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技法11:披麻皴

披麻皴是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元代汤垕《画鉴》有云: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

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巨然所创立的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披麻皴

披麻皴有长短之分。

长披麻皴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中锋用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不可排列,须有参差松紧之别。点法如“一”字或“混点”。宜表现江南土石丘陵等。创自五代董源,巨然、赵孟頫、黄公望等不少画其家均以披麻为主。明·陈继儒《论皴法》作“麻皮皴”,工艺绘画亦多用。

潇湘图 五代 董源

《潇湘图》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山峦多用披麻皴、点子皴,并以墨点渲染山峦之上的植被,平远的构图方式和近景中大片水域的结合,让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更呈现出江南山水的迷蒙。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其间,赋色鲜明,趣味横生,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短披麻的用线较短,亦为中锋用笔而连续出之,势态和长披麻类似。其特点是结构丰润,历代山水画家多用长短披麻共同表现南方的山水特点,为描绘山之坡脚为最多。此画法最讲求用笔的起落、用墨的浓淡相宜和用线的错落有致,只有长期联系和对自然界的仔细观察揣摩,才可以灵活运用。元代黄公望、明代的沈周等多用此法。

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层岩丛树图 五代 巨然

此画绘江南雨后山林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画中峰峦耸峙,丛林茂密,山路深曲,充满清新潮湿的气息。画面三座山峦向上堆叠,山顶尖耸陡险,穿插于山间的树木修长繁茂,山脚下一条小径蜿蜒而上。技法上,山体以披麻皴绘制,皴细且密。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为“矾头”的群石之外,山石多以这种技法细腻描绘,笔笔沉着而带润泽之意,皴笔的疏密、浓淡也很好地表现出山峦的明暗。

层岩丛树图(局部)

层岩丛树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为十大传世国画之一,山石的画法多用披麻皴。

庐山高图 明代 沈周

这是沈周送给其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的祝寿画,以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图绘庐山崇山峻岭,岩石层叠陡峭,山峰巍峨壮观,山腰奇松红树,一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流水潺潺;画面刚中带柔,突出老师的博大胸怀。画面中的山石运用了披麻皴的技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