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小儿过敏性鼻炎,刘渡舟教授从胆热脾寒治疗,有妙方
【作者简介】孙倩倩,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医师。
【指导教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根据气候特点可分为季节性鼻炎和常年慢性鼻炎。主要症状有鼻痒、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严重时伴有眼痒、咽痒,发病日久易诱发哮喘。西医以抗组胺药、激素、白三稀受体拮抗剂治疗为主,虽起效快,但用药日久易出现副作用。
胆热脾寒是刘渡舟教授根据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提出来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 147 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过敏性鼻炎的上热是其标,下寒是其本。《素问·气厥论篇》言:“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少阴之后,懊热内作,烦躁鼻嚏”。
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导致儿童在过敏性鼻炎中易形成胆热脾寒证。儿童饮食不节,易伤脾胃,日久食积化热,胃火亢盛,胆火不降,肺宣发肃降功能受限,肺失通调。脾肺功能受到影响,通调水道失常,而肺开窍于鼻,表现在鼻部,就会出现鼻流清涕不止。脾胃虚寒,卫气不足,护卫肌表减弱,感受外邪,形成喷嚏不断。胆火不降,出现易烦,眼结膜充血,咽痒的症状。《医宗金鉴》总结道:“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型鼻鼽,方证相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