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舍饭义举泽乡梓 大荔八鱼李家故事之二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舍饭义举泽乡梓
大荔八鱼李家故事之二
原创/周纪合
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李氏家族,自明末从山西晋阳来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清康乾年间,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地主兼资本家:田连阡陌、骡马成群,生意字号遍布全国各地。由于有万贯家产的支撑,李氏家族子弟从小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家族中成员相聚在一起总是以谈经説史为话题,子弟很少有纨绔习气,使得李氏家族中一代又一代成员都能自立自强,创业有成,以至于把李氏家族的事业推到极致。
李家虽然有权有势,富甲一方,但都能遵循祖训,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在民间广为传诵着李氏家族赈贫济困的故事。
李氏第八代孙李树德,幼时聪慧,凡接受过的诗文经传,先生稍加提示即可融会贯通,深得父辈的钟爱和器重。后来李树德以优异成绩且“捐职”任兴平县“教谕”(相当于现在教育局长),先后出巨资修缮同州試院,修整县城和八女井村(八鱼村古称)破败的城墙庙宇,重修李氏宗祠,甚至出资修补长安灞桥。为了使八鱼村及其周围家境贫寒的学童能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李树德施舍良田80余亩创办义学,自己出资聘请德才兼备的老师;每遇贫寒学子赶考,都有银两相赠;遇有借资不能偿还的佃户,就烧毁借据;为城防、军队、团练常以钱粮相赠,且数额巨大。
那是道光16年(1836年),“秋苗长至二三寸,蝗虫大作,农民持竿扑打,愈打愈多。飞天蔽日,落则满地。所到之田,禾苗殆尽”。到了冬天,又是扯套子大雪下个不停,许多人家的房屋都被压塌,临村传来冻死人和为了御寒有人烧炕把小孩屁股烙熟的消息。
到大雪封门,鸟兽绝迹,李树德惦记着村里的孤寡老人,派管家领着长工逐户查看,缺粮的送粮,缺衣的送衣。对羌白街和道路上冻死的饿殍出资买棺木葬入义冢。
转眼到了春天,青黄不接,饥饿像狂风一样席卷着同州大地。人们扒光了树皮,挖尽了草根,就连老鼠、麻雀这些小动物也几乎被人们吃光。沙苑内有一户人家,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儿女们啼饥号寒的惨状,就买来砒霜毒死了一家6口。八鱼村通往羌白街的官道上逃荒的人成群结队,石牌楼下、临官道人家的屋檐下,每晚都东倒西歪地坐满了难民。于是,李树德动员四大堂号支锅放饭,决心救民于水火。
李家从緾沙东西近80里的沙苑地区搭起了粥棚,支起了大锅,一天两次熬粥放饭。李家的年轻妇女全部动员上锅帮灶,李树德带着管家每日巡查,不许欺压难民,老少优先。一时间,“生佛李树德”的颂扬声响遍了同朝两县。
一天,官道上过来一位穿着蓝衫的年轻人,面黄肌瘦,气息奄奄,走到石牌楼昏了过去。李树德的三公子看到后报知其父。李树德用米汤唤醒这位年轻人,一问才知是朝邑南洪阳的一名王姓秀才,因饥馑父母双亡,本人趁食来到八鱼,刚才是饿昏过去了。听说是一名秀才,李树德命人搀扶至家中,设宴款待,闲时和其“或谈经论史或说古及今”,直待到大比之年,李树德又资助银两送王秀才去长安应考。
李家搭棚放饭,一直坚持到麦收年馑过后。同朝两县的百姓给李氏家族送来“恩同再造”的匾额。
随着时光的流失,李家风光不再。但是,李氏家族赈困济贫、扶危解难的故事还一直在沙苑流传着。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