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散文朗读】
布鞋
原创/雷宁侠
脑子里一直不能忘却这样的画面:或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或盛夏午后,槐柳荫荫,一群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婶子,端了矮凳,携了针线萝,围坐一起,穿针走线,说说庄稼收成,谝谝东长西短,一边人声咯咯啰啰,一边“嘶嘶”不绝入耳,偶尔两声蝉鸣,一阵喧笑……
那不绝入耳的“嘶嘶”声就是农村的妇女们纳鞋底上鞋面的声音。在古代,做鞋是最重要的女红之一。《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探春给宝玉做了一双鞋穿。贾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宝玉骗了说是生日时舅母给的.贾老爷也不好说什么。偏偏赵姨娘知道了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 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你看看,大家闺秀的贾家姐妹都做鞋呢,何况平头老百姓。
做布鞋最重要的是纳鞋底。纳底先要打袼褙, 农村里虽忙,但鞋总是要穿的,所以家家的女人们总要偷一些时间,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打袼褙。打袼褙我是可以帮上忙的,早饭后,母亲翻箱倒柜地找她收藏的旧布,又吩咐我或者三姐将饭桌洗刷干净。她则用一面细筛筛一些细细的玉米面,伴着早饭吃剩的沫糊在火上制作成黏稠适宜的浆糊,为什么要玉米面?大抵这样的浆糊比小麦面的粘稠吧。做好这些后,母亲把选好的布搬到院子里或者门房底下去。这些布大部分都是自家穿旧了的衣服,铺破了的床单。母亲平时把它们洗干净了收拾好,现在就派上用场了。布以棉布为上,若有旧床单是最好的。我们帮着母亲把浆糊均匀地涂在桌面上,母亲挑一大块布料整齐地铺在浆糊上,拍平。然后抹浆糊再铺第二层,第二层就可以用一些碎布头了,零七八碎拼凑好,如此三到五层就可以了。最上面的一层最好也用整块的或者大一些的碎布,据说这样不容易掉。在贴好每一层之后还要用手掌使劲的拍结实,像玩一样。我最喜欢这个了,常常啪啪啪地使出吃奶的劲,浆糊蹦的满脸都是,惹得脾气不好的母亲也笑得合不拢嘴。一张袼褙弄好后,我和母亲提住上面两个角,贴到墙上。袼褙在温和的太阳下晒上一两天,等内里的浆糊干了,禙就袼好了。这时,母亲会把整张禙从墙上撕下来,存放在比较干燥的地方,一般都是箱顶或者柜顶,等到农闲时做鞋子。
做鞋之前先要沓着鞋样剪鞋底和鞋面。那时候每一个农村妇女都有好多鞋样,大人的,小孩的,男的,女的,棉的,单的,肥的,瘦的,好多好多,用旧报纸或者旧墙画剪的,夹在孩子用过的书里。我记得母亲的鞋样是夹在一本十六开的杂志里的。这鞋样不光可以自家用,全村都可以互相借用。记得一位婶子抱了我坐在她腿上,脱了我的鞋,用手在我的光脚上量了量,大声叫母亲的名字:“你娃和我娃穿一样的鞋,把你的鞋样给我,沓着剪一副去。”母亲爽快地答应了。我曾想,那第一副鞋样是怎么来的呢?到现在都不得而知。
夏日歇晌,冬日农闲,都是女人们做鞋的时候。夏天热,手容易出汗,所以女人们这时候都是把做好的袼褙从箱顶拿下来,厚袼褙做鞋底,薄的做鞋面。做鞋底时,往往需要两层袼褙,还要把剪下来的袼褙碎料一层一层撕开了铺在中间,据说这样做出来的鞋厚而 耐穿。鞋底剪好之后,女人们还要用两指宽的白布条沿上边儿,用浆糊把两层的袼褙粘在一起,再把粘好的鞋底用一块完整的好白布包在上面,这就叫做裹鞋底。女人们裹好几双之后,就齐齐整整地摞成两排,搬一块重一点的石头或者几块砖压在上面,几个小时之后鞋底瓷实了就收拾起来,等空了的时候再纳。
