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源讲演零状态,明心正念守无极

轩源此时,已完全进入他的太极世界,越讲越顺,他对小珠说会脱稿而发,原来他的稿早已一页页印在心里。

“无极态,是全息、完整的,无念无为的。当你祛除主观妄为,从无极态中,对方做什么事情你都可以感知他的心念,他的信息。如果对方在动,你也在动,这是以存在对存在,你包容不了对方,也就无从探知对方的动静。”

“在太极态里面是有念,有为的。我们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就是从无为到有为的一个过程。”

“太极拳的有为效果,就是当探知到对方的信息以后,我一念起,以一个动作化解了他……这就是从无极态时无念无为与太极态有念有为的转化。”

“我具体举个例子,看是怎么处理的。我跟他摸的时候,听到他的信息,如他打我的头部这里,我用海底针行不行?不行吧!但是我从无极态听到了他打我头部这,我一起念,用玉女穿梭,他就出去了。同样的,他打我的面部,我一起念,白鹤亮翅。他打我的腹部,我起念,海底针……”

“那就是说,我在探知他的信息的过程中,我是无为的,是无极态。但是在我探知以后,知他打我的中部,我就一个海底针,接一个提手上式,也可以把他抛出去了。事实上,这个从无极态到太极态,是信息的探知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仅此而已。这就是说,练太极拳不是练力练劲的。”

“打拳的时候,当我的心念是一个公园那么大,我的手就不能离开这个公园,我心就这个公园那么大。我的心念如在房间里,就不能超过这个房间,也不能小于这个房间。人在这里打拳,丹田的意念一定是充满这个空间范围的。不能离,离开了就不到位。我整个身心都融到这个空间范围里的。”

“再来看,对方压迫过来的时候,根据数的变化,我可以从很大的无极圈,收小成一点。无极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刚才说了,大与小,只是形、象上的区别,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无论大或小,都不能出圈,或离圈。就算是这么一小点,也还是整个身心都融于这个小点的。”

“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就是信息如何处理的问题,也是太极推手所展现的武术效果。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只会放大,不会收小。要做到大小不二,始终如一,就是成果了。”

“引进落空就是在大与小的变化中出现的,并没有引进落空的主观念,你想引进落空,就错了!你要保持零状态。不要计较动不动,不要起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想着打人,你也充满了危机。这不是练出来的,是体悟出来的,与思维无关,与大脑无关。”

“打拳时候,要寻找零状态。寻找也是错的!寻找也不是寻找,寻找已带主观意念,是体悟。求不得,不求不得;练不得,不练不得。为什么是练不得?你心态不好,你觉悟不正确,你练下去也不得。”

“练不得,真的练不得,方向错,越练越糟糕。太极拳要过三关,第一关是恒心关,第二丹田关,第三明理关。”

“上山明理,下山实证,上山和下山,是一个认识过程。上山,有了一个海拔高度,你会站得高望得远,做人做事的心胸格局便不同,对太极拳的追求也不同,会在更高的层面用功。下山重归烟火,为社会为家庭尽本分,默默付出,感恩天地,回报社会,这样,上山下山形成一个圆,才圆满,也零了。”

……

轩源把几个主要问题一环扣一环,一丝不乱地阐述完整,完全看不出他一宵没睡的疲倦,仿佛有股力量在支持着他!此时减肥馆内人众安静,都在紧随轩源的思路,不时轩源以实际推手加以说明,又讲又做的,竭心尽力,太极拳成就他,他为太极拳添把火!

时已正午,珠妈妈很有心,特意来前在家中配好茶料,小珠将擂茶的工具带上来,小明很老到地执起擂茶棍,茶料加水倒入茶钵里,就捣鼓起来了,馆里就响起了“隆隆”的擂茶声,这熟悉的声音从南城响到金都,和着众人的谈笑风生,这日恰是芒种,一切都那么美好,播种下一片希望和光明。

用过擂茶茶点,大家散去休息,下午集中到上沙公园,轩源给大家讲推手的零状态,也就是上午所谈的实际应用。

“推手时如何观察对方是否零状态?惟有自己先归零,以零态接对方,零态进对方。零态是无极,从无极中生出太极,即由零生一念,就是无极生太极的那条S线,中极之玄。”

“无极与太极之间的落差,就是太极推手的技术效果。而这一念,是心里清清楚楚地生,清清楚楚地划,是正觉,是明念,而不是浑沌黯昧的,无明的,所以这是一种智慧。”

慧明与圆通搭手,伟城则带上兴隆,小明与大卫,小余和阿生……轩源在旁观察,穿行其中,或指点或示范。看众人在各自感受何为零状态,表现出来是千姿百态,第一道坎,就是在互动过程中最本能的丢顶抗。

“伟城,你现在有时是能达到零态接应,但不能变化,即是由大变小,或说由无极变太极未能体现,所以你发人显得勉强,又用回身体了。”轩源指出。

“以零状态接应对方,无论收成一个点,融于这个点,点的移动,点的变化,点的隐与现,都是在零状态的基础上去体现的。”说着与伟城接上手,在演讲中就轻松随意地将伟城拿发。

