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抄底、不看招募说明书、不设止损标准!中基协给出2019年度基民画像 看看你中了哪些投资误区
买基金为什么不赚钱?也许你踩中了这些投资误区。3月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2019年度全国基民投资情况调查报告,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部分基民存在爱抄底、不看招募说明书盲目买入、不设止损标准等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投资者教育不到位等因素。
场外自然人投资者账户数达6.07亿
最新调查数据进一步勾画了近年来基民的众生相。3月9日,中基协发布《2019年度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据悉,此次调查报告的数据来源于114家中基协会员机构提供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据及75610份样本调查问卷,最终使用问卷样本数量为51430份。
值得一提的是,较往年相比,此次调查报告增加了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篇章,主要从机构投资者类型、机构的资金规模以及投资品类、机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周期、机构投资风格以及市场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填补了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调研分析的空白。个人投资者方面,此次调查则主要针对个人背景资料、金融资产及配置情况、基金投资以及配置情况、基金投资者教育4个方面展开调查。
数据显示,“散户”比重占据公募大半“江山”。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全样本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场内投资者总数为1980万,场外投资者总账户数为6.08亿。其中,场内自然人投资者1973万,场外自然人投资者账户数为6.07亿,可以看出,无论从人数还是账户数角度看,自然人占比均超九成。
投资误区面面观
此外,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发现,对于整体个人投资者而言,部分投资者存在爱抄底、不看招募说明书盲目买入、未设定止损标准等现象。看看这些“投资误区”,你有没有“掉”进去?
调查内容显示,有超四成的投资者并无阅读招募说明书的习惯。具体来看,26.2%的投资者表示在购买基金前不会阅读招募说明书。其中,7.2%的投资者因为看不懂而不读,19%的投资者因为内容太多、不知道看什么内容而不读。另外,还有19%的投资者表示有时看招募说明书但不知道具体应该看什么内容。据此不难看出,在未清楚了解基金产品基本情况前,仍有大部分基民会进行投资。
在购买基金时机方面,调查报告数据指出,有40.2%的基金个人投资者会在大盘下跌时购买基金,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在选择产品方面,有28.4%的投资者表示会在自己发现某只基金表现非常好时购买基金。另有21.6%的投资者在看好市场行情时购买基金;9.8%的投资者会在他人强力推荐下购买基金。在此不得不提醒一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虽然调查内容还提到有九成以上的投资者表示愿意承担投资风险,但在“及时止损”方面,则仍有待提升。数据指出,仅有27.1%的投资者既设立了止损标准,又能严格按照止损标准执行。换言之,仅1/4左右的投资者能严格按照标准止损,且该数据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而在大部分投资者未能“及时止损”的背景下,有近九成的投资者会因“亏钱”而焦虑。据悉,89.3%的投资者表示投资亏损会导致焦虑, 其中亏损少于10%时会焦虑的投资者占6.5%;亏损10%-30%会焦虑的投资者占32.2%;亏损30%-50%会焦虑的投资者占35%;亏损 50%以上才会焦虑的占15.7%。
基金投教“任重道远”
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有业内人士指出,上述存在于个人投资者的问题说明了当前投资者教育(以下简称“投教”)存在许多不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某资深市场人士表示,“有关投教的话题,只在机构发行新产品时才会被提起。但当新品发售完毕后,这个话题就被淡忘了。尤其是在当前市场大跌的背景下,更鲜少有人提起投教这类话题”。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还是要提升基金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提示,而不能仅限于在网上揭露风险。还要注重电话回访,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的风险揭示,让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拥有更充分的意识。另外,相关机构还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进一步说明市场波动的风险,由于基金产品属于风险与收益并重的产品,所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上述存在于个人投资者的问题是否会在来年有所改善,郭施亮认为,一定会有所改善。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行情,部分投资者也会提升他们的风险意识从而主动接受投资者教育。
但前述市场人士则认为,由于部分专业内容难以“接地气”的形式呈现,所以上述现象或难得到改善。“由于基金投教内容过于专业,如果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投资者很难理解。但有些专业的内容却需要用专业的方法解读,很难用大白话来讲。”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爱抄底、不看招募说明书、不设止损标准!中基协给出2019年度基民画像,看看你中了哪些投资误区)
(责任编辑: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