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志如柏舟质似兰 ——二婆的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与文章没有关系

志如柏舟质似兰

——二婆的故事

原创/周纪合

在家乡的凤凰岭上,竖着一幢高大的墓碑,人们劳作之余抬头就可望见,无不投去敬仰的目光。

那是邻居二婆的墓碑(家族里二爷排行老二,按巷道辈份称她二婆)。二婆逝世已经近三十年了,还时常被人们提起。最让人称道的是二婆立志守节,教育子女成人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二婆中等个头,说话干洒利落,遇事有主见,总是头梳得光亮的,脚缠得楞正的,衣服穿得整洁的,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

早先,二婆家道富裕,骡马成群,雇有长工,秋麦二料还寻有短工。家有公婆、丈夫和一女三子。二婆孝顺公婆,夫妻恩爱,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蒸蒸日上。就在小叔叔一岁多的时候,天行时疫,两个月之内,公婆和丈夫接连去世,霎时天塌地陷,二婆哭哑了嗓子。

顶梁柱倒了,日子还得继续。二婆含着眼泪辞退了长工,把土地出租,抛头露面支撑起了即将倾塌的家。这时有人上门劝把三叔送人,有人劝二婆改嫁,二婆一一回绝,立志守节,抚育子女成人,光耀门庭。

在那年月,男人过日子都很艰难,何况一个年轻的寡妇。在心里实在苦闷的时候,坐在炕沿上放声大哭一场,擦干眼泪,又带领孩子们艰难前行。

解放了,二婆家被订为小土地出租。二婆迈动小脚下地劳动,参加互助组、合作社,和男人们一样锄地、收割、打场。但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学。为此她卖掉了一切值钱的东西,甚至卖掉了门房(拆房的那天,二婆在丈夫坟前大哭一场,并立誓要重振家声)。

为了培养孩子成人,二婆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并用异常严厉的方式进行教育(用她老人家的话讲“给得好心,给不得好脸”,时常是边打孩子自己边哭,诉说日子不易,要求他们努力做人,自立自强)。一年麦收时节,二婆带领孩子们翻场。不知什么原因,大叔和姐姐争吵起来,二婆抡起麦杈把就打,直至把杈把打断。还有一次,二叔在学校和同学闹事被二婆知道,罚在院子里顶石头下跪,哥哥姐姐一人一边扶石头陪跪,从旁晚直跪到鸡叫、、、、、、那时教育事业落后,两宜没有高年级学校,完小要到离村30多里的寺前镇、中学要到离村40多里的朝邑县去上,学生每周步行回家背一次馍。遇到雨雪天,路滑难行,小小年纪,苦不堪言。二婆狠下心,含着眼泪送孩子到村口,苦口婆心叮咛路上注意安全,到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礼拜六又到村口接孩子回家,如稍迟一会,就踅里踅外,坐立不安。三位叔叔也深知母亲苦心,勤俭节约,刻苦学习,都学业有成:大叔是解放后村子里最早的大学生,供职于华县中学;二叔中专毕业,供职于省农垦系统;三叔中专毕业,供职于沈阳飞机厂。因大叔有礼貌、守纪律、学习努力,老师做主将其妹许配于大叔。

岁月把二婆逼到了人前,也逼二婆有了超常的担负和坚强的意志、干练的办事风格。

在统购统销时期,政府强行征购粮食。二婆卖了大部分,剩余了一部分。工作组上门做思想工作,要再卖出一部分。二婆坚称已经无粮再卖。大冬天,工作组把一些征购对象叫到古庙里,采取车轮大战的办法做思想工作。几个夜晚下来,许多男人都冻得熬不住了,纷纷表态卖粮。夜深了,只剩下二婆一个人和工作组对峙。组长楚同志恨得直咬牙:“全村就你寡妇婆娘顽固!”二婆不卑不亢:“我寡妇婆娘抓娃,出的多进的少,谁不知我困难。我还等着公家照顾呢!”无奈,工作组放二婆回家。就这样,二婆储备了两瓮小麦,吃大灶饭时期有所贴衬,全家免受饥荒。

“文革”期间,造反派要给她家补订“漏划富农”,突然查封了衣柜衣箱。二婆不畏强权,反复找驻村工作组交涉:“按政策,地主凭看,富农凭算(算剥削量)。我们孤儿寡母靠出卖祖业艰难度日,那能够上富农!”造反派理屈词穷,揭去封条,撤销监视,一家人过上了正常日子。

