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期 |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我很早就看到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开业的消息,因为是在上海,一直没能抽时间去,趁着十一长假去看一看。
这座博物馆坐落在上海局门路上,面积够大,足足有两层楼。
从整个博物馆的布局和展品上看,创办者是下过大功夫的,馆长施之皓本身就是世界冠军,曾任中国女队总教练。
乒乓球被称为桌上的网球(table tennis),上海是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登陆点,也是乒乓球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地方,如今的乒乓球博物馆建在这里,也算意义深远。
在博物馆的名人堂,每位世界冠军在这里都有他们的肖像和介绍,在另一面墙上有许多世界冠军的手印,被称为“手印墙”。
我在写《小球大时代》这本书的时候,曾经有幸近距离地采访过许多世界冠军,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指都是长而细,有些像钢琴家的手。所以乒乓球又被称为手指尖上的运动。
最有意思就是乒乓球拍的收藏馆,从清代乒乓球爱好者到今天的世界冠军,从最早的方形木板球拍到后来的羊皮球拍,再到海绵球拍,一直到今天用的反胶球拍,各式各样、琳琅满目,让我这个球拍发烧友顿时“高烧”又起。
用球拍的变迁记录乒乓球历史的演变,可谓是言之有物真实可信。
这有点像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完整地保存着几千年的狮身人面像,埃及人说自己历史悠久,有原汁原味的石头为证。
乒乓球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横握球拍,学术界称为“刀式握法”,还有一种是直握,被称为“笔式握法”。
从200多年的乒乓球历史中看,绝大多数人都是用刀式握法,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选手用过笔式的握法。
中日两国选手用自己独特的这种笔式握法,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崛起,横扫世界长达二十年之久,涌现出像容国团、庄则栋、刘国梁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直板世界冠军。
那几十年里,乒乓球世界冠军的争夺战,都是在中日之间展开。
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直板笔式握法开始走向衰落,以欧洲瑞典队为代表的横板两面攻的打法迅速崛起,在彻底击垮日本队之后,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将中国队赶下了神坛。
然而,中国人是聪明的,他们大胆地放弃了让自己兴盛了几十年的传统打法,开始学习欧洲横板两面攻的打法,虽然自己的传统打法被边缘化,但很快将失去的世界冠军的宝座又重新夺了回来。
现在,中国和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选手大都用横握球拍的打法了,以至于中国乒联硬性规定,要求每支专业球队一定要保留一名直板选手,以使世界乒坛仅有的“稀有选手”不至于绝迹。
为什么盛极一时的直板打法会衰落到濒于绝迹的地步呢?学界说法多多。
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横握球拍比直握球拍更符合人的生理结构。而越是符合人性的东西越能够流传长久,中间可能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出现一些另类,甚至风靡一时,但由于人性是不变的,所以,反人性的东西终归不会世代流传,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只能是短短的一幕。
这就像我们当年的小脚女人,她们可以裹脚几千年,数千年对于个人来说是长之又长,但在历史长河之中,却又是短短的一瞬。
今天的人们只能在小脚博物馆里,看到他们奶奶的奶奶当年那七寸金莲的畸形之美了。
一个人回看历史有多远,他就能向前看多远。
中国乒乓球盛极一时,但在乒乓球历史发展中也是短短一瞬,未来乒乓球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答案也许就隐藏在这座博物馆里了。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我在博物馆拍的一组照片。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位于上海局门路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乒乓球从英国传入中国上海
大清朝人和洋人同台博弈
最早的木板球拍
乒乓球是缩微版的网球
球拍的演变记录着200多年的乒乓球史
第一批去美国的中国乒乓球队员的护照
冠军手印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