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唐景崧抗旨抗日,拒绝执行《马关条约》被撤职
文/王国栋
他是台湾末代巡抚,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愿意将台湾拱手让给日本人。于是他率领台湾军民奋力抗击日军,使日军伤亡达3万余人。最后在满清政府拒绝支援台湾的情况下,他携带台湾库银返回大陆,这位饱受争议的抗日名将就是台湾末代巡抚唐景崧。
01、招降刘永福,巧胜越南法军
唐景崧,字维卿,1841年出生于广西省灌阳县江口村一个乡绅家庭。
1865年中进士,授吏部候补主事,任小京官18年,郁郁不得志。
1882年,法国侵犯越南北圻。唐景崧向朝廷上奏,主动请缨去招抚天地会领袖刘永福,借机破敌。朝廷准奏。
为什么一介京城小吏的唐景崧敢不远千里去招降反叛朝廷的逆党呢?
越南当时还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因此两地通商和国内并没有多大区别。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有一支抗清队伍打着黑旗,在越南境内活动,首领是广西博白人刘永福。刘永福的黑旗军是打着天地会的名义进行“反清复明”。刘永福的黑旗军帮越南政府打击当地盗匪,维持社会治安,与越南官府及百姓和谐相处。但他们毕竟是清国人,终究不能长久离乡背井寄人篱下;想回广西老家,又怕中国追究镇压,处境着实尴尬。刘永福通过同乡的关系,搭上了唐景崧这条线,想通过朝廷招安回国。唐景崧向朝廷上奏请缨,正原于此。
1883年初,越法战争中,唐景崧奉岑毓英命孤身抵达越南保胜,劝刘永福内附抗法,为刘永福出谋献策;并亲身参与指挥了河内、山西两战役。黑旗军当年就取得了“纸桥大捷”,击毙法军北圻舰队司令李威利上校。唐景崧以功赏四品卿衔。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唐景崧奔走于援越桂军、滇军、黑旗军和抗法越军之间做协调工作。清政府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衔,赏戴花翎,拨给“黑旗军”饷银二万两及军械等。刘永福与唐景崧部配合,在抗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更关键的是唐景崧受两广总督张之洞派遣请已退隐的老将冯子材出山,领兵上阵,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长庆等地,东线战场大获全胜。唐景崧还奉张之洞命募勇景字军4个营,他亲自率军独当一面,入越会同黑旗军、滇军围攻宣光法军。他与云贵总督岑毓英联手,组织和指挥了宣光攻坚战。在西线战场上也取得了临洮大捷和宣光大捷。法军遭遇亚洲“滑铁卢”的消息传至巴黎,好战的法国茹费里内阁即刻轰然倒台。
02、巡抚台湾,备战甲午
1894年10月31日,唐景崧由台湾布政使升任台湾巡抚。而轰轰烈烈的甲午战争此时已经打了两个多月了。
唐景崧就任巡抚后,针对日军不断派船只和情报人员赴台刺探军情的状态,推定日本政府有意台湾,于是积极备战。
唐景崧首先和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商议,让其返回内陆征兵。因为前任台湾巡抚邵友濂召刘永福赴台协办军事时,刘永福只带了两营人马来台,人数仅千余名。虽然台湾土兵尚有万余人,但因为未经战火,缺少训练,没有什么战斗力。刘永福回到广东后,从民团招募精壮兵员四营回台,大大加强了台湾的防御能力。1895年3月日本出动陆海军万人进攻澎湖,却被人数仅两千余人的黑旗军战败,伤亡是清军的数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是筹措军费。清末台湾工农业发展滞后,人口稀少,名为一省,实际上比富裕的州强不了多少。因此台湾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支持庞大的军事开支。唐景崧邀请台湾富户士绅商议,向大家说明了备战的必要性,希望大家能出钱出力,协助政府战备。但是这些富户士绅相互观望,慷慨解囊者属凤毛麟角。台湾首富林潍源,家资近千万两白银,是原太仆寿卿。经过唐景崧的两次动员,才象征性的捐了4万5千两。唐景崧不得不向朝廷上奏,以户部各省的关银为担保,向其强借白银200万两,分三年还请。清政府的明确表态,打破了其他富户的观望攀比心理,举借内债很快打开了局面,台防经费得以暂时弥补。为了足以应急,唐景崧还派员与元丰顺洋商商议,以关税作抵,“借镑银三百万两,九五扣,周年息七厘,十年本息摊还”。这样,才解决了台湾战备的经费问题。
虽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但唐景崧的备战措施还是加强了台湾的防御能力,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拒绝执行《马关条约》,率台湾军民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
1895年初,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不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军伤亡也在十万人以上。慈禧太后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出使日本议和。日本政府见满清朝廷软弱可欺,狮子大开口,不但索要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偿,并要求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一向心高气傲的李鸿章气得吐血。只能将日本人的要请上报朝廷商议。
湖广总督张之洞、台湾巡抚唐景崧认为宁可赔偿银两,不可割地以肥日本。两人商议后,建议朝廷向英国借款2000万英镑赔偿给日本,并将台湾抵押给英国政府。这样一来,涉及英国人的利益,英国就不可能坐视不管。但是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却认为,抵押台湾给英国人就是引狼入室,没有割让台湾划算。于是在慈禧太后与李鸿章的主导下,最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但要赔偿日本2亿3000万两白银的军费,还要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唐景崧在条约签字前先后向朝廷上书7次,甚至私下联络英法等国出面干预,阻止割让台湾。但是朝廷媾和态度坚决,结果已经无法改变。
1895年4月18日(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17日上午11点40分),朝廷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上下一片哗然,皆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大家商议后,决定抛开满清政府独立,以军事对抗日本的侵占。
1895年5月18日,清政府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特使,向日本草草交割了台湾,并下旨让唐景崧等大小官员回内陆。唐景崧拒绝执行朝廷的圣旨,在台湾军民的拥护下,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率领军民对抗日军。
从1895年5月下旬至6月7日,台湾军民在唐景崧、刘永福等人的指挥下,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顽强而惨烈的战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击毙日军3万余人,比整个甲午战争中国击毙的日军还多数倍。但是敌我实力悬殊,又孤立无援(清政府拒绝支援台湾抗战,甚至私地下支援都不同意),台湾渐渐被日军占领。
1895年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破。总统唐景崧将库房存余银两装入德国货船,内渡大陆。唐景崧走后,台湾军民势单力薄,更没有能力阻止日本的侵略。一个月后,台湾全境被日军占领,刘永福遗憾的撤回了广西。
04、待罪返乡,发展桂剧
1895年6月中旬,唐景崧回到广西老家,向朝廷上奏交代了自己抗旨抗日的前后经过,并将从台湾带回来的财物上交国库,等待朝廷治罪。面对这个台湾民主国“总统”,朝廷以虽然抗旨不尊,情系可原,只将其革职,并没有治罪。日本政府也怕追就唐景崧的罪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抗情绪,借坡下驴,对其率台湾军民抗日的事情不予追就。
唐景崧心灰意冷,在广西灌阳县江口村渡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期间大力组织发展桂剧。唐景崧亲自编写修改戏曲剧本,在表演、唱腔、化妆等方面都进行新的尝试。自己也粉墨登场吹拉弹唱。他将自己这种融南北戏剧特点为一炉的新剧叫“桂剧”。广西的桂剧,就是这样诞生了!
1903年,唐景崧在广西病逝,终年63岁。传世作品有《请缨日记》、《寄闲云馆诗存》、《看棋亭杂剧》、《诗畸》、《谜拾》和《唐景崧手编戏本》(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