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迎春拍卖四季瓷杂部分,我们汇集2200多件拍品,组成“钧德堂藏瓷”、“聚珍堂藏瓷”、“百瓷集韵·掌玩心悦”、“嘉友藏瓷”、“瓷器玉器工艺品”五个专场,呈现给广大藏家。“百瓷集韵”及“掌玩心悦”是四季瓷器长期推出的特色夜场,本期拍卖,在保持专场特色的同时,略作调整,将两个专场合二为一。其中“百瓷集韵”专场依惯例,甄选明清佳瓷百件,组成“余韵—清代晚期御窑瓷器”、“意韵—画意瓷器”、“气韵—清代早中期御窑瓷器”、“明韵—明式瓷器”、“色韵—单色釉瓷器”五个专题,进行展开。今日先向大家推送“意韵”、“气韵”、“明韵”中的部分拍品,大家可先睹为快。
乾隆时期,御窑制瓷工艺达到历史的顶峰,特殊品种更称一代之奇。本品无论器型,还是画工,皆能折射出盛世气象下皇家追求恢宏华丽的气度。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萨满教神厨置有一对乾隆青花游龙戏珠纹大缸,其与本品造型及绘画题材较为相似,同时故宫所藏龙缸肩部两侧亦留与本品相似的圆孔,其为烧造前所置,目的或为搬运和运输方便而为之。
坤宁宫萨满神厨
另外,从乾隆三年(1738年)命宫廷画家所绘《陶冶图册》“圆琢洋采”一图中,可以看到与本品颇为类似之青花龙缸,足见此类龙缸在同期御窑瓷器中的地位。坤宁宫是紫禁城内廷,为明清两代皇后的居所,从坤宁宫所置同类型龙缸,推测本品起初亦或同样置放于清代帝后居所等重要位置。
《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记载:“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有称为雍正彩者,其绿、蓝、红等色均灿烂有光,为雍正一朝之独擅。”雍正御窑五彩可集一时之大成,有赖于雍正皇帝对御窑的特别关心和不凡品位。雍正皇帝经常亲自过问御窑瓷器的形制、图样、配色等,在《活计档》中便频有记载其亲自诏令造办处“往秀气里收拾”、“往薄里磨做”、“往细处收拾”等要求,本品当是在此种严苛要求和极高艺术品位下的御窑佳器。
本品内外共绘九条红龙,其中外壁以正面龙为中心,依次排开,呈众星拱月之势。九龙纹又象征“九五之尊”,是帝王皇室的象征。凸显了皇家威仪。清代早期,制瓷官样尚未完全确立,故景德镇御窑厂以清宫旧藏明代官窑器为范本,烧造御用瓷器,前朝的诸多佳作名品皆成为其追摹的对象,本品即为其摹古情怀之代表。此外,此式熙朝仿明龙纹大碗,尚见有以矾红海水为地,青花绘九龙纹者,二者对比,可相映成趣。
乾隆皇帝风雅好古,酷嗜搜罗古物,尤爱三代彝器,曾诏令将宫廷收藏的青铜器编纂为《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等,也常令造办处以宫廷收藏的青铜器为原型制作仿古瓷器。如《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初五“员外郎金辉、副催总舒文将画得双耳朝冠鼎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作,另做木样发往江西烧造青花白地双耳朝冠鼎一对,不要款。钦此。”由此可知清宫烧造青花瓷鼎例不署款,且由皇帝亲自定样交制,以作为宫中陈设器使用。而本品即为这是一期所制,其周身不落款,亦颇为贴合乾隆制瓷鼎审美要求。
此式五彩龙凤纹碗为有清一代的官窑典型样式,《国朝宫史》中称为“五彩红龙磁碗”,自康熙时期创烧以来,历代均有烧制。纵观历代的五彩龙凤纹碗,虽出自同一官样,但纹饰细节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显著区别在于凤凰颈部的表现手法,康、雍时期多为矾红线条颈部,不绘羽毛;乾隆时期开始出现羽毛颈,与线条颈并存;到了清晚期,则多为羽毛颈。在体量上,五彩龙凤碗以直径15公分者最为多见,本品直径为13.3公分,属较少见的小尺寸者,加之质量上乘,成对出现,且品相完好,实为不可多得的道光御窑佳器。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其最初为挠痒用具,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乾隆皇帝对于吉祥瑞意等追求已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而如意便成为乾隆皇帝最为钟情的器物之一。在《清档》中时常都能看到其命内务府制作各种材质如意都记载。本品即为这一时期御窑所制出,其做工复杂,设计巧妙,远非凡工庸匠所能为之,颇显皇家雍容之气质。
道光时期节令膳碗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道光一朝制瓷技艺的御窑佳器。此式膳碗最初是按照乾隆旨意所制的传办瓷器,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月九日曾传旨,由唐英督造八式色地开光膳碗,“花样各按时令吉祥花样……上元节用'五谷丰登’……俱按时令花样烧造……”本品即“五谷丰登”膳碗,《清档》中名“五谷丰登洋彩红地珐琅瓷碗”,于道光二年(1822年)再次纳入大运瓷器范畴,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下令停烧。“五谷丰登”纹样以“灯”谐音“登”,绘宫灯为主题纹饰,而上元即元宵节,又称灯节,故上元节用此式“五谷丰登”膳碗,以期整年五谷丰登,万民吉祥。
明代万历后期官窑逐渐停烧,大量优秀的窑工涌入景德镇民窑中参与生产,使得民窑生产技术得以极大的提升。此外,晚明文人阶层亦介入手工业的生产,促使各类手工业制品步入一个兴盛期,景德镇民窑瓷器的烧造亦是如此,使得瓷器装饰从绘画技法、题材、主旨等方面增添几分文人意趣,文人希冀乱世中被伯乐所识的愿望也通过大量瓷绘作品映射出来。本品即为此类题材之典型,其器形端庄,体量较大,青花发色极佳,为明代崇祯时期同类器物中的佼佼者,颇为贴合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中所云之“上品细料器”之特征,颇值珍视。
《Kinesisk Keramik—Kollektion Thomax》,Arabian Museo,赫尔辛基,1994年,图72《雄奇昳丽—2017年度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特展》,梁晓新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62-63页,图13
