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为什么迁葬上海

红星故事2019-05-08 05:00:00

前哨午报 军旅警营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文章来源:前哨午报

福寿园乔冠华墓前雕像

老乔去世,章含之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对她来讲,还是如天崩地裂。乔冠华给章含之的遗言是不愿意象一般中共高干一样进八宝山公墓,而是想回归故乡。

老乔的骨灰盒是他好友丁聪设计定制的,黑色大理石,黄苗子写字。一面是“冠华安息:1913一1983”,一面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她捧着老乔的骨灰盒,冒着严寒来到盐城,希望早日入土为安。

盐城市委马上向省委办公厅请示,该如何接?

回答:热情接待,但规格不要过高。

又问:骨灰问题如何处理?

回答:你们看着办吧。

于是,盐城市委召开常委会讨论,会场上沉默良久。 后来,一位副书记发言说:乔的问题恐怕搞不清楚,四人帮在台上时他是外交部长,现在回来安葬恐怕不大合适。

其他人自然附和。虽然中央已经表态,乔冠华的问题一风吹。但谁也不愿担这个责任。官场就是这样趋炎附势。

章含之看出他们热情接待背后的冷淡。她原来对第一次乔冠华故乡行抱着极大的希望。家乡的拒绝使她更加悲伤。她想老乔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了。

老乔的老朋友李颢夫妇从苏州来北京看望章含之。章提起此事,黯然泪下。李颢安慰她,说我回去找苏州领导谈谈看。

他找了时任吴县县委书记管正。管书记听了愤愤不平,仗义直言:乔部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部长,在恢复联合国席位上大有功劳,他再有什么错,也不能死无葬身之地!他的故乡不要,我看中国之大哪里都可以葬这样一位有功之臣。盐城不要我们要,太湖之滨洞庭山上,他夫人愿葬什么地方就葬什么地方!

真是绝路逢生,章含之十分激动地接受了管正的邀请,在李颢陪同下,在苏州选定了洞庭湖东山避风向阳的南坡,为老乔找了一个安葬之处。她当时还想到是老乔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归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乔冠华成了盐城重要的红色人文旅游资源。盐城市政府在盐城市中心命名了“冠华大街”,乔冠华故里修建了“乔冠华故居”。

最后,他们通过省里的关系找到章含之,检讨当年的失误,提出乔冠华魂归故里的请求,说故乡人民欢迎“三爷归葬”。

又说故乡修缮了乔冠华故居,希望能得到一些乔冠华的遗物去充门面,此事非得求助于章含之不可。

据说,盐城市政府还专门发文给苏州市政府希望支持与协调。苏州政府很为难,因为乔冠华墓己是太湖东山一景,每年有很多国内外的亲友去扫墓。因此要求保留墓碑,说明乔冠华曾下葬于此,以供瞻仰。当然,他们双方还是要听章含之决断。

我听章含之说过这件事,她内心非常纠结。她对盐城原已心灰意懒,而对苏州怀感恩之心。但盐城毕竟是老乔的故乡,老乔离开家乡五十余年,晚年一直思念故乡而不得归去。如果老乔在世,几个小官僚当年的无情一定无法阻挡老乔的思乡深情。

最后,章含之作出了妥协。我与章含之交往二十多年,深知她内心的无助与无奈,她晚年大多数事情都不出自她真实的心愿,而人们只看到她亮丽的外表。

章含之出生于上海,她的出生是发生在上海的一段传奇故事。她的生母是上海职场闻名的康克令小姐,生父是在上海读书的官宦子弟。收养她的养父是上海闻名的大律师章士钊。乔冠华从德国回来也曾在上海从事过左翼文化活动。

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暏物思情,极度悲痛,她逃离北京四合院,第一个选择去的地方就是回到她童年生活的上海,她的生母当时还生活在上海。

后来,她在上海买了房子,她晚年经常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居住。她一直保持着上海的生活习惯,甚至上海口味。

记得八十年代,我刚认识她时,北京糕点还硬得像石头,她每次都要带静安面包房的粟子蛋糕回北京。这是她从小最爱吃的。

上海福寿园的伊华去北京找章含之,希望章士钊老先生的墓迁葬福寿园,她们给了非常诱人的条件。

记得我陪章含之去看福寿园,那里已经与国内的公墓完全不同,而象一个雕塑公园。章含之动心了,也与伊华成了忘年交。

章含之首先请钱绍武大师为章士钊墓做了一个雕像,从这个时候起,她心底里的规划就是把父亲、丈夫与自己都安葬在福寿园。她己经有了三座雕像互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形象的构想。这是她想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件礼物。

因此,乔冠华真正的墓地在上海,是一件让后人瞻仰的艺术品。

章含之为乔冠华雕像献花

福寿园三位创始人,王总、葛总和伊华与章含之

收藏
举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