两边厢房,石墩香炉一应俱全。唯人烟稀少,香火有些清淡,许是刚刚建好之故。
然而,即便如此,更让拜佛之人心旷神怡,心灵涤荡有余。吾由是步履轻盈,不敢速行,唯恐有所惊扰。
从前门入,进院子,空荡无物,唯梵音悠扬。其乐在整个山间飘荡,与鸟声和鸣。上台阶,入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面目慈祥。似乎一下看透我的心思,余惭然,敬意生。虽不懂佛法,但为善救世之心悠然升起,杂念顿失。
出寺门,绕墙游览。修竹环寺,大树丛生。其色墨绿,不似山外,青翠带嫩黄。此处之竹,叶荗色墨,大有其色欲滴之感。庙宇值在山间一凹处,三面环山,东百米处有一水库,正应古人所谓前有照(水)后有靠(山),风水着实绝佳。
据老友杨公云:当年曾寄居于此,只有林场平房数间。是时,周围石墩、石柱尚存。房前屋后有青冬树数十株,约水桶粗细,老庙痕迹历历在目。近年不知何故,大树被伐,石墩石柱被盗,实在可惜。
吾观马占寺,面积不大,宛然一微型盆景。细细品味,实则不然。如若观其形,恐虚了此行,辜负了的自然,亵渎了神灵。若走马观花,实在可惜的这个幽深的去处。于摩拜者,可以观赏紧凑建筑结构,欣赏如沙发般地理构造,深吸自然恩赐空气,用青翠洗濯为世俗所累之双目,袅袅佛音洗涤被污染之心灵,实乃人生之快事。
马占寺,你可以坐以冥想,可以静立听天籁之音,“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也可以倚在门前的修竹上闭目参禅。欲洗俗尘来此处,要求富贵你莫来。
参禅后,回头可以进入另一佳处,即,怡人山水,此名与幽深马占寺相呼应。一左一右,相得益彰。精神洗礼之后,及至怡人山水,一饱口福。先有山中之茶,以泉水煮沸,未饮已沁满室。又有茅草鱼、店家自制豆腐、山间采摘的野菜、涧底的芋头和竹笋,无不令人口齿相惬。与马占寺相为补充,无不令人忘返矣。
马占寺,向为杨公所栖,今修缮一新。杨公颇有感焉,嘱余作文以记之,甚幸。庚子二月二十一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