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八戒洗澡,猪下水”,下联要与西游记相关,网友:太难了

导读: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是由汉字单音节特点决定的,即每个单字都可以找到相对的字,所以自汉字出现开始,其实就有了对联的萌芽。

早在先秦时期,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开始出现对句,例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典型的对句。但也仅此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出现,还要等到一千多年后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拥有超高的文学素养,他在位期间不理政事,沉迷于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公元964年春节,孟昶在宫中举办的宴席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并命人贴在宫殿大门两边的柱子上。

古代宫殿的柱子被称为“楹”,因此对联也被称为“楹联”,从那以后,孟昶的这副对联一直被认为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

因为浅显易懂,通俗好理解,对联诞生后,不仅备受文学士大夫的喜爱,在民间也很受欢迎。相传明朝初年,乞丐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就特别喜欢对对联,以彰显自己的学识渊博。

有一次,春节前夕,他外出微服私访,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了对联,很是喜庆。唯独一户屠夫家的大门上没有贴对联,就上门询问情况。屠夫回答说自己不识字,因为卖肉生意忙也没来得及找人去写,所以现在还没有贴对联。

朱元璋听完后,让屠夫找来纸笔,亲自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后来百姓得知屠夫家的对联是皇帝亲笔御赐,纷纷前来瞻仰,顺带着屠夫的生意也越来越火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朱元璋给屠夫写的这副对联,也被看做是历史上第一副行业联。

除了以某一行业为素材的行业联外,在对联的形式里,还有一种人物联也非常受欢迎。例如近年来网上非常流行的一副对联,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下联:张良,张飞,张学友。两幅对联分别以人物相对,刘邦对张良、刘备对张飞、刘德华对张学友,西汉、三国、现代,可谓对仗工整。

说道关于人物的对联,怎么能少了四大名著,特别是在民间最受欢迎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就被很多文人雅士改成了对联。其中以二师兄猪八戒为题的一副上联,自从出现后,据称一直没有人能够对出合适的下联。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作为唐僧的二徒弟,从出现之后,就一直是全书的主要人物之一。与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能辨妖魔不同,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就是好吃懒做,处处拖后腿,每次遇到危险情况,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分了行李,回高老庄。”

有文人调侃猪八戒,就用“猪”的形象出了一副上联:“八戒洗澡,猪下水。”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副上联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猪八戒比喻成了猪,说他洗澡,就好像是一只猪下到了水中。而猪下水还是对猪身体内一些器官的总称,是一种美食。

有人看到这里,立刻迫不及待对出了下联:“悟空上天,窜天猴”。这副下联寓意有了,悟空对八戒,上天对洗澡,窜天猴对猪下水,还算工整。但文字对仗还有欠缺,窜天猴的“猴”与猪下水的“猪”位置不对称,因此不能算是好对。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一个下联不行,又有人立刻给出了另外一个下联:“悟空上树,猴摘桃”。这次文字位置上是对仗工整了,但猴摘桃对猪下水并不完全准确,分开两个都是动词,一个是猪下到水中,一个是猴摘下桃子,但合起来猪下水是一种食物,而猴摘桃并不是一种桃子,因此还不算好对。

其实这副对联之所以难,是因为它的前后句运用了双关结构,如果没有深一层的意思,下联肯定早就被人对出来了。那么作为看官您有什么更好的下联吗?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