纳鞋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几件工具是不能少的:针线就不必说了,起码还要有顶针、锥子、小钳子。因为鞋底厚,用针不容易扎透,可以先用锥子扎个眼,针就轻易地穿过了;顶针的作用最大,因为人的皮肤禁不住钢针,戴上顶针,钢针就不会直接顶在人的手上。顶针的作用是往里顶,小钳子的作用则是往外拉。这边顶进去,那边拉出来,这一针才算完成了。看一个女人手巧不巧,要看她纳的鞋底好不好。而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是要看针脚是不是够密,行距是不是匀称,还要看线勒进去的够不够深。勒进去的深,才说明用的力气大,纳出的鞋底才会结实。那时候男方找媳妇,会不会做鞋,鞋纳的好不好可是一个重要条件呢。而哪家的女子鞋做的好,也会传个十里八乡的。记得我村有一个媳妇 ,长得五大三粗的,但纳出来的鞋底无人能比,不但快,瓷实,而且会各种针法,赢得村里其他媳妇和婆婆们的赞叹。走在村里,她总是腰板挺得直直的,骄傲的不得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村里的女人们几乎是一年到头手不离鞋底的,似乎那鞋底永远也纳不完。在家里就不用说了,就是到别人家窜门,到生产队问话儿,都是一边说话,一边纳鞋底。甚至下地干活,筐子里都要捎着鞋底子,歇地头的时候,也要抽空纳上几针。我曾细细看过她们纳鞋底,头微微垂下来,稍弯,戳,扎,顶,拔,一气呵成,额前的碎发随着动作微微晃动着,真是觉得的是一幅画。
鞋底纳好以后,就开始上鞋帮。当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这鞋就算做好了。扳鞋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扳不好就会歪的,做出来的鞋穿着不舒服。手工缝是很慢的,在缝纫机上半晌就可以扳好几双。所以那时候谁家要有个缝纫机,一村的人排着班去。布鞋底透气性强,没有湿气,不会打滑,穿上十分舒服。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换上新衣服,穿上新布鞋,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呢!
我是一个从针这边纳不到针那边的女人,还是姑娘的时候,妈妈总是调侃:“针都不会拿,我看你嫁到婆家怎么办?男人的鞋都要烂的穿不到脚上了。”我嘿嘿一笑:“谁想穿我做的鞋,下辈子吧。”结了婚,婆婆给了我一大沓厚厚的袼褙,说是让我学着做鞋。我嘴里答应着,等她走了后,沿着凳子放到立柜顶谁也看不到的地方。N 年以后婆婆大概看我从没有学做鞋的想法,就自个又在柜顶找到它,做成一双又一双的布鞋,老公的,我的,儿子的,单的,棉的,圆头的,松紧的,一双双摆在鞋柜里。我放假回家,买的鞋很少穿,婆婆的布鞋又轻又舒服,我一穿就是一个暑假寒假。记得那年暑假回家,我没有拿拖鞋,下午门房底下乘凉时不经意地说明天镇上买一双拖鞋去。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就拿着一双布做的拖鞋进来了,
“不买了,妈给你做了一双,这穿着又轻又吸水,比买的好多了,你们就是爱花那闲钱。”
我赶紧 穿在脚上,软和的底子摩挲着脚心,舒服得五脏六腑像用熨斗熨过一般似得,高兴地院子里走了好几遭。
“妈,你这手真巧,什么时候做的,我昨下午才说的,你今早上就做好了 ,够快的。”
“你妈昨天下午就问别人要了鞋样,照着剪好,又缝又纳的,折腾到电视剧都完了。”从院子里路过的公公插嘴说。
我心里一阵感动,嘴里却调侃:“妈,你这速度赶得上神州升天了,赶明你再做几双,我给咱赶集卖去。”
“我才没那闲工夫的,我就专为你们几个做。再说了,我那鞋鞋底两层底子呢,怕你们脚垫着慌。”
我不争气的眼睛又酸酸的了,赶紧厨房去边走边说:“这下美了,钱又省下了。”
从不会做鞋的我,还真的做过鞋呢,这个在《虎头鞋》那篇文章里写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现在,四十多岁的我回想起从小到大穿过的鞋,就属妈妈姐姐婆婆做的鞋穿着舒服。现在回到乡里去,除了年龄大的老人还念着布鞋的好 ,很少有人穿布鞋了,而做布鞋的那个场面也只能在回忆中了。
往期文章推荐: 皂荚树上的喇叭【散文】
作者简介
雷宁侠,高中语文老师,爱好写作,常在报刊平台发表文章!携一缕清风,书万千情怀!
主编:李跃峰
本期小编:草庐居士
诵读:李跃峰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心灵圣地,芝兰之室。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