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静,能生百慧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道德经》

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意思是心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微,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静能生慧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所谓“静能生慧”,是说静不仅是一种状态,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渣滓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

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人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很多都难以解决,这时心中被盘根错结的烦恼纠缠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若能静下心来处理,往往会柳暗花明。

每临大事须有静气

古人说:“每临大事须有静气。”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遇事就紧张,临事就慌乱的人,终究难成大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人到了一定年纪,见闻增多,阅历丰富,人脉渐广,办事有方,这是好事;但同时人也容易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恍惚,则又不是好事。

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纷乱变得清晰,分散变得集中,让心神变得清澈?这便需要静下心来。老子说,“静为躁君”,“静”是去“躁”的良方。

《延乎答问录》:“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路出?须是静,方看得出。”

一个人内心不静,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不够,做人做事容易浮躁。心静使人理智,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做出合理的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能静,万事澄然

曾国藩年轻时毛病很多,尽管经常反省自己,但很多老毛病总是改不掉,他曾在日记中写道:“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

可能感觉自己太不像话,于是发狠说,“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这儿切一刀,发誓重做新人。

结果呢?十天后,日记又写到:“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至不如禽兽。”做不到自新就算了,怎么还奔着禽兽去呢?

最后,曾国藩的老师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

静不下来, 一切都是空的;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曾国藩在“静”字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立德立功立言,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清静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只觉得万般愁苦。

【来源:济阳公安】

(0)

相关推荐

  • 一笑三语:心静、心清、心明——每临大事有静气

    前几天去了卫辉"吕祖阁"和沁阳的"静应庙".看到四周环境,以及庙里师傅消闲自在,静心修行.回来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沉淀自己的心,把心静下来,不与不该 ...

  • 李鸿章对联:心静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艺述史官方原创 梁启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们说李鸿章是晚清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大臣,也是一个很出名的文人,甚至李鸿章还被人说成是卖国贼.但就是这样一位褒贬 ...

  • 心静

    ​心源清徹,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晋]<灵宝经> "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诫."----老子 "奇哉,一切众生皆 ...

  • 「国学文化」醒世妙语15句,器量须大,心境须宽;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则愈是危险. 追求权势地位,高处不胜寒,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追求道德完善,一览众山小,越到高处,越是平安. 二.思而后动,论而后行 办事要思考后再行 ...

  • 「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 ...

  • 「国学经典」易经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易经名句100条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天道运行不息,君子当效法天道,要自强不息,努力奋进.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地势顺承,君子当效法大地的厚实容纳万物. 3.潜龙勿 ...

  • 静,能生百慧;虚,能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和静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人生大智慧.  - 静能生百慧 -  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 ...

  • TVB最新大变动!曾志伟再出招「赶尽杀绝」严整「山头文化」

    TVB最新大变动!曾志伟再出招「赶尽杀绝」严整「山头文化」

  • 「传统文化」古典红木家具如何融入现代商品房 - (1)- 客厅

    最近跟几个做红木的销售聊天,说起现在红木家具的目标客户群,总体来说用户普遍年龄超过40岁,但有一个现象就是购买红木家具的用户年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这几年已经不乏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通 ...

  • 「传统文化」古典红木家具/用品 - (4)- 书房

    古代书房,堪称私人家庭工作室,是作为主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研究.乃至工作的空间.在古代,尤其是文人.达官显贵,对于书房的装饰布置,非常讲究.心烦的时候在书房读读书.安静安静,是个养心之所:工作繁 ...

  • 「传统文化」古典红木家具/用品 - (5)- 茶室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

  • 「传统文化」古典红木家具/用品 - (6)- 闺房

    闺房,顾名思义,就是只属于女孩子的家居空间.传统的闺房,多属于有女儿的家庭,是家居中的一个特别的空间.但随着当下都市单身白领女性人数的日渐庞大,闺房已经不再局限于一间房.越来越多的闺房,其实就是一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