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九龙古庙忆元稹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九龙古庙忆元稹

文|周纪合

在官池镇九龙村,古时有一九龙庙,据县志记载,唐长庆二年(822年),在这里曾发生过元稹祈雨救黎民的故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后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元和体”。元稹诗作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后世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元稹出身诗书世家。祖父元悱曾任过南顿丞,其父元宽曾任过兵部郎中。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非常宠爱,从三四岁起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投奔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知书达理,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育于母亲,还常常从邻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步入仕途,直至相位。

元稹由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母亲的影响和自小“哀民生之多艰”,深知人民的疾苦,造就了忠君爱民、怜惜百姓、嫉恶如仇的性格。因此为官以后,一直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体恤百姓之困苦,轻其徭赋,抑制豪权、藩镇、宦官,改进科举,选拔经世致用之才,广开言路,澄清吏治,去除宫市之弊,加强边防,重开贞观、开元之治。在左拾遗、监察御史和相位上,不畏权势,严惩恶吏,得罪了不少的权贵,受到贪官污吏及权贵、宦官的群起攻击,因此被罢相,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任同州刺史。

元稹来到同州,正值六月盛夏,可是由于去冬以来的连续干旱,夏粮基本绝收,秋庄稼大半枯死,百姓相当困苦,一些人便开始外出逃荒。元稹见此心急如焚,便与州府其他官员商议如何应对干旱,解民于倒悬。大家一致提出,城南有个九龙庙,庙内有九龙池,池内九穴同流,往年池水四季满如雨注。只是今年不知是干旱还是什么原因,九龙池已经干涸。庙内的龙王爷非常灵验,可集合城内官员乡绅民众前去祈雨。

九龙池位于城东南九龙村,因有九穴同流,故名九龙池,又名九龙泉。《大荔旧志稿》称:“县城南八里,沙苑九穴同流,同州所由得名也。”九龙庙就位于九龙池旁,庙宇宏伟,内有三池,池广五顷;有亭台楼榭、桥梁林圃。庙宇内所塑龙王为洛河龙王,金身高大,气象峥嵘,专司这一方云雨。

元稹一想,只有祈雨,别无良方。于是吩咐手下人役做好祈雨的各种准备,他任“官祭”的总指挥,动员官员乡绅民众进行祈雨。

先一天晚上,元稹彻夜不眠,满怀虔诚地坐在书案前,挥笔撰写《祈雨九龙神文》:“稹始以长庆二年夏六月相天子无状降居于同,愁渐焦劳……冬不时雪,夏不时雨,越二月宿麦不滋耒耜不利……大凡天降疵厉必因于人,神怒天谴,降灾于我身我不敢让……愿以小子稹为千万请命于龙,龙其鉴之……伏惟尚飨。”

祈雨文写好,天色微曦,元稹走出书房,活动了一阵久坐的身体,叫醒夫人给自己烧茶准备早餐。天色大亮,祈雨的一行人敲锣打鼓,抬着三牲、时令鲜果、祭神花馍、香烛黄表等祭品向九龙庙进发。

为了显示虔诚,元稹骑了一头黄牛,随着祈雨的队伍缓缓而行。过了洛河,来到九龙庙前,祈雨的行人摆好祭品,锣鼓停歇,人马肃静。元稹滚下牛背,沐手净面,点燃香烛跪倒在香案前,所有来人随之行跪拜大礼。礼毕,元稹便宣读《祈雨九龙神文》。随后,锣鼓鞭炮齐鸣,众人舞蹈而歌:“九龙真神,司雨在天,愿启神佑,降雨赐甘……”舞毕,跪香开始。由元稹领头,带领众官员垂首伏地跪拜一个时辰,接着由乡绅跪拜。最后,选十六个属龙的、十六个属蛇的未婚小伙再跪,一天的祈雨宣告结束。

这样祈雨进行了半个多月,天上依然是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下雨的意思。元稹回到衙门,坐在书房里思索。他想祈雨并非不诚,为何九龙神就是不雨,看来官府要自我反省,是否有人为官不廉、为官不忠,还是民间有什么重大冤情?这不想则已,一想那思绪便如平川走马,不可收拾。于是信笔写下了《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要求同州各县自我检查,访问民间疾苦冤情。

