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丨飞花令——少 shǎo

今天我们来认识【少 shǎo】这个字。

【字形演变】

“小”、“少”同源,后分化。少,甲骨文

在指事字“小”

(沙子)字上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小”的相关特征。 造字本义:形容词,规模小的,数量不多的。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撇“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书法名家】

【字词释义】

〈形〉

  1. (会意。小篆从小,丿( piě)声。本义:不多)

    险以远,则至者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少而财有余。——《韩非子·五蠹》

  2. 薄弱

    力少而不畏强。——《韩非子》

〈动〉

  1. 短缺,距原来的要求还差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清· 刘开《问说》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使少,减少;削弱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

〈副〉

  1. 稍稍,稍微

    少益嗜食。——《战国策·赵策》

  2. 太后之色少解。

    今予病少痊。——《庄子·徐无鬼》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一会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 苏轼《前赤壁赋》

【字的故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解读
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飞花令的由来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酒令是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现代版“飞花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无论古今,“飞花令”不仅需要反应力,还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和诗词储备作支撑。

重新认识你熟悉不过的字,定会有新的感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