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课堂:第24章 五行学说(4)
五行在人体上的代表含义
第1节 五行在人体上的代表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五行为金、水、木、火、土。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并在阴阳五行的制约下演绎发展变化的。
我们的身体是由阴阳五行之气和物质成分组成的,缺一不可。主要代表如下:
1、金为硬,主骨骼系统,人体中的结石、硬性肿瘤、骨质增生之类的。
2、土为软,主依靠骨骼系统上的各大系统的器官、细胞、皮肤、肌肉等等。
3、木主身体中的气,各大系统的循环功能、人体生物场、呼吸系统的气。
4、水主液体,在人体为水分、血液、胆汁、消化液、各种器官细胞中的液体等等。
5、火主热能,主体内各大系统、器官运动时所产生的热能,是促进体内各大系统循环功能的能量源泉。
在五行中,又有十天干、十二地支的代表。
金、水、木、火、土在身体上各有代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健康、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丝一毫的关系,哪一种过弱或哪一种过强,必会这种器官有病了,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另外一种或数种器官的病变,是一个整体性的循环反应。最明显的是,如肠胃功能弱,而导致消化能力差,吃饭不好,而不能使营养很好的供应到全身各处,必然会使整体性的各大系统器官衰弱。
第2节 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而在五行人体的代表中,要把其中的相生相克融入到其中。成为多有生有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多生少、克多克少;等等以及其中的转化流通,要注意。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五行学说的产生远在八字算命术之前,甚至早于《周易》(玺尊注:五行最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稿。”《尚书?洪范》成书于夏商,而《周易》成书于商周)。它实际上是作为一门人生哲学、世界观和政治学而产生和发展的,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中,有一家即是五行家,他们认为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五行具有五德)转移”的结果。
大家看到五行之名目:金、木、水、火、土,会望文生义地认为五行就是指五种物质,实则不然。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故五行不但具有相对应的时间和空间效应,还具有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内涵。
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寅卯木、巳午火、辰戌丑未土、申酉金、亥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