又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元稹坐卧不安,信步走到庭院,对着明月长叹,自语道:“稹不才,身为同州刺史,久祈不雨,无力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如有什么罪过,稹愿一身承担,求上苍收伏旱魃,普降甘霖,以救苍生”。黎明,元稹刚入梦境,只见一白首老翁飘然而至,颔首对他说,因为天长日久,九龙池淤泥沉淀,堵塞了白龙出入的路径,致使司雨龙王蛰伏不出,因而干旱。

第二天,元稹立即组织人员清除九龙池内淤泥杂物,给龙王像前的宝瓶里添满清水,插上柳枝。九龙池内九个泉眼清流汩汩而出,不大工夫就碧波荡漾。午夜,元稹梦见一只白龙向他点头致谢,随即腾空而起,乘云雾而去。一声炸雷,元稹惊醒,窗外电闪雷鸣,顷刻大雨倾盆。

旱象解除了,快旱死的禾苗返青了,外出逃荒的人返回来了,人民又安居乐业了。元稹来九龙庙还愿上香。九龙庙内松柏森森,花草茂盛,游人如织,钟鼎齐名;九龙池池水平满如镜,荷叶田田,游鱼可数。两只白鹤见到元稹长鸣几声,主持赶忙迎了出来。宾主步入大殿,在一阵击磬声中,元稹拈香祷告,愿同州地面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以后,元稹整肃吏治,兴修水利,恢复义学,做了许多好事,被列入“明宦祠”,受到同州人民的世代祭祀。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华州高塘塬“普乾祈雨”的传说

    邮箱:3125136050@qq.com "普乾祈雨"的传说 传说在清朝康熙十二.三年的冬.春交接之际,华州高塘塬遇到接连五六个月的大旱,天不下雨,土地干旱严重,这对祖辈以农为生的 ...

  • 圃苏11 断荤吃素 修庙建亭 苏轼三近山神

    圃苏11 断荤吃素 修庙建亭 苏轼三近山神 熙宁八年(1075)四月,密州旱情不减,苏轼决定赴密州城南二十里的常山向山神祈雨. 看过之前<近苏篇>第六节<史上最霸气求雨仪式编导苏轼& ...

  • 华州赤水镇:马庄的由来

    邮箱:3125136050@qq.com 马庄的由来 讲述人 陈毓贞 整理 刘云  马庄原名马王庄,是由姓马的和姓王的两姓组成的.后来,来了几户姓黄的,王姓人家就此不兴,现在只有一户姓王的.因此,人们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穆桂英囤兵金水畔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穆桂英囤兵金水畔 文|周纪合 在范家镇金水沟畔,有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古城寨,传说是当年抗辽女英雄穆桂英囤兵练武的兵站,人们叫它杨家城. 杨家城在今乌牛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远去的记忆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远去的记忆 文|周纪合 1976年我在渭南中医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安排"开门办学",我和另外两名同学来到富平县流曲公社簸掌大队医疗站和群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文|周纪合 今范家镇华原山下的下辛村,原名"旗杆店",许多省内外的老人只知旗杆店而不知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周纪合 一九五四年的一个黎明,在范家镇福佑村,一个小男孩降生了,响亮的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肖老先生中年得子,高兴得溢出了泪花.正处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历史留声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历史留声 文|周纪合 2012年8月26日,秋风阵阵,细雨绵绵.范家镇雷北村哀乐低回,所有人都沉浸在悲恸之中--雷北人民的好儿子张有耀与世长辞了!听到消息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梁太祖同州奇遇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梁太祖同州奇遇 文|周纪合 古同州自汉唐以来就一直为京畿重镇,朝廷多派重臣良将镇守.黄巢起义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就委任心腹将领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在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文雅细腻的西高城“家戏”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文雅细腻的西高城"家戏" 文|周纪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活跃文化生活,许多村庄都成立了村剧团.为了区别于专业剧团,就把它称之为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余家营有座“望娘楼”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余家营有座"望娘楼" 文|周纪合 安仁镇新华村余家营自然村文物古迹很多,有老爷庙.龙王庙.佛爷庙.马王庙.太阳庙.魁星楼等,每座庙宇都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龙窝巷”里话杨坚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龙窝巷"里话杨坚 文|周纪合 541年7月21日,一声响亮的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一个相貌奇特的男孩在古同州(今大荔县)的杨府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