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丁公藤
丁公藤
【名称】丁公藤
【别名】包公藤,麻辣子,
【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分类】祛风湿药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祛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3-6克,水煎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外擦。本品有强烈发汗作用,虚弱者慎服,孕妇忌服。
【来源产地】为旋花科丁公藤属植物丁公藤,以根、茎和小枝入药。生于山地丛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广东省。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晒干备用。
【炮制】
1、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蒸至透心,晒干。
2、将干药50kg切碎,水浸过面,加生盐2.5kg,浸24小时,捞起后加水再浸过面,用生甘草1.5kg煮汁加入,浸24小时,捞起隔水蒸4小时,洒干备用。
【参考资料】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备注】有文献将“南藤”称为“丁公藤”,但南藤为胡椒科植物湖北胡椒Piper wallichii (Miq.) Hand.-Mazz.Var.hupe-hense (C.DC.) Hand.-Mazz.及绒毛胡椒P.puberulum (Benth.)的带叶茎枝。虽功用相似,实乃二物,不可混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