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春秋时期的古战法到唐朝打仗,能否战胜安禄山叛军?大唐宰相房琯“收复长安”之战 2024-06-19 11:05:14 756年,安禄山爱将安守忠在咸阳迎战大唐军队,看到唐军阵容后不禁大惊:“我该不是在跟春秋时期的军队打仗吧?”原来,唐朝大军的正面竟然是2000辆战车。这分明是春秋时流行的车战之法,只不过在唐朝早该销声匿迹了啊!不好过的叛军唐军以战车为中军,步骑兵为两翼,向着安守忠的燕军攻了过来。安守忠本以为唐军势大难以抵挡,突然发现拉着唐军战车隆隆前行的居然不是战马,而是从民间搜罗过来的耕牛,顿时转惊为喜,计上心来。此时安守忠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他的燕军在攻入关中、占据长安之后不得人心,不仅遭到了当地豪强和百姓们的坚决抵抗,自己内部也矛盾重重、人心离散。 安史之乱就在前不久,安禄山的重要盟友阿史那从礼叛离了。他带着同罗和突厥部众跑到了朔方,想要联合各游牧部落在唐朝边境称王称霸,临走时还从燕军马厩里顺走了2000匹好马。同罗骑兵战力强悍,曾在潼关之战中包抄奇袭哥舒翰大军,使十几万唐军溃败,潼关告破,一代名将哥舒翰也沦为了安禄山的阶下囚。可以说,他们是安禄山手中的一支王牌军。他们的叛逃不仅影响了燕军的实力和士气,更让长安官民觉得燕军呆不长久。于是,又有不少此前投降安禄山的唐朝官员们趁机逃跑,长安城中的秩序也日趋混乱,连监狱里的囚犯们都玩起了越狱。实力削弱、士气不振,再加上唐朝大军压境,安守忠已是身陷死地。然而,今天唐军重现春秋车战的排兵布阵,却给了绝境中的安守忠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一边倒的战斗只见安守忠一声令下,燕军士兵猛敲战鼓,又发出阵阵呐喊。唐军的耕牛哪经历过这样的大场面,顿时就被吓得魂飞魄散。看到唐军攻势大减,燕军士兵迅速顺着风向点火,焚烧唐军的战车。 春秋古法坑了自己人受到惊吓乃至烧伤的牛群很快就陷入了狂乱,把唐军的阵势搅得一团糟。阵形一垮,人心也就散了,无数唐军将士和牛群在烈焰和黑烟中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安守忠见唐军大乱,率军乘势掩杀,唐军死伤达4万多人,只有几千人侥幸逃回。过了两天,另一支唐军再度来攻,又遭惨败,更有两位唐军将领见势不妙临阵投降。一场志在收复大唐帝都长安的大战竟然变成了一边倒的大溃败,葬送了数万唐军将士鲜活的生命。此战中,唐军“穿越”回春秋时代的战术无疑是值得注意之处,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复古”中走向了悲剧呢?抓住“良机”的宰相这支唐军的主帅不是大家熟知的郭子仪、李光弼,而是宰相房琯。他依靠“连夜追玄宗”闯下了忠臣的名头,也是一位既有文才又有业绩的文臣。 唐肃宗房琯代表太上皇唐玄宗向唐肃宗传达传位等旨意之后,便在唐肃宗朝中扎了根。他每次谈论国事时都慷慨陈词、神情激动,让唐肃宗很受感动,对他言听计从、大加重用。一来二去,房琯成了宰相里最风光的一个,逐渐飘了起来。他自负才干,时刻“以天下为己任”。在处理朝廷事务时,他也越发独断专行,以至于大事临头时他只要不发话,其他人都不敢先吱声。就在此时,降敌者如京兆尹崔光远、曾奉旨斩杀名将高仙芝和封常青的宦官边令诚等,都逃出长安跑到了唐肃宗的帐下。他们对敌军窘境添油加醋的讲述,无疑让唐朝君臣产生了轻敌情绪。唐肃宗和唐玄宗都迫切地想收复长安,从而捞取政治资本,壮大声威。于是,作为新皇的重臣和太上皇的忠臣,房琯请缨反攻长安,并要自己挑选属官。得到唐肃宗同意后,他让御史中丞邓景山担任副手,户部侍郎李揖任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做参谋。这些人可谓是“文星闪耀”,都是经常与房琯高谈阔论的名士和“自己人”。古法的失败认定敌军不堪一击的房琯把军务一股脑交给了李揖、刘秩,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这俩人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文官,根本不懂军事,只知道空谈大话。然而,房琯不但没有忧患意识,还常常夸赞:“叛军的曳落河勇士虽然多,又怎能敌得过我的刘秩?”结果,当房琯率军抵达咸阳陈涛斜时,却发现对面的燕军并非想象中那样弱不禁风,顿时心态变了,想要稳扎稳打。然而,唐肃宗安插的监军宦官邢延恩做了催命鬼。 房琯背后站着唐玄宗邢延恩跟他背后的人都明白,这支大军的首脑是太上皇忠臣房琯及其党羽。他们不希望这支大军滞留在外,变成不停吞噬粮草物资,却又不能放心调遣的新麻烦。于是,邢延恩跳了出来,连连催促房琯出战。房琯一介文士,能有什么克敌制胜的妙计呢?不知是觉得己方步骑不及对手,或是想出奇制胜,房琯竟祭出了古书上的春秋车战之法。可是,生疏的古代战法配上毫无训练的耕牛,在久经沙场的敌将面前就是个天大的破绽。就这样,君臣的草率轻敌、房琯等人的纸上谈兵以及两位皇帝在背后的明争暗斗,共同毁掉了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战力。将士们寸功未立便稀里糊涂地葬身沙场,不仅令人悲愤,更让人对这个朝廷感到失望。尾声如此大败之后,仓皇逃回的房琯等人脱下上衣向皇帝请罪,竟然得到了唐肃宗的宽恕和勉励。此后,唐肃宗仍像此前一样厚待丧师数万的房琯。