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梅花 —— 我挚爱的情人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胡凌

我是教师,曾是县级小教标兵;我是电视演员,曾获得金奖;我是文学爱好者,曾出版过长篇小说;直到我退休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其实我什么也不是,我是梅花的传承人,梅花是我挚爱的情人,我有一亩田,和墨种云淡。梅花常作伴,嬉闹不觉寒。我自幼莫名的酷爱绘画,说不清是兴趣和天赋谁先找到了谁。不论是贫穷还是生儿育女,到后来的下岗、家庭变故,对绘画艺术深深的爱恋却从未消减过,即使饿着肚子我都没有放下手里的画笔,也得先画一幅小画,用以聊慰我孤独空虚的内心。

说起绘画,与家庭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我爷爷是清代著名画家,因家贫自学成医,自学成画家,以画松树和猴称著,在韩城一代口碑甚好。我父亲是木匠,常在棺椁上描龙绣凤,大大的福字四角四个蝙蝠,自成一体;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老人、小孩的裹肚,枕头,寿衣鞋底上的莲花,窗花呀,都得找我母亲。

我没有专修过,完完全全是兴趣爱好,充其量在家里保存的爷爷的几幅破画里找一找灵感。通过电视图片博采众长,绘画界的朋友都是我的老师。前辈的人格和作风都让我受益终身,因此我说自己的根基是传统的却又不被程式化的观念所束缚。那时我是用铅笔在一张信纸上画,多以花鸟为主,现在通过电视教学才知道那就是工笔画的启蒙。

这是一条孤独的艰辛的求索之路,一走就是三十年,中国画的一笔一墨,不纯粹是技术问题,而是在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所迸发出的极具能量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笔墨点到之处就是我的内心所想,所痛、所爱所恨、所不舍。时光荏苒中,我发现好多好多的中国花鸟画,立意不关乎人事,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画友常常拿来一些山水画和花鸟画,打眼一看千画一面,好像是出自一人之手,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冲动,只有似曾见过的感觉。我在中国国画地苦心修炼,辛勤耕耘,数三十年如一日,走出了属于我自己的独有的梅花之路。通过梅花的创作与欣赏,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其种联系而给以强化,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我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我不盲目跟风地追求宏大和复杂,不去追求壮阔雄浑,不去追求清俊秀美的意境,而是根据婚、丧、嫁、娶;给老人过寿小孩过满月;考上大学的;职务升迁的;生病住院的;喜搬新房种种需求的不同,画出很生活化的、很接地气的梅花造型,构图丰富,形神兼备,意蕴典雅,神采飘逸,雅俗共赏,朴厚中见灵机,空灵中显神韵,深受百姓的欣赏和欢迎,作品频频在各项画展赛事中获奖。

我的梅花不值钱,不管谁来给多给少都拿去,甚至有的朋友来提着一箱方便面,几斤桔子,一把红枣,几个自家的苹果,甚至请我吃一碗面,也能拿走我一幅梅花,只要喜欢,来者不拒。好多同行戏骂我糟蹋行情,还不如躺在家里睡一觉。我认为书画是自我修炼陶冶情操的一个途径,一种方式,目的是净化心灵,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就应淡泊名利,一味追求名利或者过份追逐名利,书画必落俗套!

我已进入知天命之年了,有梅花作伴我不寂寞,不落魄,充满激情地向天再借五百年,画他个太阳不落山。这正是: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情。

自顾梅香守,空知枉追寻。

(注:文中插图系作者绘画的梅花,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胡凌,原名胡凤英,陕西韩城东彭村人,祖上画梅花第三代传人。一九九七年下岗,二零零六年发表作品。诗歌《大禹颂》荣获韩城市大禹文化宣传征文活动三等奖。编剧导演主演了三十多部电视短剧某先后在陕西电视台播映。2009年11月21日,编剧主演的电视短剧《后妈》获得首届西北电视大赛最佳女主角,同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司马故里的女人》和她的《梅花画册》,2011年4月7日的陕西工人日报第三版整版刊登她的创业历程。2014年入编《西部骄子》。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