小珠是第二次见到大卫,这次大概是因为群体活动,他显得特别悠然与顽皮,和小明互动频频,带来许多欢笑。

轩源与大卫一搭手,便让他这里松那里松。一松,又这里丢那里丢。一紧吧,又这里不零那里不零……“我这样又不对,那样又不对,怎么才对?!”大卫像个孩子似的着急起来,旁人见状,笑声起来。

“零状态,无念无相,是很难,但是你要达到松空的境界,这是必经的,这个旋转门,只有自己转进去才知道那真实的感觉,我只能告诉你是这样走的,提醒你这里那里出现的问题,你不要急,慢慢去感受。”

那边慧明与圆通,两人一团和气,对轩源所授心能体会,静态更多,轩源则要求他们要互加长意以练习,并让慧明推他。只见慧明一推过来,轩源应势而大斜飞,看上去是慧明占势,这接应的过程却已悄然势换,慧明被引直势尽,轩源的虚脚却随时可起可踢,只能由轩源摆布。轩源轻轻地把他拔到一旁……

小余身子较弱,推手本不是强项。但他的心态很好,不争不抢,恪守自己的平衡,阿生年富力强,竟也奈何不了他,让轩源几次称赞:“他体格和功力和你们相比,他是弱的,但是他尽量保持守着自己心中的无极,保持自己的零状态,大力的人落不到力点在他身上,起码就不输!我们不要想怎么赢人,保持好自己就很好了!”

阿勇在旁,密切观察着每个人推手的状态,脑子里是他已形成多年的认识与现实所见相激,看也看不过来。与小明、伟城一搭手,还没动,小明、伟城已整体意透过来,他的力量与速度,还没用上就使不出来,要么如击在棉花上,无从着力。当阿勇尝试松掉劲力时,却如幼儿学步,还是趔趄不稳,让他来回挠了好几回头。

小珠和妈妈、巧如在另一场地打拳。轩源过来看了一会,说小珠比之前好一点了,身子没有那么沉重,眼神也能出去了。

打完拳,回到众人身边,他们还在互相体证零感,轩源穿梭其间,气氛活跃,不亦乐乎,公园的大草坪上,是平常少见的热闹欢愉。

小珠来到蒲谷子身边,还未待问及,蒲谷子对她说:“打拳时要与周围天地相融通,让天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身体表达出来。出,是天地托你出。入,是天地托你入……”

小珠点头,似乎有点明白。但这个似乎明白与真正做到,之间还很遥远:“我以为我在用师父师叔所教的心法去做,但从他们一遍遍婉转的指出中,感觉自己做到的与他们所指的,相距甚大!”

“虽然他们以鼓励为主,但一番表扬和鼓励后,似乎不经意的'但是……’才是真相,而且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想达到就能达到,这之间有个鸿沟,难以跨越……”小珠心里着实打了个结。

(0)

相关推荐

  • 康伟老师聊太极[39]

    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 太极拳主要练阴 (拳友上传李经梧先生推手视频)一般人都不会信,因为太反常,太脱离常人的认知范围了. 阴性的抽丝劲,一般人是没有的,所以也不会理 ...

  • 你修习的太极拳一直很行|不信者一定不行!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作为一种拳术,今天大多数人修习的太极拳已经不适用于实战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仍要修习它? 太极拳是一门高深的武术,除了健身的功能外,还有防身及技击的效 ...

  • 康伟老师聊太极[42]

    康伟老师在<全民太极APP>会员群的聊拳记录 推手第一步 推手也是训练方式,在太极拳习练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目的,放松.行气.懂劲.走劲.劲法.技击,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目的,不是一概而论 ...

  • 杨旭一问若苦胆,轩源重解如婆心

    丰盛的午餐后,大家围着客厅的茶几落座.轩源掏出香烟,伟城见状忙拿起火机点着火头,轩源略凑一凑近,点燃香烟,他在烟雾中整理一下思路. "杨旭两年前那一问,似乎是在问南安的师兄们有没有一人学会了 ...

  • 轩源论道心人心,伟城促练拳证拳

    第二天,小珠与轩源谈到这个话题,小珠把她的想法说了一下. "师父,您强调拳是用心打的,练拳其实是练心,那么心是什么?我觉得心是生命结构的总称,从肉体.经络.骨骼.肌肉.血脉.器官等等这些物质 ...

  • 王阳明,一代国学宗师,阳明心学更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的升华

    与大多数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的科举士子不同,王阳明在年少时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一生狂狷不羁.坎坷传奇,阳明心学的完整构建,标志着儒家思想又一次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而得以重 ...

  • 数十载太极深情,论本源轩源忘我

    午饭后,送轩源回宾馆休息,七点钟在文体宫再讲一课. 课前,凌老师对轩源说,昨天来的有几个人,对轩源所表述的中定,有点不理解,希望能和轩源玩一玩推手,证明一下所说的课题. 轩源当即拒绝:"随他 ...

  • 阳明心学入门(定制精装版)

    序----------------------1 前  言--------------------1 第一章 心学是什么?....................................... ...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为七种境界,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融通这七种境界便能实现与天地相连,能够让有凡质的生命发生变化. 这是王阳明在面临着思 ...

  • 阳明心学,你应该这样学!

    这篇文章适合对心学有一定了解但又在实践方面不得其法的朋友阅读. 一.学习心学不必拘泥于传习录 我们先来说一下为什么很多人知道心学,也读了传习录,但是却没办法体会到心学的妙处.最主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