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种子

配图:廖望

诗的种子

刘晨昊(江苏)

妹妹会背诗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首简单的五言绝句,咿咿呀呀地背了出来。她才四岁,很多时候语言组织尚且不够清晰,却首先会背一段唐诗,也许她还无法领悟诗中意韵,可我想:诗歌早已在她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悄悄萌芽。

我不得不感叹,似乎中国人格外与诗结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伴随着我们从孩童时代到青春年华甚至成家立业直到老去。

小时候,我们念着“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想着放学,盼着暑假,一切都那么纯真快乐。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便有了更多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一己之悲相比,那样深刻的哀痛是否会让我们稍稍放宽心,稍稍开阔些?

当年华终究老去,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有人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面对时光的流驶,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只淡淡喟叹,欣慰收获,伤感青春。

林语堂先生认为“诗是生活的点缀”。我们生活在充满诗意的生活中,而诗也在慢慢外化着我们的人格。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听蝉,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那些婉转的语言构成了生活里一幅幅画面。于是,即使面对枯燥无聊的工作,一地鸡毛的生活,捧起一本唐诗宋词,静静地读,喧嚣的生活变得清新、恬静。慢慢修炼,我们终于成为那个有内涵修养的人。

同样,诗并不只求人看淡一切,将自己囚禁于内心世界,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唐朝无数多的边塞诗,还有那句不知名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在要求我们担负起栋梁的责任,即便没有建功立业的伟大,也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实质上,每个人都有两个活着的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生活生存的现实世界,只有二者达到了完美的契合,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有价值,而诗便是这样的“双重化身”。

有人曾言吹嘘唐诗宋词是新中国的悲哀,论据主要立足于诗在思想深度的缺乏。其实,怎么会呢?宋朝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哲理诗以诗情与哲学结合,是思想的光芒以诗的形式体现。又怎会缺乏思想呢?

“诗和远方”从来都不只存在于海子笔下,它活在每个人的心中,一亩田地,一颗诗的种子,最后成为世人惊叹的远方风景,一路诗意。

三毛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李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我们何不种下一颗诗的种子,在困惑迷茫中指引我们前进,在喧嚣纷繁中摒弃浮华。

有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于数晨夕。”

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名师教作文系列:

名师教作文29:感受生命的脉动、造物的神奇

名师教作文28:少年不知愁滋味

名师教作文27: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收获

名师教作文26:少年强,则国强

名师教作文25:又见枝头吐新芽

名师教作文21:充满童趣的寓言

名师教作文20:读后感写起来最简单

名师教作文19:回乡下钓鱼,钓出一篇作文

名师教作文18:以小见大、真情实感

名师教作文17: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