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银川:孩提时代的大银湖
银川银湖小区原址(韩志鸿先生收藏老照片)
湖城银川,名不虚传。老银川难忘的大银湖却在人们的惋惜中消失了。
大银湖在哪儿呢?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银湖位于银川老城湖滨西街以北,民族北街以西,北城墙(现北京东路)以南,曾以一汪碧水占据银川古城一隅,与现在中山公园的小银湖相通。
丛丛芦苇随着风儿摇曳着,各种野鸭子在苇丛中嬉闹,水鸟们飞来游去,一天到晚鸟鸣声不断,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碧湖秀水中的鲤鱼、鲫鱼、草鱼等追逐着小舟泛起的涟漪,欢蹦乱跳。
由于靠唐徕渠水补给,水旺时湖面占去老城总面积的7-8%,俗称“大湖”或“后湖”。
大银湖中有一个小岛,四周芦苇环绕,春夏旺季,被翠绿遮掩湖中。
岛上碱化严重,银银白土,却是各种野鸭子的天堂,绿头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绒鸭、鹊鸭等在此繁衍后代,岛上的野鸭蛋比比皆是。
小岛没有正式命名,多是上岛捡野鸭蛋,大家俗称“鸭蛋岛”。
岛西岛北,苇荡相连,驾舟进苇荡如入迷津,别有一番情趣。
中老年的银川人,鸭蛋岛恋情十分浓厚。
夏季上岛,两种途径:一是坐船,一叶小舟,飘荡上岛。只是偌大湖上,小船寥寥,很难成行。二是泅水而过,从大银湖东湖畔与鸭蛋岛之间的“后沟”游泳过岛。
“后沟”二十多米,水面宽阔,没有芦苇,淤泥又少,有深有浅,适合学游泳。成群的小孩精钩子(光屁股)耍水,虽是“狗刨”式,却为今后的蛙泳、自由泳奠定了基础。
初春深秋,湖面缩水,鸭蛋岛北面枯水时,变成一片沼泽地,小心翼翼亦可步行进岛,但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潭。
上世纪70年代的银川北塔湖(韩志鸿先生收藏老照片)
冬季从冻结成冰的湖面上步行过去,跃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盐碱地,野鸭子早已没了踪影。
大银湖还是钓鱼的胜地,一根长竹竿,一根鱼线或麻线,一枚缝衣针,煤油灯上烧红折弯,就是鱼钩。
鱼漂也是用高粱杆或鸡毛管自制的,但心中向往的还是文具店的正规渔具,尤其是带倒刺的鱼钩,鲜艳的鱼漂。
大银湖鱼多、贪嘴,容易上钩,比如今在郊外鱼池钓鱼上钩率还高。
先前银川人对小鱼不屑一顾,直到1958年以后上海移民来了,江浙移民来了,银川人才学会了吃小鱼,撒网捕鱼和执竿垂钓随之渐渐普及起来。
“湖大水深紫泥厚,芦苇成丛蚊子多”, 大银湖也是的蚊子繁衍佳地,各样蚊虫孳生泛滥。生物链构成的生态平衡随处可见,湖中水肥,自然鱼多,又招徕野鸭子等水禽。
蚊虫成群,招徕蜻蜓,大大小小,结对飞行,甚至飞向湖外,串到大街小巷。
“老虎召召”是大个的蜻蜓,招“老虎召召”是童年的游戏。
先到大银湖边浅湖苇丛里去“扣薹”,拆散相恋中的蜻蜓。再将雌蜻蜓用线拴住,绑在小竿上,招引雄蜻蜓,以夹满四个手指缝为耀。许多蜻蜓就这样毁在孩子们的手里,现在想想还觉愧疚。
过去冬季寒冷,湖面封冻得早。上大银湖滑冰,自制冰车,一块木板,两根铁丝或者两根锯条,就是一架坐(跪)式冰车,用钢精做两个戳子,在冰上悠哉悠哉。速度较快的是立(站)式冰鞋,制作方法与冰车类似,用“勺子把”打造一个冰叉,安上木棍,在两腿中间扎冰前进,经过几番摔打,就可风驰电掣于冰上,得意洋洋。
湖大冰厚,被冻涨的湖面鼓起一个个高坎,你若驾冰车、踏冰鞋飞速冲坎而上,“刷”声中落在高坎下,其刺激程度犹如高山滑雪,很受滑冰高手的青睐。
上世纪80年代的银川北塔雪景(韩志鸿先生收藏老照片)
大银湖的芦苇,也是孩提时代的难忘。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湿地或浅水。
从翠绿到苍黄,在大银湖上年复一年。
芦苇叶子上的三个牙印,传说是上天王母所为,疑惑至今,仍然是谜。
用苇叶折成小船,在大银湖上随风漂移,带走孩子们多少美好的梦想。芦苇杆子可造纸、葺屋、编席、制帘等,芦根可供药用。
冬季芦苇收割了,站在大银湖南岸可一眼望到北边矗立的古城墙。
来年春天,冰消雪融,芦苇又冒出绿尖,在阳光下,芦杆长,芦花放,一丛丛,一片片,直到把大银湖打扮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对湖面逐渐萎缩的大银湖之命运,以蚊患为说由的“填湖派”占了上风。
短短几年时间,湖面曾有80多公顷的大银湖,连同鸭蛋岛从银川老城消失了。
留下现在银湖巷一座与小银湖连通的旱桥,留下老百姓永远怀念的一连串地名—湖滨街、湖滨体育场、湖滨游泳池、湖滨小区、湖滨菜市场……
文章选自《银川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