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川里雁曾飞

天水三阳川是渭河上游,渭河和葫芦河交汇冲刷出的黄土谷地,受滑坡水蚀,这片河谷不止一次堰塞成湖。

堰塞成湖,自然会成为鸟类的天堂,而成群的大雁在这一片滩地滞留越冬,曾是三阳川最美的风景。

母亲教过的童谣至今还记得:

咕噜雁,摆铧尖,一摆摆到三阳川。三阳川的娃娃没鞋(hai)穿,打了一双铁鞋(hai)穿,铁鞋(hai)烂了,咕噜雁散了,铁鞋(hai)浑全了,咕噜雁上了楞坎了。椤坎陡,真格陡,跌下来,绊了个大张口。

这首童谣不知传唱了多少年,咕噜雁,大概是三阳川民间对大雁的俗称,咕噜咕噜是大雁的鸣叫拟音。

现在看,童谣似乎逻辑不通,娃娃没鞋穿和大雁飞上楞坎有什么关联呢?

实际上这首歌谣应该是当年成群的大雁在麦田觅食,引发人和大雁矛盾的真实写照。

铧尖,是耕地的犁铧,是大雁飞起后翅尖的形状,所谓摆铧尖就是大雁扇动翅膀飞行的形象说法。

大雁越冬,主要吃麦苗,孩子们驱赶大雁,把鞋子都跑烂了,所以希望有一双铁鞋穿,而当鞋子浑全的时候,大雁却飞到楞坎上了。

所谓楞坎,从三阳川的视觉看就是最高的山岭,就是今天渭南镇的庞家楞坎,具体位置就是三阳川和天水市之间山脉营房梁东侧延伸到竇家峡王家湾的支脉。

现在的三阳川,早已没有大雁的踪迹了,然而时光上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笔者仍然记得童年跟随姐姐拾雁粪的情景。

三阳川渭河川地,最大的一片在上半川,即从西村到杨赵村的河岸,下半川是从崔家团庄到杨王家再毛家底下河滩。这两大块川地在渭河南岸,水草多,也有人为围堰成的格子水田,曾种过水稻,俗称稻槛子。 两块大大的川原是渭南各村人们的粮仓,每年都会从麦田,玉米,油菜花不同的颜色变换出不同的季节。

冬春之际,一望无际绿茵茵的麦田,有时夹杂着水田的冰花,在阳光下和升腾的水汽以及河岸边成排的柳树相映衬,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我们去拾雁粪的地方是庄里和东村田地交界的刘家磨背后,那一片地有磨渠水流过,水草,小麦长势最好,又远离村庄,是大雁觅食的最好去处。

二月的春风吹暖土地,麦田在冬天冻结的裂缝已经酥软,早已干透绿色的雁粪布满磨渠两岸麦地,小伙伴们一人提着一个攀笼,一个下午能捡拾个半满,也有大人挑着担子,拿着扫帚和铁掀拾雁粪的。雁粪拾来用于填炕,和用晒干的驴粪填炕没什么两样,毕竟在那个植被稀少的年代,烧炕取暖是冬天必须的。

虽然拾过几次雁粪,但大雁似乎只见过一次,那远远的一群雪白色的,低头觅食,象绵羊一般,当我们走近的时候,磨渠的水隔阻着,它们仍然在远处,而咕噜咕噜的声音却听得清晰,当拾满雁粪,提上攀笼回家的时候,它们已经飞在半天之上,而抓一只的念头就只能化成凝视它们在天空之上的队形,然后目送它们消失在东山。

虽然我的童年只有对咕噜雁的怀想,但往前溯二十年,母亲的童年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母亲真的是没有鞋穿的,外祖父曾经是崔家团庄诧雁队的成员。队员们配有猎枪,当看到大雁落地吃麦苗时,就鸣枪驱赶,据说收效似乎不大,惊起后咕噜雁就换个地方。而当小孩子追逐麦田的大雁的时候,大雁基本很无视。

也有人在麦田里雁粪多的地方设伏套雁,不知道有没有成功的,那时候冬日,尤其河面结冰,无处觅食的大雁只能吃麦苗充饥,按道理冬天吃麦苗对春天返青没有影响,但父亲说,大雁吃麦苗的时候会连根拔起吃掉,所以必须驱赶,因此南岸河边有地的村庄都有诧雁队,或二人,或三人不等,在大块的田地间搭建一个小鞍房,用于休息,看到大雁落地就赶紧出去驱赶,呼喊跺脚都赶不走的时候,就给猎枪上装填火药,开枪。

现在想想,咕噜雁落在三阳川应该是一个持续年代久远的物候事件。估计在几千年前,三阳川还是一片湖区和沼泽的时候,大雁就在这个天然堰塞区域觅食繁育,而且早已成为他们南渡北归的重要节点,按照大雁的生活习性,它们是在世世代代的累积中形成固定的迁徙飞行觅食繁衍路线,而且几乎成为一种节候指标,这种雁信不会是一两年就形成的。

当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雁除了偶尔飞过三阳川之外,渭河边就再也没有它们落脚的记录了。其中缘由,除了人们驱赶诧雁之外,渭河污染应该是主要原因,到笔者的小学时代,渭河的水就经常变着颜色,或红或蓝或黑或绿,河里基本没有鱼的影子。没有小鱼的河流,自然不会有大雁,甚至任何水鸟也没有。虽然现在,渭河上游那个万恶的油墨厂被关停了,但渭河水鱼也不多,水量越来越少。

