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简单但快乐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今天六一了,军哥先在这祝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六一快乐!说到六一,尽管我们都已远离童年好久了,但是每个人心中都会住着个“童年”,尤其是看着现在的小孩,每天除了各种繁重的作业,还要学习各种额外的技能,娱乐方式也从以前我们各种自娱自乐、原生态变成了电脑和手机!不由怀念,曾经在家乡度过的那些简单、但无比快乐的时光。
小时候,很多人从上一年级开始,家长就没送过,上学放学都是小的跟着大的。很多学生要走好几里路。没有人担心车,小路压根没有车,乡下大路,也是偶尔才能见到汽车,很多孩子(包括我)会跟着车跑——喜欢闻汽油的味道!那时没人说是有害的汽车尾气!
上学放学的路上,由于在大部分是乡间小路,经常会被路边的花草虫鱼吸引。那时作业不多,更没有课外补习班。
放学路上,我们常常会在路边的田沟逮鱼、去附近上光滑山坡上,从上往下滑;女孩子则跳皮筋、掐花、玩石子儿……上中学以前,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学习压力,家长大多也不会管你的学习。现在,幼儿园没上,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了……
那时候,大部分孩子,除了学费,家里没有更多的钱来供你玩乐。但是,童年的我们玩的东西,想来,并不单调,很多玩具,都是自己动手,自己做,种类多样,花样百出。
我曾经自己做过铁丝手枪、橡皮筋袋水枪、弹弓。一到夏天,就会去修自行车那里花一毛钱买一根塑料皮管,再拿一个用完了水的圆珠笔芯,取下笔头,把笔头里面的米弄掉,装到橡皮管上,灌满水,一个刺激的水枪便成了!
那时无论男孩女孩的玩具,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纯手工打造的:鸡毛毽、沙包、纸三角、滚铁环……记得,我姐为了做鸡毛毽,把老妈藏在箱子底下的几枚铜钱拿出,做了鸡毛毽,被罚跪……
后来稍微长大一点,大约3到4年级左右,我们集体疯狂的学骑自行车,那时自行车才开始在农村普及,都是二八的大家伙。大部分孩子,压根上了车梁就勾不到踏板,只能套腿学。这种很沉的车子,学起来开始很容易摔倒,大部分人摔个十几次几十次后就骑行自如,飞驶在乡间小路上。
70、80后的童年,尤其是乡下的孩子,零食很少,大部分要么是家里的自己做的锅巴、糍粑、红薯干,要么自家产的桃李杏梨等等诸如此类,不需花钱。
记得早期学校门口,卖零食的老太太摊子里,也就是花生瓜子之类,还有一种最早的零食就是一种用米通过机器榨的一种米杆,大约5分钱一根。几个好“哥们"谁有钱,课间去买了,一人一根,嘎吱嘎吱,能香香的吃半天!
这些基本还是家乡自己产的零食。真正接触工业化生产的零食,是更大一些。最典型的就是,南街村生产的北京牌锅巴和方便面。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吃北京锅巴的情形,大约5毛钱一袋,“天呐,世上咋还有这么好吃的锅巴!”几乎是分分钟吃完一袋,后来又发现了更好吃的北京方便面,记得当时和同桌把面小心的分成两半,然后洒上调料,狼吞虎咽吃完。调料还剩一点,我俩一商量,用热水化了一碗,一人几口喝光了。
总之,那时候,对于品的零食,如泡泡糖、健力宝等之类,被视为高大上的级别的零食,吃一次,都能回味好几天,那种幸福感,真的是比现在吃五星级酒店还满足!
现在,很多父母每年都要带孩子外出旅行,有条件的还会出国。我们那时童年,不要说大城市,很多人去县城也是初中以后的事儿,不少学生中考去县城参加考试就是第一次去。
但是,我们童年却是全方位的和大自然接触。上山捡柴、下河摸鱼、田里插秧、地里拔草、河里放牛……一年四季,都会在山林田野出没。
那时候,天经常是蓝的、水到处是清澈的。河里,有成群的鱼儿陪我们嬉戏;山上,有不同的鸟儿听他们鸣唱;夏夜,可以追逐闪烁的萤火虫,秋天,可以爬上各种果树,去摘取梨、板栗、柿子……认识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那时候,总感觉日子那么漫长、总盼望着长大、总想离家出走去北京上海大城市看看。
终于有一天,我们长大了,我们都走了,离开了家乡,去北京、去广州、去郑州……去各种大城市,可是,日日行走在儿时想象的大都市里,却发现,最美好的时光,竟然就是曾经在故乡的童年,只是……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