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朱庇特》
—寻找内心最柔软、脆弱的自己
两天时间读完《寻找朱庇特》,内心有一点小小的惆怅。如书封上所说,这是一本“为我们带来温柔而令人心碎的作品。”
杰克的家人准备收养一个名叫约瑟夫的十四岁男孩。他在少管所时曾经差点干掉一位老师,他曾被囚禁在一个叫“斯通山”的地方,他有一个三个月大的女儿,名叫朱庇特(一个以木星命名的孩子)。
在故事一开篇,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坏孩子”的形象。这样的孩子,被一个经营着有机农场的家庭收养了。我开始好奇,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如何相处。
约瑟夫似乎还没到新学校已经成为了“名人”。在第一天坐校车上学时就被开校车的老师问起“你是否就是那个有孩子的小孩”,约瑟夫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他很倔强地决定在零下六度的冬季走路去学校。
杰克是寄养家庭里的六年级孩子,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约瑟夫,细心观察着约瑟夫的每一次微笑,陪着约瑟夫一次次做“傻事”。杰克和他的父母,就这样用无条件地支持和爱,在最寒冷的冬季融化了内心满是坚冰的约瑟夫的内心。约瑟夫终于向杰克一家人敞开心扉,袒露出内心最真实、脆弱、柔软的部分,而真实,很有力量。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蒋勋老师曾谈到,在他眼里,现代人很习惯把自己的生命活得如一个蚌壳,用无比坚硬的壳包裹住自己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除非,他感觉足够安全,他才会打开自己的壳,用最真实的自己与世界面对。蒋勋老师继续问道:没有被打开的自己,被坚硬外壳包裹的自己,还是真实的自己吗?蒋勋老师邀请我们,回来做自己,用生命之美,绽放自己。
当我读完约瑟夫的经历后,说实话,很唏嘘。
这是两个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用相互的关爱互相取暖的故事。我很难说,十三岁发生性关系就一定是一种罪,我也很难怨恨故事里的约瑟夫和麦德琳,我甚至开始心疼这样年轻生命的陨落。当我们心怀慈悲之时,我们看到的是因为缺少爱的教育犯了错,被道德、法律(麦德琳的父母都是律师)推向“罪恶”边缘的两个孩子。
但,这又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故事。杰克一家就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无条件地支持和爱着约瑟夫。当约瑟夫生父质疑杰克父母是为了钱而收养约瑟夫时,杰克的父母拿出存折,告诉约瑟夫,他们正在为他存一笔上大学的费用。那一刻,约瑟夫内心彻底打开了。
故事的结局中,约瑟夫徒步两天两夜去找朱庇特。他终于和朱庇特的收养家庭取得联系,通过照片和书信见证了朱庇特的成长。
故事的结尾,贪婪的约瑟夫父亲用极端手段“卖”了朱庇特,还用抢的方式想要抢回约瑟夫。约瑟夫并不想离开杰克一家,但为了保护杰克,约瑟夫最终选择和父亲一起离开杰克一家,最终由于车祸,死在冰冷的河水里。
约瑟夫的死似乎让人感觉彻头彻尾地寒冷。从与女友的相遇就在寒冷的冬季,到走进“温暖”的杰克家还是在冬季,到死在冰冷的河水里,约瑟夫的一生似乎都很冷。这个冷,既是外在世界的冷,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冷。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是冷漠的?或许是因为我们在成长中也没有被温暖对待过吧。
从故事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会对犯“错误”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爱还是惩罚呢?
我们往往以为,所谓“犯错”的孩子,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是教育、是批评、是指责、是惩罚。我们似乎以为,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无知,我们的教育、批评是让他们看见自己的错误,以便改正,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犯错”的孩子,会不会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呼求爱呢?
当未成年人“犯错”时,他需要的是“为你好”的谆谆教诲,还是成年人宽容、接纳、支持和无条件的爱?这对孩子是挑战,对成年人更是挑战。
故事中的杰克一家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让我不禁想起凯瑟琳·佩特森的《了不起的吉莉》中小吉莉的故事。这些小说似乎都在提醒和呼唤着成年人的我们,看见爱的呼唤,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爱。用爱融化坚冰,用爱打开坚硬的外壳,在爱中彼此支持。
人的成长,其实不止一次。当一个成年人可以成为爱本身,支持到其他人成长时,成长也在发生。
愿人间更多美好的爱。
文/叶子 编/阿流