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书影]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明代的“小学课本”: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此《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不著编者姓名,“杂字”类是一种常见的启蒙识字读本。全书共收三百九十二字,将常用字(也收入双音节的词)汇集成册,图中每件物品都与其右边的汉字相对应。此为1920年日本米山堂复刻本,其底本出自明初洪武年间金陵王氏的勤有书堂。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种类非常丰富,其中的“杂字”类是一种常见的启蒙识字读本,将常用字(偶尔也收入双音节的词)汇集成册,通常根据类别来组织,为了便于记诵,有时也连缀成韵。据现代学者张志公的研究,“杂字”大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宋代广为流行。不过在“杂字”这个统称之内,也往往根据读者的年龄、性别、地区和职业的需求,进一步做出区分,如《益幼杂字》、《妇女杂字》、《山西杂字必读》和《日用杂字》等等,有的读本还包括了行为规范和道德说教的成份。常见的“杂字”以四言为主,与《千字文》相近似,但有的也采用五言和六言等其它形式。
《魁本》的底本虽出自明初洪武年间金陵王氏的勤有书堂,但保留了清晰的宋元坊刻,尤其是元代建阳刊本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揉入了和刻的风格。此外,其中所录的算盘图,梁上二珠,梁下五珠,一共十档。倘若能够追溯到1371年的原刻本,而非复刻时增改所致,则有关算盘历史起源和流行的时间,又可以上推到元代,甚至更早,可与《清明上河图》的例子相互参证。不过,考虑到“筐”字的处理,张志公先生对《新编》刊刻时间所做的推断,可能用在《魁本》上会更为恰当。与《魁本》形成对照,《新编》采用欧体,结体匀称,工整稳健 。此外,版面疏朗大方,也与《魁本》有显著的差异。它或许代表了稍后的明代风格,也不排除私刻或官刻的可能性。
書末有印章:「印行三百部之內,第三十五號。」
此书由稀书复制会发行所(米山堂)于大正九年(1920)七月影印出版,首页题右牌记曰:「洪武辛亥孟秋吉日金陵王氏勤有書堂新刊」洪武辛亥即洪武四年(1371)。该书分别在一至三页、第六和第八页的边框外的右下角,刻有「伯壽」二字。据日本珠算学家户谷清一的考证,当是元末旅日刻工陈伯寿。1920年影印的《魁本》,显系日本复刻本,刻印时间不详。其书体版式多少保留了某些元刊风格,但起笔藏锋和笔划之间的映带,都显得过度夸张,且在边框外右下角刊刻工名,或许更近于和刻体例。全书共收392字,比《新编》仅多出两个双音节词“牙刷”和“客店”,但全书顺序全然不同。此外,图像字体均另起炉灶,彼此之间看不出传承关系,字的写法也多有差异。
(介绍参考)
关于此书,当时稀书复制会发行所也配了解说
#感谢微博网友 @kailash 对此篇日文解说进行翻译。
译文大致如下
本书是集旧中国日用词汇,每一词在其左方配以实物略图的中本形式册子,首页标题次行插入「洪武辛亥孟秋吉日金陵王氏勤有書堂新刻」十字,此外,沿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第六页以及第八页五处的外框右边下端附刻有「伯壽」二字。
洪武辛亥为明建国后第四年,相当于我国后村上天皇建德二年(纪元 二〇三一年)。按所附刻之「伯壽」,应是明初人陈伯寿名字略写。据传陈伯寿于明初前来我邦,洪武十年(我国南朝天授三年,即纪元二〇三七年)前后居于内陆,从事中国书籍的复刻,则此书可能是我国南北朝时代 陈伯寿复刻明版而成。然则,视之为五山版 之一种应该亦无不可。但细察原本用纸,则若是南北朝时代之物,其纸质又嫌稍新,看起来反倒与明历 年间纸质相近。亦即若以纸质为重点推测,则此书可以视作明历年间再次尝试复刻所成,「伯壽」二字应视为不过是复刻原版时单纯袭用而已。此外,也有可能是陈伯寿的刻板偶然得以保存,明历间再次印刷之物。以上三种说法到底应该以哪种为真,在此将三说并列,以待大方之垂教。
虽然关于刊行年代有以上疑问,但此书一直作为珍本为诸家文库所珍藏一事,视其所盖藏书印便可明了。即,封面右下角所贴附小笺上有「少府圖書」(姬路藩侯酒井氏)朱印,首页有「蒹葭堂藏書印」、「淺草文庫」、「蘿月庵」(尾崎雅嘉)的朱印 以及「菅氏文庫」(淺野梅堂)的黑印,另外,最末页有「菅氏文庫」、「昌平阪學問所」的黑印以及「漱芳閣」(淺野梅堂)的朱印,此外栏外下方有“文化甲子”四字朱色印记。虽然现在已经无法判定藏书先后,但此书文化元甲子年(1804)藏于昌平黉则可以确定。盖因从“文化甲子”的红字标记往往见于其他书的例子可见,这是昌平黉藏书调查的证明。这反映了,自天明八年(1788)起在昌平黉执教鞭二十年,文化四年74岁时去世的柴野栗山常常赏玩此书,并将其译为和文,刊行了题为《对相四言》的小册子。
细读本书内容,乃是将当时中国人日常目睹之各种物事,如书、画、琴、棋,如目、耳、鼻、舌,又或剃刀、摘镊、灯檠、轿子每四词为一句,且每一词以古朴稚拙之图画为对照,辑录七十七句三百零八词。如图画中所见颇有古风的剃刀,其形状与如今仍在满洲一带使用者相同,形式与现在使用的称作西洋剃刀或安全剃刀者相似,这点也很有趣。此外,摘镊与现在的pincet无异,名为牙刷者与今天的横杨枝类似。仔细看来,不少有趣之处。
本书的原本虽有磨损之处,所幸磨损到文字和图画模糊程度者甚少。但是,第九页背面右下角“抱”字以下的字只余“月”偏,其余缺损。欲依其他书对此加以矫正,由于没有同类的书,参照《异名类编》卷一,其“服饰”部有由《丹铅总录》收录的“腹掛”一词,由此确定此即“抱腹”二字,在隐约残存的“月”偏之外,于本书文字中求得其旁相配合,勉强制作出“腹”字以填补。此外,由于题签散佚,以卷首文字补之。
此外还有文政四年(1821)刊行的类似本。与此书对照可见,翻刻本与本会复制本相比,轮廓纵横皆大约六七分,文字图画俱失其古拙之雅趣。其题亦为《新刊四言对相》,在次行记有「虎林、胡氏文會堂校正,書坊徐龍峰梓行」两行文字,本文同为十页,第二页与第七页位置相调,此外第八页正面后半起,上下段均以三言为一段,自此以下名目均有很大差别。卷末添付跋文一页,录之如下文:
顷者家君簏中得一小册子,自天象以至人物器用之末,眉列星陈,名之与物,图画无遗。不特便于绘事,实裨益幼学不少,遂摹而刻之。视者幸莫以小册轻之。
文政辛巳春十童
谷文二识
由此看来,本书自古在好事者间所受珍爱赏玩当可想象得知。
(原本藏于松迺舍文庫)
赏图
本帖内容来自书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