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医生14次劝说将小伙拉回手术台 亲爹妈都不一定有这样的耐心!
年纪轻轻,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工作环境良好,家族中也无癌症遗传因素……无论是谁,大概也不会相信自己会跟肺癌沾上边。小杨就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医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做手术,小杨就是不相信。
蒋钰辉医生用亲爹妈都不一定有的耐心,4个月里连续14次劝说后,才将这个倔小伙拉回手术台,救了他一命!面对患者的不理解、不认同,要不是蒋钰辉医生的一再坚持,后果难以想象。
事情还要从今年5月中旬说起。当时,小杨脖子上长了一个鼓包,遂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外科医生蒋钰辉一番检查后,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病。
此外,术前筛查时,蒋钰辉医生发现,患者肺部CT显示右下肺有一个栗子形状的结节。经多切面反复观察,此结节不仅外围有毛刺,且中间还有空泡,周边还有血管集束过来,而这些都是癌症的典型特点。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医院召集了多个学科的专家会诊讨论。在临床上,不典型肺结核和肺癌鉴别有难度。对于小杨的病情,专家们尽管有不同意见,但都认为有肺癌的可能,需及时做肺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
可年纪轻轻的小杨始终不敢相信,自己不吸烟、不喝酒,且作息规律,怎么可能如此年轻就患癌?淋巴结结核手术后,小杨就出院了。
但蒋钰辉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小杨来医院复查时,仍劝说他对肺部做进一步检查,但小杨仍然婉拒了医生的建议。对此,蒋钰辉医生只能先要求小杨定期复查。
随后的4个月里,小杨先后来医院就诊10余次。每次,蒋钰辉都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给小杨做工作,希望他能接受相关检查和手术。但小杨仍对手术表示犹豫。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日,在蒋钰辉医生第14次劝说时,小杨最终同意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最终证实,确实为肺腺癌,所幸癌症尚在早期。
术后,康复的小杨对此前的犹豫表示抱歉,也多次向医生道谢。
小杨年纪轻轻,生活习惯良好,家族又没有癌症遗传因素,觉得癌症离自己很遥远。当医生怀疑自己得了肿瘤时,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甚至会在心理默默怀疑,医生为了赚钱,忽悠自己呢。
其实,老天爷经常不按常理出牌,阅患无数的医生深谙此理。蒋医生用亲爹妈都不一定有的耐心,14次劝说后,终于将小杨拉上手术台。手术后病理,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肺癌。
小杨的经历再次明确告诉大家:疾病面前,我们应该选择相信医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想让你活下来的绝对是医生,请相信你面前医生的判断!
当你生病时,你愿意相信医生吗?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在当前的医疗体质下,在当前脆弱的医患关系下,很多人都会陷入纠结,难以明确回答。如果遇到上述小杨的情况,很多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多是:“这医生肯定是黑心,要骗钱。”
但正如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宇新曾言:“面对分分钟就会要人命的急症,面对不懂医又不信任医生的家属,医生比患者还着急,要知道,最想让你活下来的真的是医生。”
更不用说,新冠疫情汹涌之时,是医护,在武汉最危险的时候逆行而上,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
在《论中国》中,基辛格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一群人保护得很好。”而这群人中无疑就有医务人员。
受制于医疗的局限性和生命的规律,他们虽然也会害怕,害怕束手无策,害怕辜负病人。但无论怎样,治愈病人,是他们唯一的职业信念。
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很多时候,医生需要的不仅是一声理解,更是起码的信任。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你在病榻前的托付,你在诊室里的托付,你在生死关头的托付,你在绝望前的托付……即使素昧平生,一旦被托付,这些白衣天使便会拼尽全力帮助你。你在病痛或生命危困之时,除了血脉之亲之外,医生是唯一时时惦记你的人。
《礼记》中描绘过这样一个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实,这何尝不是对医疗领域理想的描摹?医者常怀父母心,患者信任医生,方有“医疗大同”。
唇齿相依的医患,只有彼此信任,理想的“医疗大同”才能早日到来!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