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试衣间”做文章的优衣库,到底还有多少套路?

核心提示

热点:优衣库试衣间又出“骚操作”,成年人试穿童装,并上传照片以秀身材。此举引发一片热议,网友关注点多在那些成年试衣者身上,事主却躲过一波指责成了“局外人”。
疑点:虽然优衣库秉承惯例否认了“自我营销”,也并没有就试穿事件发表严肃禁止的规定,但这一波热度背后,却足见优衣库借势营销的功底。
但借势营销,玩的好是名利双收,玩不好只是空留一场寂寞,甚至会擦枪走火。而借势营销的秘诀和套路到底是什么?
开方:
1、有效的营销提倡的是通过品牌的公关化、内容的事件化,更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品牌的价值。
2、借势营销后,“得了便宜后”,不再过度消费,是明智之举。
3、品牌事件发生后,不要着急去“捂住”事件,可以在有效评估的基础上,让事件充分发酵。
4、强烈的反差;冲突感;刺激大众眼球,是成功营销的三要素。
5、道德和法律底线,是最后的红线。
文:中外管理 朱冬
责任编辑:任慧媛
优衣库又爆出了“试衣门”事件,只是这次不那么“过火”了。
上海、成都等地大量成年女性,尤其不乏穿搭博主,在优衣库门店试穿童装,并将自己的试穿照片发布在网上,以期追求“白幼瘦”的所谓美感。
事件曝光后,优衣库再一次“无辜躺枪”。
为什么说“又”爆出试衣门?因为2015年优衣库曾经历过试衣间内男女顾客流出不雅视频的事件,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和讨论。近日的这条热点,又是和试衣间有关,只是舆论环境,换成了全民都在疯狂追求“少女感”和“白幼瘦”的话语环境。
和之前的试衣门事件一样,“无辜”的优衣库作为“局外人”,始终不温不火地站在了舆论喧嚣的旁边,静观事态发展。目前为止,优衣库并没有发出禁止成年人试穿童装的规定,也仅仅只在个别门店有“劝说”顾客不要试穿童装的引导。
大众舆论的批判点则聚焦在了“畸形审美”上,而且舆论导向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至此,在整个事件中,植入大众脑海中的关键词,只剩下:优衣库、童装、畸形BM风(短小上衣)。优衣库足足赚取了一波眼球,获取了全民的关注度。
正所谓:事不过三。从2015年的不雅视频试衣门,到2019年优衣库一款街头艺术家kaws联名款T恤被消费者排队疯抢,不惜大打出手的事件,再到今天的成人试穿童装的事件,堆叠在一起看:
同是快消品牌的H&M、ZARA更是童装被成人试穿的重灾区,为何唯独优衣库率先上了“热搜”?
面对热点事件,优衣库屡屡回应“与我无关”,冷静的否认和撇清关系,你信么?
很多人怀疑“无辜躺枪”背后,其实是优衣库为童装市场布局玩的一出“好戏”?
如是这般,那么诸多企业的品牌部,真的该学学优衣库的营销套路了。

1、借势沾光,“躺赢”一波热度

“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中外管理联系了三位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这次的事件很可能是又一次的蓄意为之。毕竟在借势营销上,优衣库也是公关老手。
中外管理编辑联系了优衣库一位在职的资深店长,据他介绍,“其实成年女生在门店试穿儿童童装这种事,并不是很多。那些身材娇小的成年女性消费者,有时会选购一些大码童装,这也并不稀奇,但网上传的那种专门为了炫身材而去试穿童装,只试不买的消费者,并没有很多。”
据了解,成年人试穿童装的邪风,已经刮了两年,也并非只在优衣库。同样是成人试穿童装重灾区的Zara,却并未借此渲染,为何优衣库能成功抢到一波热搜?
仔细翻看年初的新闻,优衣库所属的日本迅销集团正在开拓童装市场。优衣库将于3月份在2021年春夏商品中推出与知名品牌联合开发的商品。此外,优衣库姊妹品牌GU在今年2月涉足婴儿服装的消息也早已披露,而中国童装市场,优衣库并不占优势……
细思极恐。
“品牌营销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显现性,一是关联性。这次的试衣事件不仅匹配了当下全民追求少女风的消费心理,又植入了优衣库的童装概念,关联了优衣库接下来开辟童装市场的现实需求。这样看,是不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码,答案很明显了。”日本企业品牌经营研究者、浙江省管理咨询与培训协会副会长任鑫苗分析说。
“借助热点,形成品牌关注度,进而产生绑定势能,单纯从营销角度看,优衣库不可能不去借这个势。”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创始人陈国进分析:“少女风”热度持续到今天,为何不是ZARA和H&M?为何不是别的童装品牌?为何偏偏是优衣库?“这背后很可能是有专门的团队在策划这件事。只是聪明的公关团队不会告诉你这是他们一手策划的。”
而且,如果是一件非策划的偶发事件,事情一定会持续发酵,但目前看舆论局势并没有跑偏,火势没有蔓延到优衣库身上,而那些穿搭博主的图片和证据也非常充分,这足见人为策划和操控的痕迹明显。
战略营销专家&财经作家段传敏也表示:选择一个足以引起消费者关注点的事件——“成人试穿童装”引爆眼球,可以说这次的营销主导者,不但了解目前中国的消费心理,还了解消费者的价值趋向和白瘦美的价值追求。“也许从头到尾就是优衣库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即使优衣库方面做了否定,也不能排除品牌方有意无意在推波助澜的可能性。”