著录:《Kinesisk Keramik——Kollektion Thomax》,Arabian Museo,赫尔辛基,1994年,图72
著录:《雄奇昳丽—2017年度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特展》,梁晓新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62-63页,图13
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盛开的时候,故用“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自唐以来用之,后以月中有桂谓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或改“月”为“蟾”,以登科喻为登蟾宫。蟾宫折桂图是明末清初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瓷绘题材,常见有青花和青花五彩作品流传于世,此类纹样的流行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考取功名,是此时读书人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反映。
本品所绘人物故事题材取自明末《彩楼记》之“探寒窑”一段,《彩楼记》是明末王錂据元王实甫《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改编而来。故事主要讲述了刘月娥和吕蒙正的曲折爱情故事。宋时刘员外之女月娥在彩楼抛球招婿时,选中了寒儒吕蒙正。但其父嫌吕贫穷,逼女退亲,月娥不从,与蒙正同被逐出相府,于是二人苦居寒窑。来到寒窑后,二人靠蒙正求斋为生,同甘共苦。不久,刘夫人探寒窑劝女归家,月娥宁受清苦而不从。蒙正得知此事后,感动万分,矢志攻读,翌年春闱得中榜首荣归,与月娥团聚。本品所绘正是刘夫人思女心切,遣二仆探寒窑为女送衣,劝女归家的场景。画面中刘府二仆人跪地苦劝月娥回家,但月娥立于寒窑前,不为所动,刻画了月娥为维护爱情和蒙正长厢厮守的决心。
参阅:中国嘉德2020年7月16日拍卖会第4473号(成交价575,000人民币)
中国嘉德56期拍卖会曾释出一件明崇祯青花彩楼记之拾柴人物故事笔筒,而本品该所绘故事情节与此件笔筒有着一定的连续性,可资比较对读。
清人以骑射立国,武功定天下,清代康熙年间对于骑射围猎尤为重视,每年秋季在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二盟之牧地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围猎区内设置行宫,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从,这一活动被即称为“木兰秋狝”。本品所绘即有反映了清朝马上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又彰显了统治者善于骑射的民族特性,可谓用心良苦。
本品体量硕大,气势恢宏,画面格局宏大,其不同于寻常所见康熙青花花鸟人物作品,其故事主题不仅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的生活习性,而且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性,其或有可能为熙朝官窑制出。
“抱璞刖足”故事典出《韩非子·和氏》,故事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后将“抱璞刖足”比喻怀才不遇,表达了早日遇伯乐,施展才能的希冀。此类人物故事题材出现于明末,或与此时社会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崇祯时期,天灾人祸不断,明朝江山统治岌岌可危,科举更是一蹶不振。文人想入世为国家效力的唯一途径被阻断。才华不仅得不到施展,而且性命也于乱世中难以得到保障,故文人渴望被伯乐所识,为国家效力。
来源:香港鲁氏父子(P. C. Lu&Sons)旧藏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诗中所云“桂折”即“折桂”。晋人郄诜以贤良对策中上第,自喻为“桂林之一枝”。后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盛开的时候,故用“折桂”借喻高中状元。折桂图是清代康熙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瓷绘题材,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考取功名,是此时读书人积极入世心态的一种反映。
来源:法国将军夏尔·库赞·蒙托邦(Charles Cousin de Montauban)旧藏“铜雀台比武”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故事讲述了曹操为确立曹氏宗族在军中的地位而在铜雀台,设宴比武的故事。此式顺治“玉堂佳器”款者,多为青花大盘,尤以麒麟芭蕉为多见。而若本品以五彩装饰,绘通景人物故事图之大碗,尤为珍罕,加之来源可靠,流传有序,值得收藏。
夏尔·库赞·蒙托邦(1796-1878),法国军事家、政治家。于1815年进入法军,屡次参与及领导法国对外侵略战争。185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任命蒙托邦将军为法国对华远征军总司令,其率领7000法军远征中国,次年十月攻占北京。作为法军统帅,蒙托邦参与掠夺圆明园,回国后将圆明园文珍宝作为战利品进献给拿破仑三世与欧仁妮皇后,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中仍保存大量当时流至法国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