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工匠”之死
曾有电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据说,还将有多集电视剧《天下工匠》。虽然说的都是业界的能工巧匠,但内容并不同,前者是当代的一批行业能手,后者则只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建筑奇才贺盛瑞。
贺盛瑞幼年家境贫寒,据传,他晚上读书只能在城隍庙里蹭灯光。但因为学习勤奋,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因自幼生长于建筑之乡,似乎天然就有建筑方面的秉赋,入职工部不久,便负责泰陵的修复工程。他率领工匠不只把这一工程干得漂漂亮亮,而且破天荒地没有突破皇家工程资金预算,还节约白银三万两。
不久,他又奉命负责修复景陵,工程仍干得漂亮,节约白银七千两。接下来负责修复献陵,工程还是干得漂亮,节约白银一万两。随之负责修建永宁公主墓,工程预算为两万四千两,他却只用了三百三十两。再后来还负责修建公主府邸、宫城北上楼、西华门楼等建筑,全都“质量扛扛的,费用少少的”。这一路下来的表现,使他赢得了“天下建筑奇才”和“建筑管理专家”的美誉。
万历二十四年,一场大火焚烧了紫禁城的乾清、坤宁二宫。这时已是工部营缮郎中的贺盛瑞理所当然地要接手二宫的修复工程。这场大火被时人称之为“全国性的灾难”,因为需要采集的木材等建筑材料须来自湖广、四川、贵州等远地,工程预算为一百六十万两,是他以前负责的所有工程总和的数十倍。
如何不至于将皇室家底掏空,也少让苦难降落到百姓头上,作为工程总指挥的贺盛瑞更加充分地施展了建筑管理才干。工程甫启,他就推出了六十多项管理措施,诸如,改变雇工备料旧例,明确施工管理负责制;加强经济核算,劳动报酬实行“论功不论匠”原则;改变原来各地供料手段,实行招商竞买办法;工程现场分为若干工区,委官负责,明示赏罚等等。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工程完毕,不仅修复质量上乘,而且节约经费高达九十二万两,即仅仅使用了原来工程预算的57.5%,这一业绩堪称史无先例。
按说,这样的人才应当受到重赏和提拔,可是没有,反倒因此而肇祸。原因就是贺盛瑞在玩着命儿干活、设着法子为皇室精打细算的时候,他忘了一件事,就是不曾谛视一下一些王公大臣那贪婪的眼睛。须知,以往几乎所有皇室工程都大大超出预算,就因为这帮家伙扎着堆儿“玩猫腻”,蹲皇家、吃皇家、坑皇家,寻找一切机会敛钱分肥。而贺盛瑞偏偏不玩这个,所以,他一上手,工程款就节约,一节约,就多得不要不要的。
修复乾清、坤宁二宫,在有些人看来无疑是天赐的一块大肥肉,怎么着也得啃上一口。于是乎,那边工程一有预案,这边凡涉及建筑用工、建材采购、内室布置等事项,一些王公大臣便纷纷给贺盛瑞递条子、打招呼、捎口信,要求照顾。有的官商也想趁机捞一把,如官窑生产商企图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多买少进……结果,这些含利益诱惑和不含利益诱惑的都被贺盛瑞断然拒绝。可即便如此,仍有不死心的,竟用欺瞒手法骗得皇上降旨,迫使贺盛瑞就范,但依然被贺盛瑞顶了回去。
谁都知道,这些条子、招呼、旨意的背后,不仅仅是牵个线、援个手、卖个人情,而是回扣、提成、联系费等巨大利益。任何一个施工团队被征用、一种建筑材料被采购、一个项目被拿下,都足以让他们又腰缠万贯一回。尤其是那些横行宫里、不可一世的太监们,更是贪得无厌的蛀虫,并且谁也不敢冒犯他们。现在好了,竟然遇到了一个油盐不进的贺盛瑞,不仅断了自己的财路,也使自己老面子无处搁,说他们为此而恼羞成怒无疑是轻描淡写的形容。
一俟工程完毕,王公大臣们感到时候到了,任你工程质量怎么上乘,任你节约多大开支,任你如何才华横溢、尽忠竭智、呕心沥血,他们上下串通、沆瀣一气,一纸御状直告贺盛瑞“冒销工料”(虚报建筑用工和材料),而且全有“真凭实据”。昏庸的万历皇帝本来平常就不上朝堂受理正事,所谓的御状全落在大臣太监自己手里——一种典型的自告自断案。不由分说,贺盛瑞当年就被逐出京城,贬到江南做了一个小官,最终在任上抑郁而终。
也许我们会为这样一位建筑奇才的陨落而惋惜,也许会为大明失去这样一个直吏廉臣而悲悯。实际上这恰恰是一个朝代衰落的必然产物和标志。宫殿被焚并非不祥,而正义被逐才是大凶。它告诉世人的是,一个人可以无所作为,但不可不老于世故;一个人可以不贪图富贵,但不可以不同流合污;一个人可以不人情练达,但不能不谙于“潜规则”。贺盛瑞的所作所为也不过仅仅是效忠于皇室而已,可如此之人尚且如此命运,可以想象,那些以一身正气呼民之怨、解民之忧、纾民之难而又可能触动既得利益者“奶酪”的人将若何?
劣币驱逐良币,从来都是一个社会走向衰亡的前奏。《金瓶梅》中的“好人”、山东巡按曾孝序秉公断案反遭朝廷屡屡贬职,而集贪财贪色、受贿行贿于一身的西门庆反倒步步高升,同样暗喻了其时政权的衰落。
贺盛瑞的命运还告诉人们一个基本道理,防止权力腐败,让廉洁奉公的人得以保全,最终要靠制度机制。“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大明开山之祖朱元璋当年惩腐除恶何等严厉,贪银十两则被剥皮揎草,然而腐败仍然不能根绝,以致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杀人都杀得手麻了,你们怎么还敢腐败?贪图利益是人的天性,所谓的理想、忠诚、觉悟实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和机制祛除权力的贪婪,其本质就是守着茅厕打苍蝇。茅坑不除,苍蝇拍子挥舞得再频再狠也是徒劳。自古至今,一个个的“贺盛瑞们”就是这样被缺失反腐制度机制的茅坑吞噬的,西汉的盖宽饶如此,东汉的杨震如此,明代的海瑞如此,清朝赵申乔亦如此…… 正可谓“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在没有健全完备的反腐制度机制下,笑得灿烂的依然是茅坑旁的苍蝇。
【原载《杂文月刊》】
插图 / 互惠互利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