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薛振堂丨散文/冬至过后过腊八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薛振堂:男1956年出生,山西省河津市人、教育工作者。河津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河津市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作家时代》《文学月刊》《现代作家文学》《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北方作家》《散文诗》《河东文学》《运城日报》《黄河晨报》《河东楹联》等报刊。去年以来,在文学月刊《溪流》发表作品多篇。
冬至过后过腊八 薛振堂
冬至过后,就是腊八节。
腊八节,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还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祈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腊八节吃腊八粥,是我国传统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的,那可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吧。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由于风俗不同,各地过腊八节的习惯也不相同。在我们河津市北坡一带,腊八节不吃腊八粥,而是吃酸菜饺子。酸菜,就是我们河津特有的一种菜,其做法就是把萝卜、胡萝卜、白菜等切丝,用开水泡过后,装进一个陶瓷罐里,腌上20天左右,经过发酵变酸,味道吃起来是酸酸的有点甜味,很是可口。据史载,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齐民要术》,更是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祖先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所以,每到冬天,在我们家乡这一带,酸菜香飘千家,恩泽万户。
腊八这一天是要早早起床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刚断奶的娃儿。大人们做酸菜饺子自然要早起;娃儿们日出前不起床,据说是要得红眼病的。特别是男孩儿,日出前不起来,长大了就会娶红眼老婆。大人起得越早,孩子们的前景越好;娃儿们起得越早,前程也就更好。所以这一天,大人们做酸菜饺子时,还要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外,探视一下左邻右舍的情况。若发现自己起得最早,大人们回来后便会喜形于色,高兴又十分自豪地拍手欢呼:“今天妈起得最早,妈的娃儿们学习最好,前程最好!”那样子直引得还在被窝里的娃儿们也憋不住地笑。
过去在晋南的农村,腊八节从腊月初七就开始过了,即腊月初七打腊冰。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河湖上有的地方的冰冻得像个小丘似的,叫“暴冰”。打腊冰也就是从这些暴冰顶上砸下些长条的冰块,然后由大人们把大的冰块儿背回家,竖在井口与粪堆上;孩子们则负责把小冰块儿用竹篮、筐子带回家,放到水缸里。说是“腊八时吃冰,能管一年不肚子疼”。
腊八节打冰凌人儿是孩子们自己的活动。传说腊八人儿是佛祖指派在人间给孩子们送欢乐送温暖的。孩子们看见了腊八人儿,会立刻感到暖融融的,没有了寒意。在我们这里说的腊八人儿其实就是房屋的滴水上的挂的冰凌。腊月里天气非常严寒,房屋顶上下的积雪在融化过程中,通过滴水流向地面,由于寒冷不到地面便又结成了冰,从屋檐一直接续下来便成了冰凌。我们小的时候,在初七这一天的傍晚时分,人人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不顾寒冷,穿梭在小巷里争着打冰凌,在打下的冰凌中挑一块大的立在院中,呼之为腊八人儿。第二天凌晨吃酸菜饺子前前,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先供奉腊八人儿,然后自己吃;吃完了酸菜饺子,就是看腊八人儿怎么慢慢地融化,最后只剩下一摊泥水。当然,遇到天气太冷时,腊八人儿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融化得了的,说不定十天半月也不能融化,孩子也就天天看,并随时告诉大人融化成什么样子了。其中的乐趣,自然只有他们最清楚了。
腊八节不吃粥吃酸菜饺子,大概是取酸菜及其发酵的谐音,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即酸菜的“菜”,就是“财”,期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发大财”;而“发酵”的“发”,就是寓意着发家、发达、发展,等等。
在生活艰苦的年月,乡下人家在腊八节吃一顿酸菜饺子,既是借个吉言,也是改善一下生活,虽然饺子馅全用的是萝卜叶子,或者胡萝卜叶子腌制的酸菜和一些葱花、大蒜,饺子皮也是最差的麦子面,但能吃上饺子,一家人也觉得幸福,其乐融融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腊八节的酸菜饺子也变得丰富多彩,酸菜的品种多了,酸菜饺子馅不单单是酸菜了,酸菜里加入了各种各样的肉类、菌类、蔬菜类,酸菜饺子更加鲜美可口,香飘四溢了。腊八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酸菜饺子,畅想着美好生活,是多么温馨惬意啊!
(责任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