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字家族:栩习(習)翕,“学而时习之”的“习”原来是这个意思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
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
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2021年,做一个更懂汉字的牛人!
《双法字理》丛书
大自然中的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人们最初对动物的认识来自于生存的需要——捕食。
最初人们吃其肉是为了果腹,剥其皮是为了取暖,留其角爪是为了武器,存其羽毛是为了装饰。
随着人与动物的不断接触,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升华为一种信仰与恩赐,各种动物幻化为各种图腾,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动物们各种能力的敬仰。
雄鹰代表飞翔,老虎代表凶猛,狗熊代表能耐,等等。那么如何 获得这些能力呢?古人便佩其羽毛、穿其皮革、食其骨肉、戴其角爪,以此形式来寄予自己获得这些能力的希望。
接下来的系列分享,我们就主要介绍动物的肢体部位相关的汉字及其家族,大体也分为四组,分别是羽毛、皮革、骨肉、角爪等。
今日汉字主角:羽栩习(習)翕
01
羽毛的“羽”《文部》有过介绍,硬为羽,软为毛,后来划分为飞禽身上长的为羽,走兽身上长的为毛。
其实,羽就是硬翎,毛就是绒毛。“羽”字不是一根羽毛,它画了鸟的两个翅膀表示硬羽——翎。
图片源于《汉字宫》视频截图
羽毛非常轻,柔弱不经风吹,但多根排在一起却能带着鸟儿飞翔于天际。
它所造的字多与鸟儿翅膀有关,如羽翼、羽翎、翱翔等,这些字都有专门表示读音的符号,依旧归于各自读音所属的家族。
02
“栩栩如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栩”字在前文“象字家族”讲“橡”字时有过介绍,它的读音为“xǔ”,由“羽 yǔ”做读音符号,古音中“y、u、ü”不分。
认识这个字,就要知道“庄子化蝶”的典故,这样我们通过一个汉字,就又了解一遍庄子的《蝶梦》。此时树叶“栩栩然”的感觉便跃然而出,使文章读起来更有味道,更能体会庄子此时的意境。
如果仅仅读文章,而没有和文字、生活结合,光读是体会不出味道和意境的。
“栩栩”二字的本义就是栎树的叶子上下翻动,像蝴蝶翻飞一般,如此“栩栩如生”的含义就明白了——原来指的是树叶似蝴蝶有了生命般飞动起来,有了灵气。
03
“习”是个简化字,如今已然看不出任何字理与意思,它原本写作“習”,与羽,与翅膀有关系。
关于它的古文字,有好几种写法,下面是个“白”,也有人认为下面是个“日”,或是表示鸟巢的“臼”,或是自己的“自”,等等。每一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
“习”的字形演变
“日”与“白”字理相似,都表示天亮了,小鸟要练习飞翔开始扇动翅膀。
“臼”则表示,小鸟还不能自己飞,在鸟巢里扇动翅膀练习。
“自”就表示飞行只能要自己练习,别人代替不了。
以上这几种解说都能成立,最终由“白”字统一,把各种字形和意义都包含了,表示太阳出来的白天,小鸟在鸟巢(臼)里自己扇动翅膀,学习和练习飞行,这就是“習”字。
汉字简化时,保留其部分特征,简化为“习”。书写是方便了不少,成为习惯性的书写后,不再追根溯源,便把文化给丢掉了。
汉字作为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关系就是文化。
人类最初对大自然的认识,刻画下来就是“文字”,这些文字不断演化出使人明白的内容就 是“文明”,最终转化为人类自己的内涵就是“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于“习”字,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
“习”在这里用的就是它的本意“练习”的意思,孔子的时代“学而时习之”中所学的,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枯燥的科学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与礼节。
知道做人的道理和礼节了,你就要去实践、练习,真正去做,去身体力行,这就是“习”。通过实践、练习,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自身的成长,有了成就感,自然“不亦说乎”。
而今天的教育与学习为什么很难“不亦说乎”?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学枯燥而脱离实际的知识,且没有把个人的生活实践与之相结合。
只有书本的复习而没有实践的练习,“不亦说乎”从哪里来呢?如此的学习,失去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只剩下一潭死水。
理查德·文莱曾任耶鲁大学校长有20年之久,他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理查德·文莱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学“做人”并“成仁”。
04
还有这个“翕”字,往往会被读错,它的读音为“xī”。合并的“合”表示两个翅膀合到一块,停止飞翔,休息一下,所以有合并、停止的意思。
翕张,就是一合一张的意思;翕动,就是一停一动的意思。
学完今天这几个字,有没有觉得中国汉字真的很牛啊?点亮在看,随手分享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