经过二婆的苦心栽培,儿女个个有出息,晚年十分幸福。女儿家家道殷实,女婿在外工作。儿子家庭幸福,和睦孝顺,争着要和母亲相处。在那交通还不十分发达的时期,二婆上北京,去沈阳都是坐飞机来往,西安、华县轮流常住。但二婆还是喜欢住在自己的老宅子里,因为这里有她相处多年的乡里乡亲,有她流血流汗耕种过的土地,有她亲手栽种的树木花草;这里有祖先的坟墓,是她的根。二婆七十大寿,乡亲们送来“志如柏舟”“一门书香”的匾额。

因二婆怜贫恤老,处事公道,受到人们的尊敬。谁家有困难二婆主动帮忙,婆媳不合、妯娌矛盾都请二婆调解。人们也喜欢用二婆子女成材的事实教育自己的孩子。二婆去世后,乡亲们把她埋在凤凰岭的最高处,子女们给墓前竖起了高高的墓碑,植上长青的松柏,使她能时刻看到她曾经生活、奋斗、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屋,看到她牵挂的邻里乡亲、、、、、、

作者简介

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泥棺材(6)

    改花跪在他们中间说,先剁了我吧. 于是两个男人就发了毒誓,任范两家从此断门绝户老死不相往来. 改花和改花娘在矮墙那边偷偷地看任老三,任老三就给她们调个屁股.改花就坐在箩筐把子上哭,下面的箩筐就吱吜吜地 ...

  • 三阳西河湾,祖母的婆家

    祖母李昭秀 邹敏玉 邹家的鸡公树已经成了保护树种 西河湾山青水秀,李家豆腐坊就靠着西河的清甜水开个小小豆腐作坊过着滋润的农家日子.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李家二女儿李昭秀16岁那年出嫁来到3公里外的鸡公树 ...

  • 往事如烟——童年的记忆

    刘国儒,毕业于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在宁城天义中学教书十年,后改行从警二十八年.工作近四十年,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轻松快乐是生活主旋律.  往事如烟--童年的记忆 时间一晃过去了半个世纪 ...

  • 嫁了这5种男人,女人婚后会很苦

    有些男人,是值得托付终身的,有些男人,是连沾都不能沾的,女人碰到了,最好绕着走,不然很可能会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噩梦.好男人,会疼爱女人,会对女人忠诚,会对女人尽心尽责:而坏男人,则会玩弄女人,伤害女人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穆桂英囤兵金水畔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穆桂英囤兵金水畔 文|周纪合 在范家镇金水沟畔,有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古城寨,传说是当年抗辽女英雄穆桂英囤兵练武的兵站,人们叫它杨家城. 杨家城在今乌牛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远去的记忆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远去的记忆 文|周纪合 1976年我在渭南中医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安排"开门办学",我和另外两名同学来到富平县流曲公社簸掌大队医疗站和群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旗杆店"与革命先烈张汉泉 文|周纪合 今范家镇华原山下的下辛村,原名"旗杆店",许多省内外的老人只知旗杆店而不知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梅花香自苦寒来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周纪合 一九五四年的一个黎明,在范家镇福佑村,一个小男孩降生了,响亮的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肖老先生中年得子,高兴得溢出了泪花.正处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历史留声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历史留声 文|周纪合 2012年8月26日,秋风阵阵,细雨绵绵.范家镇雷北村哀乐低回,所有人都沉浸在悲恸之中--雷北人民的好儿子张有耀与世长辞了!听到消息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梁太祖同州奇遇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梁太祖同州奇遇 文|周纪合 古同州自汉唐以来就一直为京畿重镇,朝廷多派重臣良将镇守.黄巢起义攻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就委任心腹将领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在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文雅细腻的西高城“家戏”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文雅细腻的西高城"家戏" 文|周纪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活跃文化生活,许多村庄都成立了村剧团.为了区别于专业剧团,就把它称之为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余家营有座“望娘楼”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余家营有座"望娘楼" 文|周纪合 安仁镇新华村余家营自然村文物古迹很多,有老爷庙.龙王庙.佛爷庙.马王庙.太阳庙.魁星楼等,每座庙宇都 ...

  • 【草庐书屋·周纪合散文】九龙古庙忆元稹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九龙古庙忆元稹 文|周纪合 在官池镇九龙村,古时有一九龙庙,据县志记载,唐长庆二年(822年),在这里曾发生过元稹祈雨救黎民的故事. 元稹(779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