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贞:品茶
品 茶
安徽 文贞
茶是一种有灵气的植物,常言道:“春尝一口鲜,人回草木间。”这品茶的滋味是在舌尖上涌动地。茶与水相溶,便成为芬芳的香茗。与心灵相融,便成为灵魂之水。
“茶”字彰显了古人智慧与造字神韵。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茶真正的味道,蕴藏在大自然中,汲日月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倾吐自然之芬芳!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被誉为“国饮”。古往今来,岁月山河,早已旧貌换新颜,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唯有茶飘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自若。茶品种之多,有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草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茶味也不同。
一杯清冽的相思茶,如你笔下灵感的诗意,那些相伴的日子,你我对饮,茶香醉人,音乐悠扬,共度温暖惬意的时光。闲暇之时,偶尔也会喝茶,喜欢铁观音的醇厚内敛,喜欢碧螺春的芊芊身姿,喜欢龙井的馥郁清爽,更喜欢“大红袍”的经典与灵气。
传说1385年,明洪武18年,有一穷秀才丁显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下,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很是可爱。
老方丈对状元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治好的。
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然后采下嫩嫩的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
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达了九龙窠,状元叫来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
后来,众人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在茶文化中,“大红袍”像一位绅士,清香醇厚,洒脱而又不失稳重,霸气而又不失温存。无论酷暑严寒,阴晴圆缺。始终默默地陪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壶茶,对于饮茶人,不论身份高低,帝王将相,名流权贵,文人雅士,诸子百家,佛道僧尼,乡村野夫。均可品茶,闲暇之余,手捧香茗,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闲话家常,谈古论今,让平坦的日子氤氲着芬芳的茶香。
中国人自古以来喜爱喝茶,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你来,为你沏杯香茶,一席茶事,一段时光,温暖你我。茶如友人,有些茶,相遇不早,却一见倾心,时间不长,却占据心底。一段
习惯在一杯清茶里,安然与时光对饮,听一首抒情优美的曲子,读一段喜欢的文字,与心上种一朵莲,守一份清静。我用一盏茶香,思念你我曾经的过往,愿时光温良,与日月共长。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与水相拥相溶,掌握好时间,把握好温度,成就了一杯好茶。慢饮,沁人心肺,细品,回味绵长。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润肠胃,绿茶滤心尖,茶之德也。牛饮可解渴,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喝茶,可以消渴解乏,生理需求;品茶,讲究视觉、味觉,感官上的满足,精神所求。
一年四季,天有四时,喝茶有益,喝茶因人而异。佛能净心,茶能涤性。
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一壶情怀,喝出了清与涩,苦与甜。淡中有味,虚怀若谷,三杯两盏,怡然自得!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文贞,作品有散文,诗歌,游记,杂文百篇,散见于《作家联盟》《作家故事》《皖人春秋》《鸳鸯河畔》《安徽工人日报》巜安徽青年报》纸媒及各大网络平台,代表作品《理想生活中的“给予”》《潮爆时趋摆地摊》《晒秋》《雪中赏梅》《小米线做出大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