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uo聊历史||何为国学新文化运动?
yesuo:本名郁松,海门市作家协会会员
非权威资深历史研读者非专业资深音乐爱好者
yesuo聊历史||何为国学新文化运动?
作者||yesuo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我们微信群的群名,【百年yesuo国学新文化运动】,有些人一定会很好奇,国学新文化运动到底啥意思?
但说到“新文化运动”,相信肯定有一部分人知道那段历史。
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叫《觉醒年代》,追剧的朋友一定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更深的印象。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
正是这几位鼎鼎有名的大师,继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之后,继续寻找着救国救民之道。
为什么辛亥革命之后还要继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后来还要搞复辟帝制,中国秦汉之前千年的封建制及秦汉之后千年的儒法帝制已深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那他们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呢?“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启蒙民智,反对封建礼教。只有全体中国人从旧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国家才有希望。
显然,这是一条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几位都留过洋,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一面。
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大家也同时关注到了德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及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
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到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推行“新文化运动”,再到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两条道路的选择至此开始。
主推新文化运动的几位大师也分裂为两大阵营。
陈独秀、李大钊,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但陈独秀的思想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他倾向共产主义,但也不反对西方民主,与比自己小一轮的胡适引为莫逆之交。
胡适,一位顽固不化的追崇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代表人物,与中国共产党格格不入,但也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美国垄断资本所中意,其所言所行可谓中国右派的鼻祖。
但胡适的可敬之处在于,当美国人想以胡适换掉蒋介石,让胡成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时,胡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鲁迅、蔡元培、钱玄同,另外几位大师在两条道路之争中基本保持中立,鲁迅先生则偏左倾一点。
中华民国自袁世凯之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走马灯似地轮流执政,1925年段祺瑞当政时,中华民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政府,一个就是上面这条线以北京为政治中心的“北洋政府”,另外一个是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南京的“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这边是哪些人?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几个月袁世凯窃位,袁在北京的北洋政府,你看这几位接班的都是什么人?军阀。
“年轻人不讲武德”,靠武力终究难以服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候,云南的蔡锷将军反了,袁死后的1918年,云南及两广的军阀在广州成立了军政府,此即南方国民政府的前身。
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监禁时任总统曹锟,冯原本想迎远在广州的孙中山北上,结果妥协扶持了段祺瑞(皖系军阀,北洋政府老总理)。
当时的中国,直系军阀(河北直隶冯国璋创建)吴佩孚控制中央,但经冯玉祥一捣乱实力大损,另外一支劲旅就是奉系军阀(辽宁奉天沈阳)张作霖。
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三巨头的邀请带病北上,结果1925年初即病死北京,同年汪精卫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孙中山在晚年充分认识到在中国靠军阀是难以实现梦想的,所以他提出了联俄联共,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道尽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凉,几许激昂。
孙中山的梦想,继位的汪精卫没有看懂,一直追随孙先生左右的蒋介石也没有读懂,反而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先生的遗志,将这个梦想进行了发扬光大。
汪精卫走着走着腿软了,抗日战争的时候组建汪伪国民政府,成为世人所不齿的汉奸卖国贼,惶惶不可终日。蒋介石相信成功在于实力,所以先与冯玉祥拜把子,后又与张作霖的公子张学良拜把子。
都走远了走偏了,中国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革命先驱者追寻的救国救民之道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回到“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1911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到了尽头,在这之前,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一大批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思考。
清代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的朝廷大员开展了洋务运动,再其后康有为、梁启超进行了戊戌变法。
总之一切都得变,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是什么?就是民主与自由。因此陈独秀提出了“德先生赛先生”。
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民主就是全体人民当家做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让大家都富起来。显然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是有点冲突的。
儒家的帝制皇权是非常讲究等级的,一级管一级,等级森严,普通老百姓怎能与当官的平起平坐?老百姓都富起来了岂不耀武扬威,贵族官僚的威势与特权何在?
《觉醒时代》中有个镜头印象特别深刻,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开会时北大教授辜鸿铭就有点看不起陈,当面给陈难堪。
辜鸿铭问陈独秀: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有些什么专著成就啊?
陈独秀乡试落第,逃亡日本的时候,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过,1907年求学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但在早稻田也不知混过几天,所以完全是一个野鸡大学的毕业生,论专著成就更是拿不出手。
辜鸿铭是什么人?学博中西,精通9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先不提辜鸿铭,我们来说蔡元培。
蔡元培,1892年25岁时中清光绪进士,1894年接触西学,1902年创办中国教育会,1907年入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1912年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为什么要任用论资排辈完全拿不出手的陈独秀?这与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分不开,他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他在破格重用陈独秀、胡适的同时并不排斥辜鸿铭、黄侃等保守派。
而陈独秀办《新青年》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唤醒中国的年轻人破除尊孔复古的封建帝制思维,接受西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这位辜鸿铭老先生,他号称"清末怪杰",穿前清服饰,留前朝小辫,显然是一位思想上的老顽固,他固守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辜鸿铭一生将《论语》、《中庸》、《大学》三部经典翻译成了英文,并写成巨著《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广为传播。
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有了一个比较,他认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的精髓所在。
辜老先生的发现在当时一片向西方学习的狂热浪潮中被淹没海底,老先生行为顽固、思想顽固,他还主张男人娶小老婆,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那时候进步的新青年都像看一个怪物一样看着这个老头。
清末民国之初,中国是走康有为梁启超所倡导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保皇改良,还是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经有过一个选择,而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理论所仰仗的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
章太炎,鲁迅、钱玄同、黄侃三位大师的老师,可惜开创中华民国的中山先生权力被军阀架空,随后新文化运动国学又被无形中打压,从此中国的国学日渐式微,少人问津。
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中国的古典人文传统精神正在快速地流失,西方的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影响着一代青年,我们在打破中国传统旧道德引进西方社会思潮、经济模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糟粕,一切向钱看,毫无伦理道德。
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将中国人从帝制皇权旧的封建礼教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一百年后我们的“国学新文化运动”,在兼容并蓄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同时,理应找到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神之根。
那么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神之根在哪?在国学,在诸子百家、北宋五子、明末三大思想家等等这些华夏先贤,最最根本的我认为是诸子百家中的道、儒、法、墨,此四者缺一不可。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在这四家中都能找到,我们为什么放着前辈留下的思想不学非得去西方找答案?
当代学者杨鹏先生感慨说,中国历史如果不是外儒内法,而是外墨内道,中国可能很早就是世界上最富强和美好的国家,是引领世界文明的国家之一。我说,“外儒墨、内道法,试问天下谁能敌?”。
外修儒墨,尊礼仪重简朴;内修道法,明大道守法纪。
如果国人都能以此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则中国有幸,世界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