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但还是学不好,是真的笨吗?
“傻、笨、反应慢、压力大、烦闷、焦躁、失落、恐惧、悲伤、偏执狂、神经质”等等词语,经常是家长、老师、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对正在潜心学习的学生的评价。 实际上,所谓“正常人”,是不大可能真正能学习好的。 学习,不是卖鸡蛋; 学习,也不是记电话号码。 实际上,在做某一道难题的过程中,几乎或多或少的都要经历“傻、笨、反应慢、压力大、烦闷、焦躁、失落、恐惧、悲伤、偏执狂、神经质”的心态历程。 而几乎只有不断的做出一道又一道相对于你自己是非常难的题目,学习才能有真正的突破,在做突破这道非常难的题目的过程中,你已经是超越极限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在“拼命”了。 经过这几百上千次的“拼命”之后,你到高考中再“拼命一搏”,才具备与真正的高手交手的意义。
那些根本没有这些在做某道题目而“拼命”的经验的人,听到一些潜力无穷论、“超级记忆”、“右脑开发”和“状元神奇学习方法”和“神奇解题方法”,于是仅仅就要考高考前几个月的所谓“拼命”,连全校前20名都从没考过,就要考清华北大,岂不笑煞人哉?
举个例子说明,当某个城市的城墙被几十万个敌人的骑兵、弓箭手、大炮包围的水泻不通时,城里的一个人突然站出来说:“你们不用怕,我可以发挥我的潜力,我把一座大山扔到敌人阵地里去!敌人就全部被我灭了!”
大约的说,一个原子的99.9%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面,但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你用三年的时间把一道很难的数学题目轻松的做出来了,你的数学考试成绩只提高了一分(从60分提高到61分),而其他课程考得更差了。实际上,你已经完成了99%的工作了。 再提高300分、500分,只需要1%的工作量了。
人只能看到原子,却看不到原子核,这是因为一般人只会用眼睛看,而不会用“心”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