2、得了便宜不卖乖,见好就收

既然借势,就把戏做足。
此次“成人试穿童装“的新闻披露并引发舆论后,优衣库并没有马上发布禁止成年人试穿童装的禁令,包括六年前(2015年)的“不雅试穿门”发生后,优衣库在否认了是自我营销后,也没再做过多声明,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就要追溯到优衣库的品牌定位来分析。”任鑫苗表示:优衣库在创立之初,走的就是品质优、价格低廉的亲民路线,并且一直传播的是“衣服是配角,穿衣服的人才是主角”的理念。
由于优衣库一直向消费者心理烙印它制造的衣服是适合任何人的,是百搭的。任何人都可以是优衣库产品的主角,而不是衣服本身。“当成年人也能穿得下优衣库的童装,这和优衣库的产品百搭定位是相吻合的,实际上这件事也帮助优衣库深化了这一理念,所以,优衣库没有做成年人试穿童装的禁令申明,这是情理之一。”
其次,先不说网友们对那些试穿博主撑坏衣服,蹭上口红、粉底印等的一片批评与口伐,自带流量的网红博主一方面为优衣库传递了优衣库款式青春、价格亲民的讯息,一方面也给优衣库的门店带去了流量。毕竟网上不少看完博主穿搭的消费者,也抱着“我也去体验一下童装的可爱和青春”“人家都能穿,我不胖我也行我也要可爱”的心态,跑去门店消费。
在这场博弈中,既然能够“躺赢”,还有没有必要过多发声?不言自明。
而这股BM风也好(成年人能穿得上s码或更偏小衣服的风气),畸形审美也好,似乎并非是优衣库关心的问题,也不是它能解决的问题。段传敏指出:这次的新闻事件,对优衣库的产品和形象没有太大的损伤,反而佐证了优衣库是当下年轻群体认可的品牌,一方面扩大了品牌知名度,一方面继续巩固了产品形象,总之对品牌而言是件好事,所以,也没有做过多渲染的必要了。
陈国进补充道:童装版块一直不是优衣库的优势,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童装的消费者对国货童装品牌较为信赖,销售额TOP30品牌中,有20个是国货品牌。这次事件既然在消费者意识里植入了优衣库童装的概念,而且优衣库也在新闻发布后迅速做出了回应,除此之外并没有过多去发声,也做到了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综上看,优衣库在事后的一波冷静操作,拿捏到位,没毛病,值得学习。

3、反其道而行,优衣库“高明“的手段与套路

如果,“优衣库自导自演”的假设成立。那么优衣库营销套路的“高明”之处是什么?
“过去的营销,沿袭的是通过广告投放、吸引大众关注度,但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分化导致大众的注意力衰减。有效的营销提倡的是通过品牌的公关化、内容的事件化,更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品牌的价值。”段传敏分析:
借势营销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营销事件应该有三大要素:一 要有强烈的反差。比如成年人试穿童装,本身就是一件有强烈反差的事件。二要有很强的冲突感,没有冲突,就无法引发群众的讨论和传播的冲动。三是要刺激大众眼球。
这其中,有些要素看似对企业是负面的,甚至违反广告法的,比如2015年传出的优衣库试衣间不雅视频等,虽然具有很强的负面性甚至触及法律底线,但对企业而言有时候并非是损伤性的伤害,反而能引发群众的高度好奇,所以这也是很多营销策划者不惜以身试法的原因。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玩火自焚。
而在任鑫苗看来:优衣库背后的模式并不复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商业模式创新,新零售的个性化等,但如果给商业模式下个简单的定义就是“经营的内容乘以经营的手段”。
经营内容就是商品的特征属性,对同行业的不同品牌而言并无太多突出性差异,比如对消费者而言,优衣库童装与其他品牌童装相比,并无太多不同。关键是经营手段是不是独特。
“以此次成年人试穿童装的营销事件为例,这个事情看起来既不大又不小,但又能借势去抓住大众关心的一些反逻辑、反常规的,甚至不合理的点,达到了品牌植入的效果。事后,优衣库方面既不承认也不否定,这种若隐若现的'腕力’,有可借鉴之处。”
段传敏也举例,热搜事件爆发后,不着急去“捂住”事件,而是边走边看,也有成功的先例。比如2019年,一条“西安女车主坐在车顶哭诉”的奔驰女事件持续发酵,虽非奔驰品牌方有意策划,但奔驰方面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捂住消息,而是随着事件发展,跟进发声。
所以说,品牌部在事件爆出后,不要马上担心负面,要积极评估事件本身对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在积极管理的基础上,让事件充分发酵。不是一遇到事情 ,就用所谓的'临时工’来撇清关系或进行压制。
而且,最初的新闻事件如果不是负面的话,那么品牌方更需要去引导,去充分发酵事件并引爆提升品牌的良机。

4、注意分寸拿捏,借势是有底线的

其次,品牌部在制造和策划营销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传播的规律,在看似有争议的过程中,引发公众的参与和讨论,制作反差和冲突。目前网路上流行一些吐槽和diss(互呛),都在利用冲突性,情绪的非理性进行吸睛,进行传播。其实,特斯拉取消公关部,也是因为马斯克自己就是一个有充分流量,足够吸睛的“戏精”。
但是,所有的前提是,一定不能去踩着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去刻意的营销。
“营销有套路并不可怕,但持续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去营销,去用夺人眼球的刺激方式走公关路线,总会栽跟头。”段传敏提醒。
在此基础上再回看优衣库的这波操作,陈国进总结道:从偶发热度上看,借势营销,引发了社会关注,也关联了自己的童装市场,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营销,但从品牌价值的持续性来看,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营销。
“品牌必须在独特价值持续的主张和迭代上下功夫,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主张,而只靠搞热闹的手段来做一波热度操作,其实违反了品牌的主流价值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