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对1099例新冠患者分析:就诊时发热者不足一半 可能有超级传播者

2月9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该研究对涉及全国31个省份552家医院收治的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重要提示。

一、粪-口传播得到证实 不排除有“超级传播者”存在
▲▲▲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3.95%(483人)为武汉当地居民。

武汉以外地区的患者,26.0%近期并未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接触。

仅1.18%的患者曾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

这些结果证实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此外,不排除有“超级传播者”存在。

对于争议中的粪-口传播途径,得到初步证实。分别有4例患者的粪便样本检测、肛拭子检查呈现阳性。此外,1例消化道溃疡发作患者,从食管糜烂部位检出病毒。因此卫生保护措施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泌尿道和分泌物的传播。

二、整个年龄段都可发病
▲▲▲

患者中位年龄47.0岁,女性占41.90%。整个年龄段都可发生新冠肺炎,仅0.9%的患者为15岁以下。

三、潜伏期最长达24天 就诊时发热者不足一半
▲▲▲

常见的症状是发热(87.9%)和咳嗽(67.7%)。腹泻(3.7%)和呕吐(5.0%)少见。

值得警惕的是,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更多的是在住院期间才有发热。同为致命性冠状病毒的SARS和MERS,几乎所有患者确诊时都有发热。这意味着,相比SARS和MERS,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度更大,只通过测体温排查疑似病例,可能“遗漏大量不发热的患者”!

25.2%的患者有至少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阻肺)。

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24天),最长可达24天。有可能是患者自行报告导致的偏差,但也不能轻视新冠病毒的潜伏能力。

四、入院时76.4%肺部CT为肺炎
▲▲▲

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占50.0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这意味着,把CT检查、核酸试剂盒和临床症状结合使用,确诊的准确率可能达到97%。

同时,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之,33.7%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症。

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尤为突出,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五、57.5%静脉抗生素 35.8%接受奥司他韦
▲▲▲

总体而言,38.0%的患者接受氧气疗法、6.1%机械通气、57.5%静脉内抗生素和35.8%接受奥司他韦疗,18.6%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争议。

此外,有5例重症患者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

六、重症率为15.7% 死亡率为1.4%
▲▲▲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

15.7%的(173例)患者为重症患者,与此前WHO公布的数据基本吻合。

死亡率为1.4%(15例)。目前55例患者治愈出院,多数患者仍住院治疗。

钟南山等在论文中表示,与之前《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样本量和在全国招募的病例的最新研究,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降低(1.4%)。

入住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2.185%和1.365%。

初步数据显示,白细胞计数降至4 x 109/L以下、肺部X线检查提示间质病变,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大于普通流感,但远低于SARS、埃博拉或H7N9流感。

对于新冠肺炎,我们虽然还有很多未知,但专家学者们在争分夺秒地掀开恶魔的面纱,加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白衣战士勇斗疫魔,定能让新冠病毒节节败退。

参考资料: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