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大”的治疗

导读:今天跟着赵炯恒先生学习肝火的治疗。

肝火,为肝病之一种。肝火为病,有虚实之辨,有实火、虚火、郁火之分。

施治大法:实火宜清、宜泻、宜降;虚火宜滋、宜清、宜潜;郁火宜疏、宜解、宜散。肝为刚脏,肝火侵犯他脏时,亦须清肝火为要。

虚实之辨 

肝火之证多从肝郁化火而来,前期多属实证。实火者,乃由于肝阳偏亢,肝木生火。

症见烦躁易怒,面红,头晕头痛,口苦而干,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疗宜泻肝清热,降火制木,方选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

曾治一男性患者,突受情志刺激,血压骤升到190/105mmHg,烦躁昼夜不眠,面赤如火,头痛头晕,便结不行,舌红,脉弦数有力。

投龙胆泻肝汤加生军后下,当归龙荟丸包煎,三剂后血压降至156/86mmHg,肝经实火之证亦清。

此证日久不愈,渐致肝阴不足,且因肝肾同源,肝阴既耗,肾水亦必煎熬,故可转变成水枯木旺之虚火证,临床常呈水不涵木,气火偏胜之象。

症见头晕头胀,烦恼易怒,五心烦热,耳鸣眼花,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育阴潜阳,平肝清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一季姓老翁,患高血压病二十余年,从事会计工作,年终劳累过度,血压升至194/102mmHg。

症见头晕目糊,寐差心烦,时见鼻衄,口干且苦,舌红绛,脉弦细数。

服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血压下降不明显,鼻衄增多,后从虚火论治,阴亏于下,虚火上浮,虚火灼络,心神被扰,转拟滋水涵木,育阴清火,佐以宁神和络。

处知柏地黄丸加杞子、菊花、夜交藤、炒枣仁、白茅根、藕节炭。

连服5剂后,鼻衄止,眩晕减,再服5剂,血压下降至158/90mmHg。

因此,治疗肝火病须辨清实火、虚火致病,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郁火者,由七情内伤,肝气抑郁所致,气有余便是火,故郁火致病也颇多见,且往往虚实夹杂。

如妇女肝郁血虚生火内结,经来少腹作痛,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养血清火,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再如咽喉痰火交阻之慢性咽喉炎,喜用半夏厚朴汤加山栀、黄芩、一枝黄花等药以辛开苦降,化痰清火。

又如郁火内结,灼津为痰,痰火凝集之瘰疬、痰核、瘿瘤,我常选消瘰丸加夏枯草、知母、丹皮、小青皮、制香附、黄药子、昆布等以软坚化痰,开郁清火。

总之,郁火致病,当以《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而治,不用攻下,亦不可过于滋腻填补,而以理气开郁最妙,郁开则火自平也。

侵犯他脏 

关于肝火侵犯他脏之病,以肝火犯肺及肝火引动心火为临床所常见。

肝火犯肺者,由于金不抑木,厥火上逆,木反侮金所致。症见咳喘咯血,痰黏不爽,胸胁疼痛,口干燥而苦。

如一王姓老妪,患右上肺结核3年,遇情志剌激,突作咯血,分析为病久金虚,不能制木,反受木侮,肝火灼伤脉络,血溢脉外。

当务之急,亟以清金抑木,宁络止血而投党参、生地、百合、麦冬以益肺,龙胆草、炒山栀、黛蛤散泻肝火,白及、藕节炭、侧柏叶宁络止血。三剂后火戢血止,再处养肺阴之剂,以善其后。

木能生火,肝火上炎能引动心火而见木火同明之证,临床屡见不鲜。

肝藏魂,魂为人之精神活动之一,心主神志,两者关系密切,病理上神魂可相互影响。

凡七情过极,肝火妄动,引动心火,可使魂无所依,神无所舍,多见烦躁易怒、面红口干、夜卧不安、心悸惊慌、溲赤便艰之症。

如治年已知命的男性,患高血压病,情绪紧张,多思善虑,自谓病重,舌红脉弦数。

此乃肝火引动心火,消烁阴液,阴不敛阳,而使神魂不宁,当清心肝之火,再入滋阴潜阳之品。

药为:川连、竹叶心、莲子心、龙胆草、炒山栀、大黄、枣仁、夜交藤、生地、玄参、麦冬、生龙牡。

再以琥珀多寐丸每晚睡前吞服1支,以此方略有加减服药一月余,阴能守阳,阳潜火戢,神魂得宁,昼行夜卧遂安。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赵炯恒先生临证精华》,俞承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5。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