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半月板成形 双前内入路ACL重建(术式介绍)
来源:浙江省人民医院 顾海峰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25岁,右膝外伤9天,查体:右膝外侧压痛,麦氏征(+),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
术前MR
术中所见及手术过程
ACL体部撕裂
外侧半月板体部放射裂
外侧半月板后角放射裂
外侧半月板成形后所见
定位ACL股骨隧道内口(尽量后,尽量低)
定位ACL股骨隧道内口(尽量后,尽量低)
股骨隧道内口位于住院医师嵴下方,二分嵴后方
双前内入路(高位观察,低位打洞),建立股骨隧道(三贴原则:贴后壁,贴软骨,贴后叉);屈膝外翻位打导针
双前内入路的体表位置(高位前内:紧贴髌骨内侧缘;低位前内:紧贴内侧半月板前角上方且尽量偏内)
股骨隧道建成后所见
建立胫骨隧道(中心点位于外板前角游离缘延长线略偏前)
引入肌腱
ACL重建后所见
ACL重建后所见
完全伸直位,重建的ACL无撞击(与PCL、与髁间窝顶、与外髁内侧壁均无撞击才好)
术后X线
术后CT
术后MR
术者总结:
双前内入路(高位观察、低位打洞),可减少从外侧入路观察导致的视觉偏差,定位更准确,打股骨隧道时要做到三贴(贴后叉,贴后壁,贴软骨),这样建立的股骨隧道才能够低够后,更符合解剖。
三维CT重建下理想的隧道位置
作者简介
顾海峰,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目前就职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及关节外科,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现任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活跃会员; 亚洲-太平洋地区膝关节-膝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会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在韩国、日本、香港、泰国等多地学习进修关节镜与运功医学。专职从事关节镜与运动医学,擅长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盂唇损伤、网球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不稳、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关节镜微创治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