三十岁以下三阳川人估计不知道大雁曾成群落在三阳川,甚至那个广为流传的童谣都未必听过。

十五年前,三阳川的大片的麦田也彻底消失,咕噜雁的踪影早已消失在时光的过去。幸而那首充满苦难和快乐的歌谣被有心人收集起来,也被有心人收进最新的县志。

从此,只有在童谣的文字里,我们还记得,三阳川里雁曾飞。

2021.02.15

(0)

相关推荐

  • 墨念:小时候的冬天不冷|散文

    薛卫中:记忆中的寒假|散文 文/马献武 [作者简介]马献武,笔名墨念,热爱大自然,不随波逐流,出版小说<情归乡野>,在报刊及平台发表各类作品近百万字.行走山水之间宁静致远,愿以文会友! [ ...

  • 华州乡土文学:《雨落麦田》

    网友粉丝福利 雨落麦田 作者丨刘文涛 节气过了霜降,临近立冬,播下的麦种,失信于我,失信于大雁.斑秃的麦田,稀疏的麦苗无精打采.渴望一场透雨,大雁把绿色的希望,才能捎到春天.梁上燕子,早南飞,北来大雁 ...

  • 散文||望断南飞雁

    望断南飞雁 一 在泥泞的乡路上,我们的车艰难地行驶着.道路上满是泥坑和积水,车轮下泥水飞溅,四望萧瑟,寒风裹着雪粒从远处飘过,带来阵阵寒意,一条又瘦又浅的河渠缓缓从身边淌过,最浅处遮不住补丁般的滩涂. ...

  • 【观鸟笔记】第1035种:白颊黑雁

    上周日,11月29日,我意外加新,收获了自己的第1035种鸟,白颊黑雁,还是个"一手鸟",得到了格外的祝贺,感谢感动.从2016年成为"老千",这几年加新的进度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狩猎轶事(上)/丁济民

    电影<渡江侦察记>里有一句十分经典的台词:你是扛枪打猎的!而惟妙惟肖扮演敌情报处长的陈述,他所谓的"打猎"当然是指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军队.而非先前我们豫北农民在农闲 ...

  • 汪 彤丨三阳川里卦台山

    从甘肃天水市区西行约30公里,北面连绵不断的山麓豁然开朗,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川野.川野低洼处零星散落了许多人家,犬吠鸡鸣远远传来,引人进入一片祥和的田园风光. 这片平坦空旷的川野有个响亮的名字:&qu ...

  • 经典老歌《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飞得更高》等汪峰珍藏版音乐

    经典老歌《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飞得更高》等汪峰珍藏版音乐

  • 相寻雨里人生路,飞丝成梦浅夏中

    散文:相寻雨里人生路,飞丝成梦浅夏中 原创子墨文学 作者:子墨 夏天的雨,是一场交响乐晚会,雨帘垂下,朦胧中有一种由远及近延绵不断的音符,和弦嘈嘈弹奏,在岁月间跌宕起伏,几个跳音是时光调皮的悦动. 夏 ...

  • 散文:相寻雨里人生路,飞丝成梦浅夏中

    作者:子墨 夏天的雨,是一场交响乐晚会,雨帘垂下,朦胧中有一种由远及近延绵不断的音符,和弦嘈嘈弹奏,在岁月间跌宕起伏,几个跳音是时光调皮的悦动. 夏天的雨,有模有样,是一篇文章,千古事都在其中,洋洋洒 ...

  • “杜冰雁”曾靠丈夫4000工资生活,离婚女人幸福的方式,只有一种

    你有故事,欢迎来找我 关注并私信我,一起解决感情纷扰 作者:梦鹿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1) 对于80后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古装剧,<上错花轿嫁对郎>绝对排在前3,而剧中让人最印象特别深刻的 ...

  • 诗词23首写情思:梦里依稀曾记,笑声一路村西。梨花树下说相思

    文/真乾雅座依然为你留,佳人不见满腔愁.风侵雨蚀忽吹散,真爱何求一梦休.22.题图 等你(中华通韵)文/闲庭信步凉风隐隐月西移,絮语堆笺可寄奚?忍看零丁空旧椅,无聊夜鸟自相啼.23.题图·等文/白雪竹 ...

  • 稀见大堝里青龙山曾政财手抄地理秘诀,斗首五行、断八风诀

    稀见大堝里青龙山曾政财手抄地理秘诀,斗首五行、断八风诀

  • 花盆里的小黑飞,用这5招就能彻底灭光,1分钱不用花!

    在养花的时候,花盆周围会出现一些小飞黑,这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清除掉,它们不仅是在植物的周围飞来飞去,还可以在土壤里产卵,而且繁殖的也是非常的快,属于一种真菌,大概有3毫米左右,虽然对植物的破坏力不是很大 ...

  • 【出联引对】目送云遮千里雁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出联引对 出句:目送云遮千里雁(郁犁) 对句: 浅谈对联与马蹄韵 作者/郁犁 谈诗词对仗问题,不能不谈对联,对联也叫楹联.只有对联写好了,诗词中的对仗才能迎刃而解. 对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