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润故园 || 作者 杨进荣
春雪润故园
作者 ‖ 杨进荣


故园在陇上,在陇上深沟大涧的一个山弯弯。
故园留给我最深的童年记忆是翻不完的山,走不完的沟,沪墍箍的窑洞,辘轳拉成的水窖,寺儿弯是一个神圣的传说,河弯是西海固大地震留下的伤残,老堡子山是大元帝国遗存的兵寨,油房窑还在那个红土嘴嘴的压迫下,苟延残喘。

故园馈赠给我的是穷困喂大的心,长成了理想的榆树参天。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丰富了我迎受磨难,矢志愈坚。
牛群和羊群,纯朴了我初心不移,敦厚勤学的习惯。
思念故园,那里有我的亲人乡党,那里有我童年的玩伴,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那里有我天真无邪的童年。

常去故园,因为故园还有我百岁的母亲,故园还有我众多的族人,故园浅藏着我的一段人生,故园置留着我的一丝乡愁。
近日旅居在外,知沙尘暴突袭北国,惦念有没有波及到我的故园。明知那片多病的土地,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大都不能幸勉,但还是要通过远亲近邻打问一番。多余,可能也算多情。明知,还要问上几遍,这可能就是文人写的乡恋吧,没有办法改变。

前两天,沙尘在故园经过,阵势也不一般,扯破了塑料农膜,撕破了塑料大棚,气温急剧下降,熄火多日的煤炉重新点燃。今日,远侄和应琦发来图片,故园被一场春雪浸染。
春雪不能停留很久,暂时栖居一日半载,能让雾土不再张扬姿意,仅凭这点,便对故园的春雪有了表达的情愫,写一篇短文,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我经历过多次下春雪,对春雪的落降更是记忆深刻。

那是十岁左右,晚春季节。下午放学,天气闷热,爬上那道涧沟,汗水已湿透了上衣后背,索性脱掉,搭在头顶。忽听后面赶集去的大爷说,你个怂娃娃还不把衣服穿上快跑,莫家闹子(地名)那面黑云乱敦敦的,大雨要来了……
跑步回到家,雨没下,雪开始下了,那雪大如鹅毛,好似有人在空中倾倒一般,挨着挤着,飘着斜着,天地之间,被白雪搅粘。庭院之内,被白雪包裏。大概是晚上九点左右,出去邻家说事的父亲回来了,说鹅毛雪换成了榛子雪,赶紧睡,天亮赶快扫雪背雪,这几个月吃水的问题解决了……父亲说话的语气和眼神,象屋外纷纷的雪花一样轻松自如。是啊,春雪装半窖,半年不愁没水吃。这对于旱塬上生存的人,是多么地重要!
天亮起床,父亲已清扫了大半个院的积雪,边扫边下,雪丝毫没有不落的意思。榛子雪有细细簌簌的声响,落在先下的鸡毛雪上,在墙跟脚,分层十分明显,初落的印迹和沉降的印痕有一公分的差异。密密层层的榛子雪,象有人站在窑顶,慷慨地把一簸箕一簸箕的白色珍珠倒入我家庭院。

那年故园人畜没有缺水。那年因为有春雪,墒情很好,春麦、豌豆出苗率高,在见苗就有三分收的故园黄土地上,夏粮迎来了大丰收。
那场春雪厚实程度,多年再没有见过。雪,压折了我家菜园子唯一一棵老杏树的数根枝条,父亲说,活了多半生,头一次遇到。树枝少了,但那年的这棵老杏树,着实地争了一口气,杏子大、杏子多。事后想,这与好多雪堆积它的身下,它汲取了足够多的水份,才能结出如此多的硕果有关……
时值春天,故园沙尘肆虐,幸有一场急时雪,虑气涤尘,让故园的一草一木,返青的冬麦,敞开心扉地活着,是故园人的心愿,更是游云在外的游子,收到众多信息的唯一一份妥帖。
雪,春天的雪,悄无声息地湿了故园,润了故园的黄土地,一片片雪花,飞越万里,消尘增墒。春雪啊,您不就是佛陀吗?

故园的这场雪
期盼了多少天
飞来时悄无声
一夜白了故园的山川
故园的这场雪
清除了柳枝的尘
洗尽了杏花的脸
……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