但是,房琯在朝中的权威已经动摇,他当权时得罪的众多官员也开始蠢蠢欲动,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赞 (0) 相关推荐 郭子仪借兵回纥收复长安,代价惨重:大唐公主受辱,百姓遭劫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改变大唐王朝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联合起兵发起叛乱,仅仅用了35天,叛军长驱直入就攻占了大唐东都洛阳. 随后,安禄山指 ... 安史之乱中,回纥两次抢劫洛阳,唐朝亲王、大将为何却旁观不动?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后,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先后攻下洛阳和长安,大半个北方都陷于叛军的铁骑下. 要不是张巡死死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知识《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唐玄宗整天和杨贵妃在一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宰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乘机先后把持朝政,专权恣肆.这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安史之乱示意 ... 大唐命运转折战:香积寺之战,铁骑对陌刀,4个时辰斩首六万余! <资治通鉴·唐纪>中有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从午时至酉时,短短4个时辰,斩首6万余众.这状况想也知道,定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那么这到底说的是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远古时期的“古唐朝”?比夏朝还早1600年,如被证实历史或将改写 小花 历史王朝兴衰 今天 我们都知道,中华人民传承5000多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出现过断层的国家,在世界上是公认的具有5000年文化传承的国家. 现在我国已经证实了我国最早的朝代是夏朝,距今已 ... 春秋时期: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 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 ... 青铜器的断代和分期9——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王室的青铜器减少,诸侯国的青铜器兴起. 春秋早期青铜器的形制与西周晚期大体相当.到了中晚期,变化较大. 钟方面,纹饰变得繁杂. 上图是春秋晚期夔 ...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李鸿宾教授讲述春秋时期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课程,品春秋风云 春秋时期,宗法衰落,诸侯内斗,剧情狗血 | 经典中国通史54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力和财产分配的制度.从现有的材料考察,商代已经存在,西周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使其更加完备. 周代的宗法制度的特点是与分封制相结合,它的核心是天子以嫡长子(即正妻所 ... 春秋时期在河南建都的四十八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宋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战国时期,宋国终被齐国所灭. 郑国,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迁移到东虢(guó,国)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 ... 春秋时期在山东建都的四十二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 ... 春秋时期在湖北建都的十七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 ... 春秋时期在安徽建都的二十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皖国,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今潜山县为主以及周边一部的所在地,首都就是现今潜山县.远古时期,这里为蛮夷和淮夷南下的交融地区,主要部落为物质文明较高的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尤其是伯益部落活动的重要场所.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