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识人方法(二十)---英雄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

英雄法

我们常说的"英雄"一词,是由含义不同的两个字"英"和"雄"构成。"英"和"雄"是指人才的两种素质,“英才”和“雄才”就是同时具有这两种素质的人才,但两种素质在他们的才能中的比重是不同,且差异很大,尽管如此,作为人才的一种素质,这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的,若想取得成功,这两者缺一不可。

原文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者,取名于此。是故聪明袖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处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未可以为先登。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才,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刘邦、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是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译文

我们把植物中的特别奇异秀丽的称为“英”,而把动物中特异突出的称为“雄”,文武中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这种取名就来源于此。人才当中,才智出众,聪明过人的人称为“英才”,而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才”,这是名称上的大体不同。如果考察“英才”与“雄才”这两种素质在他的才能中的比重时,就会发现他们要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就好比如“英才”与“雄才”各得两分,那么就各取对方一分加以配合,这样的协调配合后他们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聪明的人,具有英才这种素质,如若没有雄才所具有的胆力,那么他的见解就得不到推行;有胆力的人,具有雄才这种素质,如果不具有英才的智慧,那么他的事业就无法取得成功。因此,英才出众的人,由于他的智慧可以出谋划策,他的聪明可以遇见事情的发展趋势,这时只需再借助雄才的胆略就可以果敢地执行。具有突出雄才的人,由于他的胆力可以威服众人,他的勇敢可以排除困难,这时只要借助英才的计谋,他就可以建功力业了。这就说明英才和雄才在发挥作用时需要借助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一个人的指挥足以出谋划策,但却没有预见事情未来发展状况的聪明才智,那么他只能空谈,而不能处理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能在事情开始之前做好全面规划,也能在事情的发展进程中随机应变,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果敢行动,那么他就只能按常规办事,而无法应付变幻莫测的形势。如果一个人力气过人,但没有果敢行动的勇气,那他只能是个大力士,而不能作为战场上的先锋。如果一个人力气过人,又有行动的果敢,但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进行决断,那么他就只能成为先锋,而不能成为将帅。

因此,一个人既要有足够的智慧去在事情刚开始时做好规划,有要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在事情发展的进程中随机应变,还要有出众的胆略去进行决断,这样他才能成为英才,张良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人既要气力过人,又有足够的勇气果敢行动,还要有足够的智谋进行决策,这样他才能成为雄才,韩信就是这样的人。英才和雄才这两种素质在一个人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我们根据这两种素质的多少来决定把一个人称为英才还是雄才,他们都是偏才,只能担任大臣的职务,所以英才可以担任丞相,而雄才可以担任将领。如果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英才和雄才的素质,就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刘邦、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在一个人身上,“英才”的比重应该大于“雄才”的比重,英才的成分绝对不能少。如果少了,那么谋略之士就会离他而去。所以尽管项羽力气过人,也具有随机应变的机智,却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有一范增却不能好好使用,致使陈平等人离他而去。汉高祖刘邦的“英才”素质多一些,所以群雄纷纷归服于他,英才也都归顺他,这两种人都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所以他可以吞灭秦国,打败楚国,安定天下。一个人身上的“英才”与“雄才”的比重多与少,是决定胜负的先天因素。如果只具有“英才”而不具有“雄才”,那么具有“雄才”的人就不会归顺于他,同样,只具有“雄才”而不具有“英才”那么有谋略的人就不会归顺于他。所以只具有“雄才”的人能得到同样有雄才的人的辅佐,却得不到英才的帮助,只具有“英才”的人,能得到同样有英才的人的归附,却得不到具有“雄才”的人支持。因此,一个人只有身兼“英才”与“雄才”两种素质,才能同时驾御“英才”与“雄才”这两种人才,只有能够驾御“英才”与“雄才”这两种人才的人,才能成就伟业。

(0)

相关推荐

  • 做一个真心英雄

    文/高英 喜欢周华健的歌,是因为他的歌声透露着发自内心的真诚,一首<真心英雄>引人共鸣,让平凡的我们为之动容.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 ...

  • 英 雄 颂 文/为爱诗狂

     英 雄 颂 文/为爱诗狂 子弟兵真爱大于天, 英雄含笑不皱眉. 抗洪救灾就像冲锋舟, 奋勇抢险忘安危. 哪里艰苦在哪里上, 红星闪闪胜春晖. 不用问他们名和姓, 都知道最可爱的人是谁. 绿色盾牌保平 ...

  • 三国时期用来指代人才的有哪些词语?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三国时期不仅有英雄们的史诗演绎,也有小人物们的慷慨悲歌,这是深深隽刻在大部分人记忆中的年代.本篇来聊一聊<三国志>中含有"英"的词语.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六)---论短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六 论短法 本文论述了为什么观察人的缺点,就可以知道人的优点,这是因为缺点总是伴随着着优点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说,缺点就是优点的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五)---探绪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五 探绪法 观察一个人的情绪波动可以考察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在心愿顺遂和希望破灭时,有非常明显的外在表现,从而可以从他的情绪波动来了解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四)---揆爱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四 揆爱法 本文阐述了"爱"与"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通过观察一个人对敬爱这种道德规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二)---审誉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二 审誉法 一个聪明的人,可以通过对形势的准确判断,申时度势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从而赢得人们的称赞: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可以通过对艰苦环 ...

  • 古人识人方法(三十)---品目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知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三十 品目法 本文介绍了古人根据传统的评判标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价值取向,将人根据其人品高下,分为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九)---任长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知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九 任长法 本文论述了用人的原则和艺术---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长处和短处,熟悉他的品行秉性:善任就是因才择用,扬长避短.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八)---大体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知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八 大体 本文所讲的是古人所认知的"为君之道",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原文 老子曰:"以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七)---明智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知人以用事,自知以修身.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七 明智法 本文论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可以判断出他的知识水平.认识能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一)---品质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一 品质法 本问讲述的"品质"之理,旨在阐述人的本性,而从识人的角度看,人的本性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充满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